為了讓備戰于高考一線的文科學生、家長和高中地理教師更好的把握高考,我們請一線教師對1956-2016年高考真題地理部分進行了分類,希望能夠對各位朋友的高考備考增一分力。由于工作量巨大,我們無法一次更新,為了更及時的掌握我們的更新信息,請您關注我們的微信平臺baifendili。本套資料為免費資料,歡迎轉發到朋友圈!但任何人不允許傳播到博客、百度文庫和其他網站!本套資料解析和地圖部分除了我們自己制作的之外,還有收集的,無法一一注明相關老師信息,這里一并表達誠摯的敬意!
本套資料的目標是讓每位地理老師和文科學生都關注、都擁有,歡迎加入高考地理資料分享QQ群 376425851(教師群),學生群,群號:334834789,群共享有大量地理教與學資料。
. (1997年普通高等學校夏季招生考試地理上海卷)俄羅斯西部平原與東部山地、高原的分界線是( )
A.烏拉爾山 B.葉尼塞河 C.勒拿河 D.鄂畢河
【答案】B
【解析】
. (1997年普通高等學校夏季招生考試地理上海卷)世界三大天然橡膠生產國和出口國是( )
A.馬來西亞、泰國、緬甸
B.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
C.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
D.印度尼西亞、泰國、菲律賓
【答案】B
【解析】世界三大天然橡膠生產國和出口國是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
81. (1997年普通高等學校夏季招生考試地理上海卷)俄羅斯最大的重工業區是 工業區; 流域是該國最主要的糧食產地。
【答案】烏拉爾 伏爾加河
.(1993年高考地理試題)關于俄羅斯的敘述 [ ]
A.領土面積居世界第2位
B.鐵礦主要分布在庫爾斯克和克里沃羅格
C.歐洲部分最大河流伏爾加河向南注入里海
D.南部邊境的高加索山脈位于黑海與里海之間
答案:C、D
.(1992年高考地理試題)下列河流,屬于大的地形單元分界線的有
A.伏爾加河 B.鄂畢河
C.葉尼塞河 D.勒拿河
答案:C、D
84.(1987年高考地理試題)蘇聯在地形上可分為東西兩大部分,西部以平原為主,東部多高原山地,東西兩大部分的分界是:
A.鄂畢河 B.伏爾加河
C.葉尼塞河 D.烏拉爾河
答案:C
.(1986年高考地理試題)日本島弧是 板塊同 板塊相撞形成的。
答案:亞歐;太平洋。
.(1986年高考地理試題)讀下圖并回答:(6分)
(1)這張圖是 (國家)的輪廓圖。
(2)將圖中數字所代表的海港、城市、河湖、山脈、礦區、鐵路的名稱,填在下面相應的空格中:
① (港); ② (市);
③ 河; ④ (湖);
⑤ 山; ⑥ 鐵礦;
⑦ 煤礦; ⑧ 油田;
⑨ 鐵路。
(3)這個國家重工業的布局基本上是屬于 型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及以后,重工業布局向 地區發展。
答案:(6分)
(1) 蘇聯(0.5分)
(2)(每填對一處得0.5分)
①摩爾曼斯克 ②伊爾庫次克
③葉尼塞 ④里海
⑤烏拉爾 ⑥庫爾斯克
⑦頓巴斯 ⑧秋明
⑨貝阿(或第二條西伯利亞)
(3)煤鐵復合體(0.5分)
烏拉爾山以東(或西伯利亞)(0.5分)
.(1985年高考地理試題)關于印度河的論述:
①發源于印度北部,流經印度中部,注入孟加拉灣;②發源于巴基斯坦,流經孟加拉國,注入孟加拉灣;③發源于中國,流經克什米爾、巴基斯坦,注入阿拉伯海。
答案:③
.(1985年高考地理試題)蘇聯的 港位于北極圈內,但終年不凍,主要原因是 。
答案:摩爾曼斯克;受暖流影響。
.(1985年高考地理試題)讀下圖并回答有關日本的幾個問題:(7分)
①圖中用數字符號標注的著名工業城市名稱是:
1. ;2. ;3. ;
4. ;5. ;6. 。
②日本工業為什么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帶?
③日本所需石油和鐵礦石主要來自哪些國家或地區?
④近年來日本工業有向國土南北兩端擴散的趨勢,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本題7分
①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戶;北九州。(3分)
②日本是個島國,國內原料、燃料缺乏,需大量進口;產品又大量出口。工業建在沿海便于同消費地區和外貿港口的聯系。(1分)
③中東;澳大利亞、巴西、印度。(2分)
④太平洋沿岸地帶工業已呈現飽和狀態,再建新工業,會出現爭地、爭水、爭公共設施,加劇環境污染等問題。(1分)
.(1984年高考地理試題)蘇聯烏克蘭南部工業區有著名的 煤田、 鐵礦和 河的水力資源可以利用。
答案:頓巴斯;克里沃羅格;第聶伯(河)。
.(1984年高考地理試題)日本群島和它東面的深海溝正處于 板塊同 板塊的交界帶上。
答案:亞歐,太平洋。
.(1983年高考地理試題)朝鮮北部的工業主要分布在 地區和 城市。
答案:大同江下游,東北沿海各港口。(前一格考生只答大同江或答大同江上、中游,算錯,后一格答東北沿海,算對。)
.(1983年高考地理試題)柬埔寨位于 半島的東南部, 湖是東南亞的最大湖泊。
答案:中南,洞里薩。
.判斷:(1983年高考地理試題)南海諸島是我國開發南海海洋資源的主要基地;它們處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交通咽喉,因此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
答案:(√);
. 判斷:(1983年高考地理試題)蘇聯有巴庫油田、第二巴庫油田和西西伯利亞油田等,現在以西西伯利亞油田(即秋明油田)為最重要。 [ ]
答案:(√);
.(1982年高考地理試題)東南亞生產石油最多的國家是
①新加坡 ②緬甸
③馬來西亞 ④印度尼西亞
答案:(4);
97.(1982年高考地理試題)蘇聯重要的機器制造工業中心斯維爾德洛夫斯克位于
①西伯利亞 ②烏拉爾
③烏克蘭 ④中亞地區
答案:(2)
.(1982年高考地理試題)判斷:巴基斯坦大部分地區氣候炎熱干燥,但縱貫全境的印度河卻為農田提供了較多的灌溉水源。 [ ]
答案:(√);
.(1982年高考地理試題)印度尼西亞經濟最發達的地區是 。阿爾及利亞經濟最發達的地區是 。
答案:爪哇島,阿特拉斯山以北的地中海沿岸(或地中海沿岸狹長平原)。
.(1982年高考地理試題)改錯題:泰國盛產水稻,主要分布在湄公河三角洲;南部半島以種植天然橡膠和開采錳礦著名。
答案:南 錫 公 錳
.(1982年高考地理試題)改錯題:印度的棉花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東南部,黃麻主要分布在恒河上游兩岸。
答案: 西北 三角洲
東南 上游兩
.(1981年高考地理試題)世界上優質黃麻的最大產地是
①斯里蘭卡 ②孟加拉國 ③馬來西亞 ④緬甸。
答案:②孟加拉國
.(1980年高考地理試題)印度人在種族上屬于:
甲、黃種 乙、白種 丙、棕種 丁、黑種
答案:乙、白種 (1分)
.(1980年高考地理試題)南亞地區主要的出口農產品有:
甲、棉花 乙、黃麻 丙、茶葉 丁、油橄欖
答案:甲、棉花 乙、黃麻 丙、荼葉 (3分)
.(1979年高考地理試題)對照某島略圖所標示的內容,簡要回答:
1.該島所跨經緯度。
2.該島地形大勢。
3.該島屬于哪個氣候類型。
4.甲城到乙城的實地直線距離(已量出某島略圖上的兩地直線距離約為8厘米)。
5.若修建連接甲城和乙城的鐵路,在施工上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自然因素。
答案:1.東經98°~106°北緯4°~南緯6°。
2.西部(或西南部)為山地,有火山。東部(或東北部)為平原,多沼澤。
3.熱帶雨林氣候。
4.約960公里。
5.有利因素:地形平坦。不利因素:沿途多沼澤,并需跨越多條河流。
.(1978年高考地理試題) 峰是世界第一高峰。
答案:珠穆朗瑪峰
.(1978年高考地理試題)柬埔寨的首都是 。 的首都是布加勒斯特。
答案:金邊 羅尼亞
.(1978年高考地理試題)東南亞的主要礦產是 和石油。
答案:錫
.(1978年高考地理試題)從政治、經濟重心和人口分布來看,傳統上蘇聯是個 洲國家。
答案:歐洲
.(1978年高考地理試題)在朝鮮略圖上填出:(5分)
鴨綠江、圖們江、黃海、日本海、朝鮮海峽。
答案:在朝鮮略圖上,每填對一個地理名稱給1分,滿分5分。答案參見附圖。
朝鮮略圖
.(1978年高考地理試題)對照朝鮮略圖所標示的內容,寫出:
1.朝鮮首都的大致經緯度;
2.朝鮮海岸的特征;
3.朝鮮地形大勢;
4.朝鮮氣候類型;
5.新義州到釜山的實地直線距離(已量出朝鮮略圖上的兩地直線距離約為8厘米)。
答案:讀圖(共10分)
.(1978年高考地理試題)日本是一個工業發達但工業基礎脆弱的資本主義國家,主要原因是:①大量依賴美國的投資和軍事訂貨;②原料、燃料和產品市場嚴重依賴國外;③重視工業,輕視農業;④工業部門畸形發展,布局不合理。(6分)
答案:原料、燃料和產品市場嚴重依賴國外(6分)
113.(1959年高考地理試題)蘇聯很重視向東部的發展,七年計劃也以開發東部為重點。蘇聯東部包括哪些地區,有哪些重要資源?蘇聯人民利用這些資源建設了或正在建設著哪些主要工業?
答案:(10分)蘇聯東部包括烏拉爾、西伯利亞、哈薩克和遠東地區(如把哈薩克答成中央亞細亞或中亞,或哈薩克之外再加上一個中亞或中亞各加盟共和國,都不算錯。)
這些地區擁有全國大部分的煤、鐵、有色金屬、木材和水力等天然資源,還擁有大量的化學原料。(4分)
革命以后,蘇聯人民首先在烏拉爾和庫茲巴斯之間建立了烏拉爾、庫茲巴斯綜合工業(或聯合企業),使烏拉爾的鐵和庫茲巴斯的煤能夠在2000公里之間,實現生產合作。不但擴大了各種重工業,還建立了輕工業。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蘇聯人民為了加速發展東部地區經濟,決定在東部地區建立第三個冶金工業基地;為了利用廉價動力,還開始在安加拉河上和葉尼塞河上,建立一系列的水力電站,其中包括兩個世界最大的水力電站—布拉次克水力電站和克拉斯諾雅爾斯克水力電站。(6分)
114.(1957年高考地理試題)指出烏拉爾區的經濟特點,并說明它跟西西伯利亞區的經濟聯系及其在蘇聯全國經濟發展上的作用。(20分)
.(1956年高考地理試題)蘇聯對外貿易的海港,在波羅的海沿岸是 ,在黑海沿岸是 。
答案:列寧格勒 敖得薩
.(1956年高考地理試題)印度共和國的稻米主要產區在 。
答案:恒河下游
.(1956年高考地理試題副題)蘇聯最大的棉產區在 和 。
答案:中亞 外高加索
.(1956年高考地理試題副題)日本最大的鋼鐵工業中心是 。
答案:八幡
.(1956年高考地理試題副題)蘇聯偉大的改造自然計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并簡述其主要內容。(20分)
答案:(20分)
(1)目的: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福利,創造共產主義物質基礎。
(2)內容:①營造大規模防護林—在歐蘇東南,意在防止流沙干風。
②興建偉大的共產主義建設工程
(一)興修運河:列寧運河(連接伏爾加和頓河,溝通五海)、土庫曼運河(灌溉干旱地區)和南烏克蘭北克里米亞運河(灌溉)。
(二)興建水電站:古比雪夫和斯大林格勒(發電供工業及灌溉用)、卡霍夫卡(發電、灌溉及航運)。
參考1955年第四版外國經濟地理下冊48—52頁。
答題模板的構建與破譯案例:
如果覺得有價值,更多模板課程詳見
http://www.genshuixue.com/video_course/getcourseshowdetail?number=15110680013&user_number=538742358
如何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