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外面熱得像蒸籠,估計很多人都宅在家休息吧,胃口又不好,上廁所還會碰到大便黏膩、沖不干凈這種煩心事。尤其是在回南天或春雨淅淅瀝瀝、綿綿不絕時,身體的這些表現更明顯!其實,這多半是濕氣在作祟!
濕氣的危害
濕氣具有特別容易滲透的特點。假如濕邪停在胃腸,人就會大便稀溏、腹瀉;濕氣跑到腳,會生成腳氣;濕氣流進關節,則四肢腫脹疼痛,屈伸不利……另外,濕氣有沉重、粘滯的特點,因此關節疼痛時,人體還會感到沉重無力、不清爽。由此可見,濕氣對人體百害無一利。
中醫講“千寒易去,一濕難除”,而濕氣還容易跟五邪勾結引發各類疾病,也就是“濕氣重百病生”,因此養生預防疾病的首要就是要祛濕。
三伏天是祛濕的最佳時間
《黃帝內經》提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人體的陽氣和自然界的陽氣相符,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所以夏天是祛濕氣的好時機。
三伏天又稱長夏,從陽歷的7月中下旬到8月中下旬,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是祛濕寒的最佳時機。這時外熱內火將濕寒之氣逼迫到后背的膀胱經和關節處,最易被趕出來。特別是端午九毒日,也就是6月28-6月30日;6月28日-6月29日和7月8日-7月10日,這3個時間段是一年中最毒的時候,同時這也是排寒濕、排毒的最佳時機,這個時候喝紅豆薏米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很多人卻說:“為什么我喝了那么多的紅豆薏米,濕氣還是那么重呢?”那要問你是不是喝對了。
選錯薏米
薏米有生薏米和炒薏米之分,兩者都擅長祛濕。不同之處是:生薏米偏寒涼,直接煮粥易傷脾。而經過烘焙或者炒熟的薏米,沒了先前的寒性,性質更平和,更適合食用。
選錯紅豆
中醫里的“紅豆”指的是祛濕效果非常棒的赤小豆!紅豆只供一般食用,更多的是養心,二者的功效完全不一樣,只有用對了赤小豆,才能起到健脾祛濕的效果,所以大家吃前必須分清楚。
只祛濕,不健脾
光放紅豆薏米也是不對的哦,因為薏米雖然可以祛濕的,但它的寒性太重了,如果直接煮來吃的話會很傷脾。而紅豆性平,并不能中和薏米的涼性,那些本身體質寒的人喝了紅豆薏米后,傷及脾胃,脾胃是幫忙祛濕的,所以只祛濕、不健脾,反而會越喝,濕氣越重!所以要想祛濕,就必須健脾、祛濕一起進行。
煮法不對
就算以上2種食材都用對了,如果烹煮方法不對,祛濕效果也會大打折扣。赤小豆、薏米仁很難煮爛,最好用熱水浸泡一小時后再煮,否則營養很難出來,但很多人往往都是直接煮。
這款紅豆薏米茶就很好的解決的問題,科學組方,互補缺失,祛濕效果好。加入的薏米是炒制過的,大大降低它的涼性,而溫性的大棗又再中和薏米的涼性。而且加入的赤小豆比紅豆價值更高,不但可以入藥還能食用是藥食兩用的實物。
食用方法:紅豆薏米茶采用獨立茶包雙設計,沖泡方便,隨時都可以用。取小茶包1-2袋,然后注入入120-150ML沸水,之后就可品嘗了,男女皆宜,女士更佳。多種營養成分滋潤呵護,堅持飲用,會有意想不到的美麗哦~
食療是最為徹底的祛濕方法,薏米是藥材當中用來治療風濕病癥除濕的一種藥材,長期使用下來可以有效去除身體內的濕氣,而薏米搭配紅豆可以達到更好的除濕效果,一般情況下使用一段時間之后就會有尿液增多的現象,慢慢使用下來就會發現身體內的濕氣被逐漸排出,身體也會感覺到非常輕松,一般二十八天是一個周期,堅持食用效果是非常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