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 “remember me” 的歌聲還在耳邊縈繞,可熱熱鬧鬧倏忽而過,距離大熱的《尋夢環游記》已經過去了半年有余。
而國內動畫電影市場,除了年初的《熊出沒:變形記》歡歡喜喜上場,似乎再沒有能夠帶火市場的動畫片。
因此,動畫電影市場的整體票房也并不算突出:29部動畫電影(包括4部重映動畫)僅貢獻了19.55億票房,在上半年總計320.31億的總票房中,占比為6.1%。
其中,12部國產動畫電影(不包括中外合拍動畫片),一共收獲了8.53億票房,占據43.6%的份額。 而過億影片僅一部,即在春節檔上映的《熊出沒:變形記》(6.06億),其余四部過億影片,有三部來自好萊塢:《超人總動員2》(2.73億)、《公牛歷險記》(1.72億)、《比得兔》(1.68億),還有一部則是日本的《哆啦A夢:大熊的金銀島》。
不難發現,國內動畫電影市場的現狀似乎并無多大改變。以去年為例,全年動畫電影共收獲票房49.9億元,占比為8.9%。 而今年上半年6.1%的份額,也算是在正常浮動區間內。究其緣由,國內尚待成熟的動畫電影市場以及有待成長的受眾群體是關鍵。
不過,在此之下,好萊塢、大IP 、合家歡,這些仍然是動畫電影能夠獲得高票房的關鍵字眼。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其實,縱觀上半年的動畫電影市場,可以看到動畫電影的生態比往常更為豐富。
除了國產、好萊塢、日系這三大國內動畫電影市場的常客之外,俄羅斯、加拿大、法國出現的頻率比往年更高,尤其是法國,僅上半年就上映了3部動畫片:《大壞狐貍的故事》(1609萬)、《虎皮萌企鵝》(868萬)、《飛鳥歷險記》(131.2萬),雖然在總票房上并不算很突出,但在數量上有所增加,畢竟去年同期僅上映了一部。
而且,泰國、德國、西班牙這些相對“小眾”的國家也各有新片上映。其中,泰國是繼2012年《小戰象2》之后時隔6年又一次上映動畫片,而西班牙是繼2014年《馴龍騎士》之后再一次有動畫片的身影,且這個暑期檔西班牙也還將有一部與中、美、韓聯合制作的《神奇馬戲團》上映。
整體而言,上半年除了中、美、日之外,其余“小眾”國家的進口動畫片數量達到了8部,而去年同期僅3部。這說明,國產動畫電影市場正在進一步被分食,小國別動畫片也將會是國產動畫電影不可忽視的對手。
或許,這和整個電影市場的大環境也息息相關。以去年為例,《摔跤吧!爸爸》、《天才槍手》、《看不見的客人》為代表的影片將小眾批片市場帶熱,這些國家的影片成了國內買家們新的逐利目標。
因此,隸屬其中的動畫片也隨之而成了他們算盤中的一環。即便是還未形成大的氣候,但對于本來就處于“艱難成長”期的國產動畫電影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當然,對于國產動畫電影來說,也正在試圖轉變。從2015年《西游記之大圣歸來》 9.57億的一鳴驚人,到《大魚海棠》5.64億的略帶口碑爭議,喊了幾年的“國漫”崛起之路其實走得并不順暢。
而去年,《大護法》首次采用自主分級制度,“成人向”動畫電影算是以一種較為特別的方式獲得了新的關注。而這部電影也以其暗黑的風格、復雜的晦澀的政治隱喻得到了大部分影迷的支持。
今年年初上映的《大世界》同樣是“成人向”動畫,即使其獲得了“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入圍以及“金馬最佳動畫”的獎項肯定,但鑒于其更趨于小眾的氣質:畫風粗糲明艷,內容荒誕而又現實,極具黑色幽默的諷刺性,對于大眾而言接受度有限,因而其不到300萬的票房成績可以說是相對慘淡了。
不可否認,以上提到的這些動畫電影拓寬了國產動畫電影的表現領域,但在市場上,“大IP 低幼向”依然是高票房的寵兒。
今年到目前為止票房最高的動畫電影即《熊出沒:變形記》,即便是在群雄逐鹿的春節檔也還是獲得了6.06億的成績,為該系列票房最高。而至今“熊出沒”系列共5部電影,已經收獲了19.57億票房(超越今年上半年動畫電影票房總和),除了大爆的《大圣歸來》之外,“熊出沒”可以說是當下國產動畫電影最賺錢的IP。
那么,“成人向”動畫電影在大IP的擠壓之下,就難有更多的作為了么?其實,在如今電影票房越來越倚仗大眾口碑的情況下,只要口碑能夠得到有效傳播,黑馬隨時能誕生。
以去年為例,同樣是小眾定位的《至愛梵高:星空之謎》,上映之后正是由于口碑在社交媒體得到有效擴散,吸引了更多人群走入電影院,將這部動畫影片的票房體量提升到了近7000萬的區間。
不過,票房的高低也和檔期等其他綜合因素有關。《大世界》雖也在影迷群中擁有口碑,但與《勇敢者游戲:決戰叢林》同天上映,且《前任3》的熱度還在,免不了會受到沖擊。
當然,這類“成人向”動畫,要想真正打破圈層壁壘,關鍵還是在于其內容。 走嚴肅路線,揭露現實是一方面,而加入普世價值觀等易于被大眾接受的情感因素又是另一方面,又或者是以情懷取勝。而在大眾面前,顯然后兩者更具滲透力。
除此之外,上半年的動畫電影市場似乎給那些致力于提高國產動畫電影技術水平的同行們潑了一盆冷水。
由原力動畫制作的《媽媽咪鴨》,背后是中美主創人員3年的心血。作為3D動畫影片,其畫面色彩明亮,質感確實達到了一定水準,然而這樣一部“賞心悅目”的動畫影片,卻因為沒有出色的口碑支持導致票房不甚理想,和其2億的制作成本相比更是相形見絀。
而由追光動畫制作的《貓與桃花源》,是其自《小門神》、《阿唐奇遇》之后的第三部作品,同樣延續了其制作精良的作品風格,然而在華麗外表之下,故事卻仍不過關,最終票房2179.5萬。而據公開信息顯示,其制作成本高達7500萬。
由此可見,大眾對于技術的提升或許并沒有那么敏感。他們走進電影院,真正在乎的是一部電影能夠帶給自我的娛情享受以及啟發。
因而,即便是動畫片,依然要遵守故事至上的原則。倘若空有技術,而在故事呈現上不能緊抓人心,其票房很難有更高的上升空間。
當然,不管如何,上半年的較量已經告一段落。這周五即將上映的《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3》,將打開下半年動畫電影市場的新局面。
這部由萬達參與出品的動畫影片,也算是有IP加持,同時也是很多90后的童年回憶,其前兩部作品分別于2014年和2016年上映,目前累計票房近1.33億。此番有萬達的支持,若是在內容上有所創新,或許票房能夠達到新的高度。
而在7月20日上映的《風語咒》,是畫江湖系列的首部電影,同時也是繼《大魚海棠》之后又一部在暑期檔上映的國漫作品,鑒于原作擁有不少粉絲,因而其市場關注度也正在逐漸提升。
此外,還有暑期檔的常客光線帶來的新作《昨日青空》,作為國內首部青春動畫電影,這也將會是國產動畫電影類型的新填充,而在內容上有貼合畢業季的成分。而是否能夠憑借情感共鳴引發新的觀影熱潮,我們也拭目以待。
在進口動畫電影方面,同樣有不少亮點。迪士尼的《無敵破壞王2:大鬧互聯網》、索尼的《精靈旅社3:瘋狂假期》,無疑將會是下半年的主要看點。除此之外,西班牙的《神奇馬戲團》、德國的《瑪雅蜜蜂歷險記》、法國的《蟲林大作戰》,這些小眾國家的新片也都會相繼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