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帆在好萊塢電影大師班上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李橙):由美國電影協會、北京國際電影節-北京市場攜手主辦的“好萊塢電影大師班”17日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正式開幕。作為大師班的一個環節,科幻影片《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分享了該片的創作歷程,并探討了其反映出的中國電影工業化的進程。
郭帆認為,科幻片成功的關鍵不僅僅在于特效的好壞,更重要的是要符合中國人的認知,文化才是一部影片的靈魂。比如說,西方人常常用藍色來作為科幻片的基調,但是在《流浪地球》這部影片中,他們使用了更多的紅色和青色作為補色,因為我們的中華文化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使用這些顏色,能夠使中國觀眾感到熟悉與親切。
電影《流浪地球》的面世不但創造了中國科幻電影的里程碑,更反映出中國電影工業化的進步。工業化的核心要素是“分工”,電影工業化即任何事情都可以項目化、標準化、流程化,并有相對應的價格。硬科幻影片需要符合科學邏輯,更需要標準合理的項目管理與專業完善的后期支持,這對標準化、流程化體系尚不完善的中國電影行業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對此郭帆認為,中國電影的工業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近幾個月,他一直在總結這方面的經驗與不足,這也將是他后續很長一段時間的工作。
談到在好萊塢學習的經歷,郭帆認為,我國的電影制作水平與好萊塢確實還有著不小的差距。他提倡中國電影人對于劇本也采用統一的格式,這樣可以提高后續的效率,劇本不僅僅只是紙上印的字,它會變成數據庫,可以對接場記軟件、制片軟件等等。
《流浪地球》的成功,揭開了中國電影的新篇章。很多人說,2019年是中國科幻片的元年,但郭帆認為,中國的科幻類型是否成立還不是一個定數,除非有一天像好萊塢一樣,每年都有若干部好的科幻類型電影出現,才可以說這個類型成立。有如此以科學精神對電影工業化進行求索的導演和制作團隊,相信中國科幻片的春天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