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保險巨頭柴田和子,經典話術邏輯拆解系列1:猴子話術
日本保險大咖柴田和子,在其壽險生涯取得了很多耀眼的成就。很多保險同業想從她身上,學習一些可以借鑒的技巧。正好我也買了她的傳記和書籍,就對她的營銷話術進行了細致的研究。大家還記得嗎?我之前寫過一個系列的文章,叫《保險的八種講法》。針對八種不同的保險人群,給大家推薦了不同的溝通方式和話術。我發現柴田和子的話術,也是按照這種邏輯來的。雖然她的話術有十多種,但每一種都只適用特定的人群。歷史真是驚人的巧合啊!鑒于她那個年代太過久遠,咱們保險行業的發展又日新月異,不見得她的話術放在今天還適用。但我們學習高手的話術,不是生搬硬套,而是解析話術背后的溝通邏輯,也希望大家能有自己的領悟吧。某天,柴田和子碰到了一位固執的客戶。她說的口干舌頭燥,客戶油鹽不進。于是她說了這么傷人一段話:咦!高崎山的猴子怎么跑到這里來了!客戶聽了氣的一蹦老高:你太過份了吧!就算我不投保,你也不能這樣說嘛!柴田解釋:雖然你長得不像猴子,但在想法上卻與猴子沒有什么不同。猴子但凡有點吃,都會一口氣吃光,根本不考慮明天。你有多少錢就花多少錢,過了今天,不知道明天的生活費在哪里。在這一點上,你和猴子沒有兩樣。客戶本來有點生氣,聽完她的解釋,也只能苦笑。正是這翻話的刺激,客戶心中也有所感慨:的確如此,這樣下去可不成。人到了某個時期,必須要思考自己和家人。想想自己晚年怎么辦,孩子怎么平平安安的長大,遇到意外或疾病怎么辦,當然這樣的問題會讓人感到憂慮和不安。但保險就是解決問題和緩和不安的最佳良藥。明知道風險存在,仍然不去準備的人,和一口氣吃完手中栗子的猴子確實沒兩樣,都是過了今天不想明天。有位同事去拜訪轉介紹的客戶,拜訪了兩三趟,溝通保險時,客戶說:買那玩意干嘛,人死了一了百了,這錢我又花不著。于是同事二話不說,收拾展業夾就要告辭??蛻粲悬c疑惑,說你這就走啊。她指著客戶:張姐(介紹人)說你是一位非常有責任心的人,沒想到你居然能說出這樣自私的話,我本抱著向您學習的想法來的,現在看來我找錯人了。
客戶趕緊收起原先的無所謂的態度,說我是給你開玩笑呢,你看你小姑娘脾氣真爆啊。于是同事又坐回去接著聊,這回客戶就老實多了。
后來同事順利簽到了客戶的單子,兩人還成了朋友。過了好久同事問客戶,當時為什么又把自己叫回來?客戶還怪不好意思的:以前從來沒有人這么說過,確實有點道理,讓你走了仿佛自己就背上污點了。人生苦難重重,這是個偉大的真理。它的偉大之處在于,一旦我們領悟了這句話的真諦,就能從苦難中解脫出來,實現人生的超越。
我們真正理解并接受了人生苦難重重的事實,那么我們就會釋懷,再也不會對人生的苦難耿耿于懷了。
遺憾的是,大多數人不愿正視人生的苦難。他們一旦遇到問題和痛苦,不是怨天尤人,就是抱怨自己命苦,仿佛人生本來就應該舒服又順利似的。面對人生這一連串的難題時,是哭哭啼啼,還是奮勇前進?是把腦袋埋在沙子里閉而不談,像猴子那樣過一天算一天,還是積極想辦法去提前應對?
保險營銷就是這種觀念的傳播者,要讓更多的人認識到人生的苦,并提前的做好準備。如果正常溝通沒有效果的話,我們就需要適時的當頭棒喝。
如果我們對客戶的這種語言傷害,能夠減少將來他們遇到風險時受到的現實傷害,即使遭遇再多不理解、再多厭惡,也是值得的。
柴田和子的猴子話術針對那些沒有責任心的人,是一個很好的說服方法。但是,一定要慎重,一旦時機不對,可能會給客戶帶來巨大的傷害。我們要以朋友身份去和客戶相處,而不是卑躬屈膝的討好。當客戶犯了非常低級的錯誤時,作為朋友的我們,用一些極端的方式去叫醒他也沒有什么不對,但要注意尺度。
當然,我們也要學會舉一反三,遇到沒有保險理念的客戶,也可以用其他的方式來喚醒他們,而不是每一個都稱他為猴子。
今日作業
你能創作一段猴子話術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