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之際,開始進入雨季,每場雨會給人帶來不同的感受。那些落在詩詞里的雨,又藏著詩人們怎樣的情緒呢。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在小樓聽了一夜春雨,清早便聽到小巷深處傳來叫賣杏花聲,于是更加悠閑自得地煮水沏茶,享受此刻的杏花春雨江南。
一向鐵馬金戈的陸游,寫起這樣清新明麗的詩來,真是如畫般讓人眼前一亮。作這首詩的時候,陸游已經六十二歲了,在家賦閑,一身報國的志向已經無望,長期宦海沉浮的陸游常有世態炎涼之感。
這一年的春天,陸游又被起用,奉召入京,在途中投宿臨安西湖邊上的客棧,想著一些往事,聽著淅淅瀝瀝的春雨,以一種頗為百無聊賴的心情寫下這首詩。
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有人說,自從讀了韋莊的菩薩蠻之后,別人寫的江南,就再也入不了眼了。
他寫有菩薩蠻五首,這首是其二,第三首也很出名,其中有一句“當時年少春衫薄”,真是太絕了。
這一首江南好描繪的江南雨季真是太有空靈美了,碧綠的春江水比天空還要明凈,躺在游船畫舫之中,聽著雨聲入睡。這場景也太舒適了。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這是李商隱寫給友人的詩,意境十分清幽。他詩里的雨,是秋夜敲打殘荷的清韻,是稍解寂寞的情趣。
枯荷雨聲,破雨夜不眠,寫得多有韻味啊,難怪黛玉也為之折服?!都t樓夢》中有一回,黛玉說起:“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只喜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偏你們又不留著殘荷了。”寶玉懂她,立即說:“果然好句,以后咱們就別叫人拔去了。”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山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田野草木蔓發,細雨輕如煙,子規啼叫,四月正是農忙時,蠶桑忙完忙插秧。這是一首接地氣的鄉村春雨,現在正好是這個時節。
翁卷的這首詩很直白,卻也寫得清新明快,有一種農村特有的綠意盎然之感,農事正忙,生機無限。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梅子黃時也是雨季來臨之時,梅子的成熟期最早可以從五月開始,此時初夏,雨水充足,被浸潤的池塘就開始有青蛙的叫聲了。
趙師秀在梅子黃熟的雨季里,顯得有些無聊,初夏的夜晚,坐在屋內,耳邊是此起彼伏的蛙鳴,聲音越清晰,倒顯得夏夜越寂靜。
過夜半了約好的人還不來,可能被鴿的趙師秀不耐煩地輕輕敲打棋子,又震落了燈花。
雖然被鴿不好受,但詩人尋到了獨得之樂,細心感受這個寂靜的雨夜,就會發現,一切都那么的愜意舒暢。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
在清寒的早晨獨自登上小樓,看見柳絮飛舞,細雨如煙,女子心中便涌上了一股淡淡的哀愁。
秦觀這首詞,是以女子的角度來寫一個清晨小雨和輕愁的。古詩中常有春愁之說,這種愁是淺淡又幽緲的,有些是百無聊賴中生出來的閑愁,難以言明。秦觀的筆意輕靈,將意境描繪得悵靜悠閑,讓人感受到一種清冷的基調。
飛花細雨之下,迷蒙、飄緲與閑愁,為人們帶來一股對生活的獨特感受。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上面多是細雨、小雨,這卻是暴雨,于是便有了不一樣的場景:烏云在天邊翻涌著,如潑翻的墨汁,暴雨忽至,在湖面濺起無數水花,如白珠碎石般亂跳入船,但很快,暴雨就被狂風吹散了,這是一場過眼云雨,轉眼就收場了,而后湖水碧波如鏡,水天一色。
這是蘇軾在杭州任通判時見到的景色,一場突然而至的狂風暴雨來得又急又快,在蘇軾的筆下充滿張力,有聲有色,雨過天晴后,就又是一個令人神清氣爽的好天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