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術被稱為中國四大發明之首,對世界文明進程的貢獻自不必言。在美國暢銷書《影響世界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中,他排名第七,在中國名人中僅次于孔子,遠在秦始皇之前。但是,在我們現在的歷史教育中,對蔡倫來說,除了這一造紙,其它可以說是一無所知了。
蔡倫是宦官,在中國幾千年的宦官群體中,就正能量來說,他的聲名無疑是最大的,其次可能就是那七下西洋的鄭和了,鄭和是在最后一次遠航中死于外洋,歸葬南京;而這蔡倫同志就很悲催了,他是參與了黑暗的宮廷爭斗,費盡心機,結果是自殺身亡。
蔡倫出身于東漢初年大湊山下從事冶鑄的一個鐵匠世家,他的祖上是打鐵的。衛颯上任桂陽郡太守后,在桂陽設置鐵官,蔡家因此與朝廷官員有了緊密的聯系。
對于蔡倫的出生,有兩種說法,一個是說蔡倫出生在一個普通農民家里,家里太窮養不活,就送了皇宮;另一個說蔡倫出生在小康之家,為了才自愿進的宮,但是有一點是確定的,那就是蔡倫應該是個太監,古時候也叫宦官。
他在大湊山麓一處被稱作石林的鄉學啟蒙,習《周禮》,讀《論語》,尤其對周邊的生產、生活環境很感興趣,比如冶煉、鑄造,種麻、養蠶。少年蔡倫,已經是滿腹經綸,很有才學。
根據蔡倫后人的,蔡倫是在18歲以后,由京城到桂陽管理調運采冶鑄鐵的官員推薦,才進皇宮做了宦官。這一年,是漢明帝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從史料分析,蔡倫是中國華南地區甚至江南地區第一位走進朝廷,進入皇宮為官的人。
在中國的封建歷史上,中國絕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處于世界金字塔頂端的。像歷史上的漢朝以及唐朝,中國的長安更是世界的中心,不僅如此,古代的中國對于世界的發展影響深遠。這就不得不提古代的四大發明了,指南針方便了遠洋航行,火藥的發明讓更多威力強大的武器出現。造紙術和印刷術更是推動了文化的傳播與發展。
在古代的四大發明中,造紙術是最先被發明的。在春秋戰國時間,文字的記載都是使用的竹簡,一捆竹簡上也記載不了多少的內容,使用起來非常的不方便。到了漢朝時,就已經出現了紙張,它使用起來輕便快捷,無異于是一次巨大的革命。到了東漢時,蔡倫更是改進了造紙術,漢和帝還下令推廣蔡倫的造紙術。不管是在當時的時代還是在我們現在,蔡倫因為造紙術而家喻戶曉。
可以說,改進造紙是蔡倫一生的標簽,但是蔡倫這個人的最終結局,卻鮮有人關注,而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來聊一聊這個話題。蔡倫的祖上是世世代代打鐵的,受此影響,蔡倫在年少時就喜歡搗鼓,或許這就是所有發明家的共性吧。古代的煉鐵都是官方要控制的行為,蔡倫家也因此和官方有所聯系。漢明帝永平18年,蔡倫受到推薦,去皇宮里做了宦官。
作為太監,總是不免要被后妃使喚,甚至要幫后妃做一些壞事。蔡倫也沒能例外,奉當時的竇皇后之命監管宋貴人的事務,在竇皇后想要構陷宋貴人的時候,蔡倫就幫著捏造'證據',逼得宋貴人自殺,宋貴人所生的太子也因此被貶為清河王了。而因為竇皇后此生無子,又幫助竇皇后奪走梁貴人的兒子,致梁貴人身殞。死后,劉肇即位。當時劉肇年紀尚小,朝廷大權都掌握在竇手中,而蔡倫又是竇太后的心腹,紅極一時。
殺人這么危險的事,竇皇后都讓蔡倫去干,很明顯,竇皇后對蔡倫很任,正是因為這份信任,蔡倫的官,越做越大,從小黃門到中常侍,再到尚方令。
'是金子到哪里都會發光',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進了皇宮后的蔡倫盡管是從底層開始做起的,他的才華在幾年后依舊展露了出來,他被提拔為中常侍,除了傳達詔令外,還可以參與朝政,這在歷史上時不多見的。
竇太后撒手人寰。失去靠山的蔡倫從此要倒霉了,何況漢和帝也不怎么喜歡他,都準備收拾他了。但是英俊的蔡公公馬上投靠了新主子——和帝的皇后鄧綏,看來蔡公公在討女人歡心上很有一套。鄧皇后是個才女,喜歡吟詩作賦,舞文弄墨,同時她又是一個喜歡節約,不尚奢華的人,所以她非常需要一種比帛紙省錢,質地又好的紙張來寫字畫畫。從小就聰明伶俐的蔡倫到這時才發現自己真正有了用武之地,于是,他自告奮勇兼任主管御用器物制作的尚方令,專心改進造紙技術。
他總結西漢以來造紙經驗,利用樹皮、破布、麻頭、魚網等原料精心制造出優質紙張,受到皇帝皇后的嘉獎,造紙術也因此在東漢全境得以推廣。沒有蔡倫改進造紙術,人類文明的腳步將要放慢許多。但歷史玩笑的是,這項偉大發明的動機竟然如此齷齪——一個宦官為了向自己的主子獻媚。
就在成功改進造紙術的同一年,漢和帝早逝,留下孤兒寡母執掌大漢江山。鄧皇后升格成為鄧太后,蔡倫造紙博得了鄧太后的歡心,從而登上了自己政治生涯的巔峰。他不但以一個宦官的身份被封為龍亭侯,擁有了自己的食邑,而且還當上了長樂太仆,成為鄧太后的首席侍衛官。
公元121年,那個臨朝聽政16年的鄧太后死了,漢安帝劉祜開始親政,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查辦曾經那個逼死自己奶奶的蔡倫。從75年進宮,此時已經在皇宮待了40多年的蔡倫終于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蔡倫沒想到,他在入宮之時為竇太后辦事,最終自己的身死也是和此有關。竇太后曾經讓蔡倫設計陷害宋貴人,宋貴人也因此去世。建光元年,漢安帝親政后,開始調查當年的事件,因為宋貴人是漢安帝的祖母。漢安帝下令讓蔡倫自己去認罪。蔡倫很清楚,自己是逃不過這一劫了,為了不讓自己受辱,他沐浴后穿戴整齊,喝毒藥自殺了。相信很多人沒想到,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歷史發展的蔡倫,最后的結局竟然是這樣的。
公元121年,龍亭侯蔡倫沐浴更衣之后,喝毒藥自殺了。
臥薪嘗膽十五年,安帝終于等到了復仇的這一天。公元121年四月,鄧太后駕崩。辦完喪事之后,蔡倫就告別京都洛陽,回陜西龍亭自己所封之地。然而,他剛回到龍亭,就接到安帝詔令,要他自己到廷尉(相當于現在的高檢)去受審。蔡倫心知肚明,知道在劫難逃,所以沐浴之后整理好衣冠,飲毒藥自殺。蔡倫是宦官,不能生育,僅有一養子。蔡倫死后,安帝不允許其養子繼襲封國,取消了龍亭侯國,而當地人民將蔡倫就地埋葬,后來又為他立祠設像,世代供奉。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蔡倫怎么也沒有想到這皇位兜兜轉轉還是到了清河王一脈,真是天要亡他,一代造紙大師就此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