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古詩文學習和備考的門道就四個字
新《課標》將“文化傳承與理解”作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之一,突出了語文課程在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谶@一核心素養的目標和要求,統編高中語文教材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選入古代詩文70篇/首(包括文言小說一篇),占全部課文數(137篇/首)的51%,古詩文貫穿必修、選擇性必修教材的各個部分,旨在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經典作品,積累古詩文閱讀經驗,培養民族審美情趣,增進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提升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增強文化自信。高考語文科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天然的血脈聯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成為近年來高考語文的核心考點之一。比如,高考試卷中的古詩文默寫填空題、文言文段的理解分析題、古代文化常識的辨識題以及古代詩歌內容和藝術手法賞析評價題,都繼承和發揚了古典文學“詩言志”、文以載道的傳統,反映了高考的育人教化功能。那么,如何在新課標、新教材和新高考的背景下學習和備考古詩文?其實概括起來就四個字——守正固基。所謂守正,就是認真學習教材中的經典古詩文篇目,堅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正脈。現行部編版教材精選詩文名篇,注重體裁和題材的多樣性。入選的古代詩文篇目兼顧經典性與可讀性,思想格調高,語言形式美,值得誦讀涵泳,同時也考慮到文體的多樣性、典范性,以及篇幅長短。所謂固基,就是通過學習教材古詩文篇目,鞏固閱讀古代詩文的基礎:熟悉古詩文的各種文體形式,了解古代詩歌的發展源流和不同體裁、題材,掌握常用文言實詞和虛詞、古漢語詞類活用的一般規則和常見的特殊句式,能準確理解文意,正確標點古代詩文,并能將古代詩文準確地翻譯成規范表達的現代漢語。具體如何“守正固基”?建議在學習備考過程中注意落實以下幾個方面:高中階段的古詩文教學,旨在培養學生閱讀淺易古詩文的能力,為將來自由閱讀歷史文獻、進行學習研究打下基礎;同時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繼承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遺產。學習教材中的古詩文篇目,要注意積累和掌握文言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所涉及的基本語法現象,并在高考備考中激活遷移。例如高考全國卷Ⅰ文言文閱讀題:乃短賈生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p>
能否譯對該句中的“短”與“紛亂”是能否準確翻譯句子的關鍵。如果有了課內積淀,很容易想起教材課文《屈原列傳》中就有“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一句,“短”是“說……壞話,詆毀”的意思。而“紛亂”則是古代漢語中的使動用法。這樣將教材中的知識遷移到考場上,把文言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也就容易了:于是詆毀賈誼道:“洛陽的人(指賈誼),年輕學淺,一味想獨攬權力,使許多事情變得復雜混亂。”
教材中的古詩文不僅語言簡潔,用詞典雅,語法規范,而且蘊含著豐富的古代文學文化知識。由于歷史與社會發展的原因,古代官職制度、科舉制度、禮儀習俗等,絕大部分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但作為歷史存在,我們今天要讀懂古代文獻,又必須有所了解。所以要在學好課內古詩文的前提下拓展補充,古今結合,勤積累,重辨析。例如高考全國Ⅰ卷出了《晉書·魯芝傳》:魯芝……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墳籍???strong>舉上計吏,州辟別駕。魏車騎將軍郭淮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舉孝廉,除郎中。后拜騎都尉、參軍事、行安南太守,遷尚書郎。曹真出督關右,又參大司馬軍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參驃騎軍事,轉天水太守。
文本中的“舉、辟、除、拜、遷、轉”都涉及古代官吏選拔、任命及調任的常識,在教材中也都有涉及。高考語文以“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為考查目標。能閱讀淺易古詩文就是一種關鍵的語文能力,而能力的養成必須以豐富的語言材料和語感積累為基礎,因此,除了通過閱讀古詩文語言材料進行知識積累以外,培養語感也是學好古詩文的捷徑,而朗讀、背誦正是培養文言語感最好的方式。新《課標》推薦的72篇古詩文背誦篇目,經常誦讀體會,可以很好地培養文言語感。古詩文在今天基本已經失去了交際作用和實用意義,而且古代漢語的語言形式與現代漢語也有很大差異。我們只有反復誦讀古詩文,才能增強文言語感,從而獲得對文本的感性知識,初步解讀出詩句和文句的基本含義,進而理解其情感內涵和作者的態度、觀點、認識。朱自清先生曾說:“我可還主張中學生應該誦讀相當分量的文言文……這是古典的訓練,文化的教育?!背吮痴b推薦篇目外,平時也要結合古詩文閱讀,養成誦讀習慣,揣摩詩文音節停頓的語感和規律,久而久之,對文言斷句題的判斷能力就會更強。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