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石刻文物拓印管理
全方位提升保護意識
文 | 漁歌 碑帖收藏愛好者 學者
2022年初,國家文物局發布《關于加強石刻文物拓印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進一步加強對拓印石刻文物的管理。《通知》一出,迅速引發大量關注。筆者認真比對我國不同時期關于石刻文物拓印的規定,發現《通知》在保護石刻文物方面,達到了歷史上的最“嚴”。下面談一下個人的體會與看法。
《通知》的發布,歸根結底為了更好地保護石刻文物。拓印石刻文物就是為了制作拓本,那先從拓本說起。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資金涌入收藏領域,石刻拓本作為一個重要門類,價格一路飆升。古代拓本在拍賣場上創造著一個又一個神話,尤以2018年11月中國嘉德拍賣公司以“安思遠藏善本碑帖十一種”拍出1.9億元天價為高潮。存量有限的舊拓本走俏,勢必裹挾著新拓本價格攀升,這些新拓大多來自非法拓印石刻文物。另外,拋開經濟因素,出于研究、教學等目的拓印石刻文物而造成破壞的案例也不在少數,這其中以2019年上海某大學師生非法拓印南朝梁武帝陵墓石刻最為典型。當然,由于非法拓印的石刻文物知名度較小而未被關注的情形,在各地亦時有發生。出于不同動機的非法拓印,導致石刻文物的破壞程度加深、速度加快,此時發布《通知》,無疑是及時、有效的。
從國家文物局此次下發《通知》從內容上來看,側重點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在石刻文物管理者層面上,嚴控石刻文物拓印、嚴格限制文博單位銷售文物拓片、嚴禁以禮品形式饋贈文物拓片;在一般層面上,嚴厲打擊違法盜拓行為。與2011年頒布的《文物復制拓印管理辦法》相對照,不難看出,《通知》最大的特點就是“嚴”,最大變化是全部下架文博單位銷售的文物原石拓片,并且嚴禁饋贈,這就最大限度堵住了可能的漏洞。集中在文博機構存放的石刻文物較為方便管理、保護,但摩崖石刻等不可移動的石刻文物只能分散于各處,違法盜拓多出于此,這也是需要加大監管和打擊力度的所在。實際上,2011年《文物復制拓印管理辦法》和《通知》結合起來實施,織就一張綿密有力的石刻文物保護大網。
如此“嚴格”的《通知》,引發關注,無非是對于其可能產生的影響的熱議。
于石刻文物而言,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只要制作拓片,就會由于外力捶打、墨汁滲透腐蝕而產生或輕或重的不良影響。所以《通知》要求嚴格審批管理,即使“用于文物信息檔案、陳列展覽需要拓印的,要按規定嚴格管理,石刻文物保存狀況和自身特點不宜拓印的,不得批準拓印”,結合《文物復制拓印管理辦法》中規定的“從事文物復制、拓印的單位,應當取得相應等級的資質證書”等要求,高水平拓工與嚴格控制捶拓數量結合,就能做到展覽、研究與文物保護兼顧,是最理想的狀態。
于收藏者而言,舊拓還是其關注的主體,由于不涉及保護石刻文物的相關政策,短時間內影響不會過大。流入市場的新拓,隨著原石的禁拓封存,斷絕了存量增擴的渠道,價格勢必有所上漲,但經過時間淘洗,也會融入舊拓之列,只有捶拓時間的標識,沒有新舊之別了。當然,雖然《通知》很“嚴”,利益面前也難免有人鋌而走險違法盜拓,但在法律嚴格禁止的前提下,這類見不得光的拓本也不易流通。
于研究者而言,研究石刻文物,直接椎制拓本作為研究資料是最理想的方式。古代諸多學者賴此或補史證史、或撰成金石學著作,便是有力注腳。但隨著照相、影印等各種高清復制技術的廣泛使用,在石刻信息的復制傳播過程中,直接捶拓成了絕大多數情況下的非必要手段。公藏機構及時把新出石刻拓本圖片錄入專門數據庫,再加上地域齊全的高質量石刻圖錄,完全可以替代石刻文物拓本實物,滿足研究者的學術需求。
于普通民眾而言,《通知》同時也是對于《文物復制拓印管理辦法》的強調和宣傳,必定會使普通民眾提升石刻文物保護意識,自覺愛護石刻文物,及時發現違法盜拓線索,尤其會在無形中強化對于不可移動石刻文物的保護。
總之,國家文物局出臺嚴格管理石刻拓印的《通知》,在加強保護珍貴石刻文物的同時,還能起到支撐起正常的藝術展覽、學術研究,規范石刻拓本收藏市場,增強全民石刻文物保護意識等方面的作用。
從法律視角看
新規之下石刻文物的拓印
文 | 牛軍利 律師 收藏愛好者
2022年1月29日國家文物局發出《關于加強石刻文物拓印管理的通知》(文物督函〔2022〕100號),要求加強石刻文物拓印管理,核心內容是嚴格限制碑刻石刻文物拓片銷售或作為饋贈禮品。
《通知》在金石拓片領域引發各種熱論,對金石學家、傳拓從業者、書法研究者、收藏市場等都帶來一定的影響,各方對石刻文物拓印的命運與影響作出不同角度的評論,導致業內認識混亂甚至無所適從。因此確有從文物保護領域的法律法規及其他規范入手,對石刻文物能否拓印、如何拓印及拓片收藏、流通環節作出一理性解讀之必要,以求正本清源。
石刻文物能否拓印,是我們首要關注的問題。需要明確的是,本次通知的主旨是加強石刻文物的管理,規范拓印行為,并非全面禁止任何形式的石刻文物拓印行為。《文物復制拓印管理辦法》(文物政發〔2011〕1號)是規范文物拓印的基本規范,該辦法以排除法設定了部分拓印的文物范圍和拓印方法:未依法區分等級的文物不得復制、拓印;因文物保存狀況和文物本體特點不適宜復制、拓印的,不得復制、拓印;元代及元代以前的文物拓印,應當翻刻副版拓印,不得使用文物原件拓印;在文物原件上拓印的,禁止使用尖硬器具捶打;批量制作文物復制品、拓片,不得使用文物原件。按照這個規定,諸如中國三峽博物館展藏的鎮館之寶“漢代景云碑”,因系元代之前,顯然不能使用原石進行拓印。
石刻文物如何拓印,是我們需要關注的第二層面的問題。石刻文物不是想拓就能拓的,有著嚴格的審批流程,未批先拓、盜拓等均是違法行為,2019年上海某大學師生盜拓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朝齊梁王陵石刻即是一例。《文物復制拓印管理辦法》規定,從事文物復制、拓印的單位,應當依法取得相應等級的資質證書并依法履行審批手續。《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規定,拓印館藏二級文物和館藏三級文物的,由省級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批準;拓印館藏一級文物的,應當報國務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對于未取得資質證書,擅自從事館藏文物拓印活動的,由文物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活動,沒收違法所得和從事違法活動的專用工具、設備,造成嚴重后果的,并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后果特別嚴重的可能涉嫌故意損毀文物罪、過失損毀文物罪被追究刑事責任。
石刻文物拓片的收藏與流通,是我們需要關注的第三個層面的問題。《文物復制拓印管理辦法》規定,為陳列展覽、科學研究等用途制作的文物拓片不得挪作它用,為此本次通知特別要求全面排查要對文博單位售賣拓片情況,凡博物館、文物保護管理機構售賣的碑刻石刻文物拓片應全部下架,此即文博單位拓片銷售禁令。同時杜絕任何單位和個人用碑刻石刻文物拓片作為禮品饋贈,需要明確的是,這里所謂的拓片禮品禁令,僅針對文博單位特別是國有文博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并非對民間已有拓片作為禮品流通的禁止。
回到文物保護領域的基本法即《文物保護法》,該法承認私人文物的所有權及流通權。該法規定,屬于集體所有和私人所有的紀念建筑物、古建筑和祖傳文物以及依法取得的其他文物,其所有權受法律保護。文物收藏單位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照法律規定合法收藏的文物可以依法流通。該法系文物保護領域的基本規范,其他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及其他規范性文件不能與該法相違背,該法并未限制或禁止私人所有的文物及合法收藏文物的復制權、流通權,因此原則上私人文物所有權人可以自行決定將石刻文物進行拓印復制并可將石刻文物拓片通過贈與、拍賣等方式進行流通,當然如該等文物屬于法律、行政法規禁止拓印、流通的范圍,則為例外。
本次《通知》發布勢必對石刻拓片的流通市場造成一定的影響,舊藏石刻拓片流通價格上升是個必然趨勢。然而我們必須正確認識本次石刻拓印管理的目的,其主要著眼于國家文物安全,嚴格規范石刻拓印范圍與審批流程,切斷國有文博單位利用金石拓片售賣、饋贈以牟利的利益鏈條,防范職務腐敗與國有資產流失,最終形成規范有序的金石拓片流通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