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光靠死記硬背不行了,學生這項能力很重要


高中歷史應該怎么學?問十個學生,八個會不假思索地回答:“貝多芬(背多分)唄。”

在很多學生、家長,甚至是一線教學老師的意識里,歷史是一門需要死記硬背的學科——那么多的年代、事件、人物,不背能記住嗎?那些紛繁復雜的原因、經過和影響,不背能答題嗎?

在經年累月的死記硬背中,學生對于歷史的興趣也逐漸消磨殆盡。更可怕的是,一些固有的甚至錯誤的歷史知識或者概念刻進了腦子里。以至于有歷史系教授面對大一新生,說的第一句話是:“我要求你們把自己以前學過的全部忘掉。”

如果說10年前,死記硬背還能拿個高分,但是在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下,歷史學科正在經歷一輪巨大的變化,“背多分”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1

歷史學科地位的提升,體現國家“以史育人”的重要目標

2019年秋季學期起,教育部統一編寫的普通高中語文、歷史、思想政治三科逐漸投入使用。

高中歷史統編教材的編寫者,來自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等國內高校的頂級歷史學家。翻開新教材我們看到,與舊教材相比,新教材更重視史料,無論是教材的正文,還是“史料閱讀”“學思之窗”“歷史縱橫”和課后的“探究與拓展”等板塊,都精心選取了大量的直接史料。如《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一課《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就有選自《韓非子》《史記》《戰國策》《孟子》《周禮》《尚書》和《左傳》等多部著作的文獻史料的摘錄或者摘編,這些史料經過編者、校者的反復考證、推敲,具備極高的史料價值,是對課文中重要知識點的解釋、補充、拓展和深化。

高中歷史統編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上)》

同時,隨著新高考改革在全國的逐步推行,歷史從以前的文綜副科,升級為新高考“3+1+2”模式下的限選學科(物理、歷史至少選考一科)

統編教材的推行和學科地位的提升,體現了國家以史育人的殷切期望。在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新課標”)中,明確提出要培養學生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歷史解釋、時空觀念和家國情懷五大核心素養。五大核心素養相互關聯交融,構成了中學歷史學科立德樹人的課程目標。其中,“史料實證”不僅是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更是諸素養得以達成的必要途徑。

2

史料是什么?

史料實證為何重要?

我們都知道,歷史是一門以“過去”為研究對象的特殊學科。歷史長河浩浩蕩蕩,過程是不可逆的,要認識歷史,只能通過留存至今的史料。正如顧頡剛先生在《中國當代史學》提到的:“治史學的人所憑藉的是史料,有史料然后方有歷史。”

顧頡剛先生

要形成對歷史的正確、客觀的認識,必須重視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偽存真。英國歷史教育法專家湯普森認為,歷史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學生學會運用史料作為證據,掌握探究歷史的方法。這與“新課標”的定義“史料實證是指對獲取的史料進行辨析,并運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現歷史真實的態度與方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中華民族有幾千年輝煌燦爛的文明史,又是一個高度重視歷史記錄和保存的民族,留存下來的史料浩如煙海。在這些史料中,有接近或直接在歷史發生時產生的原始史料(直接史料),也有后人運用原始史料研究及詮釋的間接史料。即便同一時期或者同一件事的史料,也因為其記錄者不同的個人身份、觀察角度、思維方式,而帶有不同的主觀色彩。這些以往作為史學研究的核心內容,近年來,成為了各地新高考命題的“常客”。

3

史料實證題作為一種固定題型出現在新高考試題中

比如2019年高考全國卷第3題,選取宋朝著名理學家程顥的詩歌作為材料,考查考生對理學內涵的理解。

2020年高考歷史(北京卷)中,則以司馬光編纂《資治通鑒》中的史料取舍為材料,考查學生對于不同史料價值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再如2022年全國卷第42題,選取了古代史書中關于東漢幾位良吏的記載,考查學生通過史料解讀,揭示表象背后深層因果關系的能力。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在高考命題中,史料通過文字、圖片、表格形式被大量引入試題中作為出題材料,史料實證作為一種固定題型,越來越多地出現在試題中。新高考命題的立意逐漸由知識立意向能力素養立意轉化,單靠機械的記憶和背誦,歷史拿高分越來越難。

4

如何提升史料閱讀和分析能力?

正因為史料實證在中學歷史學習中,重要性愈發提升,因此在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除了要求在必修、選擇型必修課程中強調貫徹史料實證素養,還特別設置了“史料研讀”模塊作為選修課程的參考。對于一線歷史教師來說,如何在教學實踐活動中貫徹實施“史料實證”素養的培養,對于面臨高考壓力的學生來說,如何通過日常的史料研讀訓練,提升自己的史料閱讀和分析能力,成為迫切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對于中學師生來說,無論是通過日常的課堂教學,還是通過課后作業或者校本課程開展史料研讀活動,有兩點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是充分挖掘、鉆研統編教材中出現的史料,做到精讀深思。

對于教材中出現的史料,學生在學習時要“細嚼慢咽”,不但要讀懂,對字詞文義、典故出處、作者生平,要多查勤問,了然于心。同時要理解史料所蘊涵的信息和意義,通過對史料的閱讀與分析,掌握本課的重點知識,提高探究分析問題的能力。

其次,要適當補充課外史料,拓寬視野思路。

在當今的信息化時代,海量的信息充斥于網絡。想要查史料,打開電腦、手機輕輕一點,就有無數的史料信息撲面而來。但是,網絡上所提供的史料內容良莠不齊,甚至還有大量的人為篡改、偽造。作為初學者,往往缺乏甄別史料真偽的能力,除了求助于老師、專家,更重要的是“正本清源”,要從可信的、權威的史書或者史料讀本中接觸史料,學習史料。只有這樣,才能打好歷史學習的基礎,建構起真實的歷史情景,汲取有深度的歷史營養。

(本文作者為《高中歷史史料研讀(中國古代史卷)》執行主編)

點書影進入京東購買本書
點此進入當當購買本書
《高中歷史史料研讀(中國古代史卷)》
張帆 主編
簡體橫排
16開 平裝
978-7-101-15783-3
68.00元


高中歷史史料研讀(中國古代史卷)(全二冊)

(統籌:一北;編輯:白石羊)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史料實證-2021年高考歷史復習核心素養重點突破
核心素養引領下的高中歷史教學淺探
學術指導 | 張克州 何成剛:看清表象 洞悉意象——談統編歷史教科書圖像的解讀與運用
歷史教師理解新課標的必備讀物:“歷史課標解析與史料研習”叢書
諸侯紛爭與變法運動(
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顺县| 新闻| 沙雅县| 金昌市| 云浮市| 正蓝旗| 曲靖市| 东台市| 迭部县| 呼和浩特市| 柘城县| 台北县| 土默特右旗| 马山县| 美姑县| 基隆市| 霍林郭勒市| 南安市| 隆昌县| 额敏县| 元氏县| 嵊泗县| 青州市| 兴山县| 南部县| 惠来县| 永城市| 惠州市| 贡觉县| 银川市| 甘谷县| 建德市| 长岭县| 桐乡市| 合肥市| 滨海县| 本溪| 西贡区| 天水市| 嘉义县| 唐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