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國學(xué)大師】顧頡剛:春秋時代的孔子和漢代的孔子

【作者簡介】:顧頡剛(1893年5月8日-1980年12月25日),原名誦坤,字銘堅,江蘇蘇州人,中國歷史學(xué)家、民俗學(xué)家,中央研究院院士。古史辨派代表人物,也是中國歷史地理學(xué)和民俗學(xué)的開創(chuàng)者之一。1893年出生,1920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xué)哲學(xué)部,歷任廈門、中山、燕京、北京、云南、齊魯、中央、復(fù)旦、蘭州等大學(xué)教授,中山大學(xué)歷史語言研究所主任、齊魯大學(xué)國學(xué)研究所主任等職。1949年后曾任中國科學(xué)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著有《秦漢的方士和儒生》、《三皇考》、《史林雜識初編》、《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


        今天這個題目,似乎是很可笑的,孔子只有一個,為什么會變做兩個呢?唉,孔子哪里止兩個,各時代有各時代的孔子,即在一個時代中也有種種不同的孔子呢(例如戰(zhàn)國時的孟子和荀子所說的,宋代的朱熹和陸九淵所說的)。各時代的人,他們心中怎樣想,便怎樣說,孔子的人格也就跟著他們變個不歇。害得一般人永遠摸不清頭路,不知道孔子的真面目究竟是怎樣的。


        我數(shù)年來,心中常有一個問題要求解決,這個問題是“孔子何以成為圣人?”這個問題給信仰孔教的人看來是不成問題的,因為他們知道孔子的本質(zhì)是圣人,不必別人幫助他成功。但我們研究歷史的人不能這樣,我們對于一件事情,要知道他的原因,要知道他的結(jié)果。孔子的本質(zhì)固然可以說是圣人,但何以孔子以前不用圣人的名來稱后世所承認(rèn)的幾個古帝王(如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又何以孔子以后再沒有圣人出來?在這上面看,可見圣人的出生不是偶然的,必須在孔子這個時候,就是春秋之末。



       孔子以前沒有圣人嗎?不然,孔子以前的圣人多得很。但孔子以前的圣人不即是孔子時及孔子以后的圣人。我們可以從古書里尋出一點材料。


        我們先看《詩經(jīng)》。《詩經(jīng)》的《大雅》、《小雅》都是西周后期的詩。《小雅·正月篇》說:“召彼故老,訊之占夢,具曰予圣。”這是說故老和占夢者都把自己看做圣人。又《十月之交篇》是罵卿士皇父的,其中說“皇父孔圣”,孔,甚也。這是說皇父自以為甚圣。又《小旻篇》說:“國雖靡止,或圣或否。”這是說國雖不定,然而做官的人也有圣的,也有不圣的。《小宛篇》說:“人之齊圣,飲酒溫克,彼昏不知,一醉日富。”這是說,齊(肅)圣的人喝了酒,還能夠保持溫文的樣子,那種昏亂不知的人,就一天比一天的醉得利害了。在這些材料里看,圣似乎只有聰明的意思,并沒有道德怎樣好的意思。在西周時無論哪個人都可以自居于圣人,正和現(xiàn)在無論哪個人都可以自居于聰明人一樣。北京地方有一句話,叫做“您圣明”,意思是“你是明白人”,就是這個意思。


       最顯明的,是《大雅》中的兩首詩。《抑篇》說“其維哲人,告之話言,順德之行。其維愚人,覆謂我僭。”哲,知也。這是說有知識的人,告了他話,他就可以順了德而行;沒有知識的人,若告了他,他就要反說我錯了。《桑柔篇》說“維此圣人,瞻言百里。維彼愚人,覆狂以喜。”這是說圣人所看見的所說的可以燭照得很遠,愚人不知禍患將臨,反要狂而喜了。《抑篇》以哲人與愚人對舉,《桑柔篇》又以圣人與愚人對舉,可見圣人和哲人的意義相同。哲也是只有聰明的意思,并沒有道德好的意思。《大雅·瞻卬篇》說“哲夫成城,哲婦傾城,懿厥哲婦,為梟為鴟。”那時人是不要女子有知識的,所以說聰明的男子造成了城,給聰明的女子推倒了;聰明的女子乃是惡鳥。圣哲只是本能的敏捷,不是德行的美滿,說的非常明白。



        再看《尚書》。《多方》說“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這是說圣人沒有了念慮就要變作狂人(這狂人便是“覆狂以喜”的愚人),狂人能夠動念也就變了圣人。可見圣人和狂人只是有念與無念的分別。《秦誓》說有容量的人是“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圣,其心好之。”這是說對于有技藝的人看作自己有的一般,對于彥圣的人心里邊便喜歡他。彥圣與有技并舉,而且這種人是很容易碰見的,可見圣人不是“曠世而不一見”的人。《洪范》里以“貌、言、視、聽、思”列為五事,而曰“思曰睿……睿作圣”。貌、言、視、聽、思是個個人有的,只要把“思”用得好,就可以睿,就可以作圣。下邊列休徵咎徵,以圣列休徵,與蒙的咎徵對舉。蒙,愚昧也;在它對面的當(dāng)然是聰敏。


        圣人只是聰明人,是極普通的稱呼,為什么后來會得變做“神化無方”的不可捉摸的人呢!這里面有復(fù)雜的原因,我且簡單的說一點。


       我們讀《論語》,便可捉住它的中心問題——造成君子。一部《論語》,提出君子的有七八十條,但說到圣人的不過五條。把這七八十條提出君子的話歸納起來,可以得到幾條主要的觀念:(一)有禮貌(恭、敬),(二)有感情(仁、惠),(三)有理智(知,學(xué)),(四)有做人的宗旨(義,勇)。這實在是切實的人格陶冶。但君子一名也是由別種意義變化來的。《先進篇》說:“先進于禮樂,野人也;后進于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照這條看,似乎孔子不贊成君子;其實這個君子便是君子一名的原始的意義。君子,是國君之子,是一國中的貴族,與“公子”“王孫”等同義。因為是貴族,所以君子可以與野人(平民)對舉。但后來意義變了,凡是有貴族的優(yōu)美的風(fēng)度和德行的都可稱為君子,于是這君子便成了陶冶人格的目標(biāo)。凡《論語》中所載,都是向著這方面走的。


       《論語》中的圣人,比了《詩》、《書》中的圣人確是改變了意義了。孔子說:“圣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夏道:“君子之道,孰先傳焉?孰后倦焉?譬諸草木,區(qū)以別矣;……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可見他們確以圣人置于君子之上。君子既是陶冶人格的目標(biāo),而圣人又在其上,可見圣人成了理想中的最高的人格,不是普通人能夠達到的。子貢問道:“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孔子又道:“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在這兩條上面看,可見圣在仁上,雖以堯、舜這樣偉大的人物,而對于博施濟眾的這種圣人的事情還感受困難,可見圣人的高不可攀。



        但《論語》中有一條似乎還沿著《詩》、《書》中的圣人的原義。太宰問于子貢曰:“夫子圣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圣,又多能也。”子聞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在這三個人的說話中,孔子是自居于君子,謙言君子不必多能。子貢說天要把他做成一個圣人,多能不過是些余事。太宰的話則以多能為圣人的標(biāo)征,因為他看見孔子多能,所以疑心他是一個圣人。這三種話是三個意思,毫不連接。以多能為圣,似乎奇怪,其實也平常。試看周公,孟子是把他列為三圣之一的,但《尚書·金縢篇》,他自稱“旦多材多藝,能事鬼神”,《論語》上又說:“周公之才之美”,可見才美的人也是可以做到圣人的。和《詩》、《書》的話合看,可見一個人只要有知有才就具備了圣人的條件。但這是古義,我們不必再講。


        我們所要知道的,何以子貢會說“固天縱之將圣”一句話?我們知道,天是空的,所謂“天縱之將圣”實即是“人縱之將圣”。春秋、戰(zhàn)國間,因為交通的便利,土地的開發(fā),社會的文化和人民的知識漸漸地高了起來。但因為邦國很多,終年征戰(zhàn),國內(nèi)階級又不少(《左傳》昭七年,楚羋尹無宇云:“人有十等,……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皁,皁臣輿,輿臣隸,隸臣僚,僚臣仆,仆臣臺”),人民苦痛得很。自從春秋末期以至戰(zhàn)國末期,這三百余年之中,他們長有統(tǒng)一天下的要求,有刬除階級的要求。因為要求統(tǒng)一,所以有禹的分畫九州,有堯的協(xié)和萬邦之說。因為要求平等,所以有堯、舜禪讓,墨子尚賢之說。孟子要求以王政定天下,又好說“舜發(fā)于畎畝之中”等故事,即是代表這兩種要求。


        春秋末期人民的苦痛固然沒有像戰(zhàn)國時那樣利害,但儀封人已說:“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可見那時苦于天下無道,大家希望有一個杰出的人來收拾時局。孔子是一個有才干的人,有宗旨的人,有熱誠的人,所以人望所歸,大家希望他成為一個圣人,好施行他的教化來救濟天下。在孔子成名以前原已有過許多民眾的中心人物,如宋國的子罕,鄭國的子產(chǎn),晉國的叔向,齊國的晏嬰,衛(wèi)國的蘧伯玉都是。但是他們一生做官,沒有余力來教誨門弟子。惟有孔子,因為他一生不曾大得志,他收的門弟子很多,他的思想有人替他宣傳,所以他的人格格外偉大。自從孔子沒后,他的弟子再收弟子,蔚成一種極大的勢力,號為儒家。自春秋末到秦、漢,儒家之外有勢力的只有一個墨家。儒家以孔子為圣人,墨家以墨子為圣人(《莊子》上說墨者“以巨子為圣人”,巨子即墨家中之首領(lǐng))。


        孔子被許多人推做圣人,這是他自己料想不到的。我們讀《論語》,便可知道他修養(yǎng)的意味極重,政治的意味很少。不像孟子,他終日汲汲要行王政,要救民于水火之中。這是時代的關(guān)系,我們是很了解的。但那時的人哪能這樣,他們以為孔子也是像孟子這般的。恰巧有一部儒家所傳習(xí)的魯史記《春秋》,說是孔子所作,于是就在這一部書上推求孔子的政治見解。在《論語》上,我們絕沒有看見《春秋》二字。



        在《左傳》上,我們也沒有看見孔子作春秋的事。但《孟子》上卻說,“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孔子懼,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后人更從他的話上闡發(fā),于是說哀公十四年西狩獲麟,就是孔子受天命,他受了命,自號素王,于是作《春秋》,變周制,自作新王。他是不肯直言的,私把這番意思告給弟子,喚作“微言”。弟子口頭相傳,到漢始寫出,即是《公羊傳》。這種話可靠不可靠,我們現(xiàn)在不必去討論,我們只要知道古代的儒者對于孔子曾經(jīng)有過這一種揣測罷了。


        我們知道,孔子是一個很切實的人。他對子路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他所不說的有四種:“怪、力、亂、神”。又說:“吾有知乎哉,無知也。”又說:“學(xué)如不及,猶恐失之。”又說:“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xué)也。”又說:“未知生,焉知死。”在這種地方,都可見他是一個最誠實的學(xué)者,不說一句玄妙的話,他決不是一個宗教家。


        他自己既不能輕信宗教(“敬鬼神而遠之”,“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作一個宗教的信徒,又不肯自己創(chuàng)立一種宗教來吸收信徒。他只是自己切實的求知識,更勸人切實的求知識。但是以君子自待的孔子固然可以持這樣的態(tài)度,而以圣人待他的一般人卻不能如此。他們總覺得圣人是特異的人,應(yīng)當(dāng)什么都知道,不能說“無知”;應(yīng)當(dāng)多說宇宙間的神秘現(xiàn)象,不能說生死和鬼神之事是不愿講的。因此,當(dāng)時對于他的傳說就有兩方面的發(fā)展,一方面是前知,一方面是博物。《左傳》上說魯國的桓、僖廟災(zāi),孔子在陳,聞魯火,說道:“其桓、僖乎?”《國語》上說季桓子穿井獲羊;騙孔子道,吾穿井而得狗;孔子答道,以我推來,是土怪羵羊。吳伐越,獲大骨,去問他,他又說這是禹致群神于會稽之山,防風(fēng)氏后至,禹殺之,其骨節(jié)專車。


        這種話都是和《論語》上的孔子絕不相同的。推其所以致此之故,實在是當(dāng)時一般人對于圣人的見解本是如此。《莊子·胠篋篇》道:“跖之徒問于跖曰:‘盜亦有道乎?’跖曰:‘何適而無有道耶!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義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朱曉按:盜有五德。這是一套斗嘴皮子的傳統(tǒng)模式。另有一段笑話,《事林廣記》中記有“疥瘡五德”:一位陳姓官員患了疥瘡,被人取笑,陳卻煞有介事地宣稱:“所得疥瘡,從不上人的臉,這可以說是‘仁’了;有了疥瘡后,最喜歡傳染給別人,這稱得上‘義’;像作揖一樣叉開手指搔癢,這叫做‘禮’;生在指節(jié)間的縫隙處,這就是‘智’;癢起來還有一定的時間,這真叫做講‘信’啊。”)這幾句話里,以圣與知分立,可見圣與知的意義不同。妄意室中之藏,即是未卜先知之術(shù)。以未卜先知為圣,可見民眾對于圣人的信仰的真諦。孔子既是圣人,孔子也應(yīng)當(dāng)未卜先知。


        這還是戰(zhàn)國時的話呢。到了漢朝,真是鬧得不成樣子了。我們只要把緯書翻出一看,真是笑歪了嘴。他們說,孔子母徵在游于大澤之陂,睡,夢黑帝使請己。往,夢交,語曰,“汝乳必于空桑之中。”覺則若感,生丘于空桑。他們說他的頭像屋宇之反,中低而四方高。身長九尺六寸,人皆稱他為長人。他的胸前有“制作定,世符運”六字之文。他坐如蹲龍,立如牽羊;海口,牛唇,虎掌,龜脊,輔喉,駢齒,面如蒙倛。他們說孔子生之夜,有二蒼龍自天而下,有二神女擎赤霧于空中以沐徵在。先是有五老列于庭,則五星之精。有麟吐玉書于闕里人家云:“水精之子,繼商、周而素王出,故蒼龍繞室,五星降庭。”徵在知其為異,乃以繡紱系麟角而去,至魯哀公十四年,魯人商田于大澤,得麟以示夫子,夫子知命之終,乃抱麟解紱而去,涕泗焉。他們說孔子作《春秋》,制《孝經(jīng)》,既成,使七十二弟子向北辰罄折而立,使曾子抱《河圖、洛書》北向。孔子齋戒,簪縹筆,衣絳單衣,向北辰而拜,告?zhèn)溆谔煸唬骸啊缎⒔?jīng)》四卷,《春秋》、《河、洛》凡八十一卷,謹(jǐn)已備。”


        天乃洪郁起白霧摩地,赤虹自上下,化為黃玉,長三尺,上有刻文。孔子跪受而讀之曰:“寶文出,劉季握。卯金刀,在軫北。字禾子,天下服。”拿這種話和《論語》上的話一比,真要使人心痛,痛的是孔子受了委屈了,他們把一個不語怪力亂神的孔子浸入怪力亂神的醬缸里去了。


        但是,我們要知道,孔子若不受他們的委屈,給他們作弄,孔教的一個名詞是不會有的。經(jīng)他們這樣的造作了謠言,于是孔子便真成了黑帝之子,真成了孔教的教主。到現(xiàn)在,你去隨便問一個鄉(xiāng)下人,“文字是什么人造的?”“是孔夫子。”“書籍是什么人做的?”“是孔夫子。”“禮儀是什么人定的?”“也是孔夫子。”這便是孔教的勢力。倘使永遠從《論語》中去看孔子,民眾所需要于孔子的乃一無所有,孔子決不會得到纖毫的勢力。


        但是,孔教是一個沒有完工的宗教。何以說沒有完工?這和漢朝的經(jīng)學(xué)很有關(guān)系。西漢的經(jīng)學(xué)本來就是宗教:董仲舒是《春秋》大師,而他會求雨止雨。翼奉是《詩經(jīng)》大師,而他會用時辰卜來客的邪正。王莽之時,假借符命以圖篡位,圖讖大盛。有一人名哀章,作銅匱為兩檢,署其一曰“天帝行璽金匱圖”,其一署曰“赤帝行璽邦傳予黃帝金策書”,書言王莽為真天子。圖書皆書莽大臣八人,又取令名王興、王盛,章因自竄姓名,凡為十一人,皆署官爵為輔佐。他衣了黃衣,持匱到高廟。明天,王莽到高廟,拜受金匱神禪,下書曰:“皇天上帝隆顯大佑,符契圖文,金匱策書,神明誥告,屬予以天下兆民。予甚祗畏,敢不欽受!”遂即真天子位,定國號曰新。哀章封為國將,美新公。因為這種事做得太多了,又太顯明了,所以一般的民眾有了覺悟,每每相戲道:“獨無天帝除書乎?”


        向來這種話集中于孔子,倒很可加增人民的信仰;到這時成了日常的事情,于是大家不由得懷疑起來。恰巧這時經(jīng)學(xué)方面有一個新派——古文家——起來,于是這一個派里就絕對不收進神話的材料,只順著經(jīng)書的文字釋義,把經(jīng)書看成了歷史。經(jīng)這樣一干,孔教的大本營就覆滅了。宗教一面的材料沒有寄頓之處,只得改拉了老子做教主,成就了道教。有了道教,于是民眾的信仰一齊流了進去,孔子就純粹地成了士大夫們的先師了。


        我們在這一講里,可以知道:春秋時的孔子是君子,戰(zhàn)國的孔子是圣人,西漢時的孔子是教主,東漢后的孔子又成了圣人,到現(xiàn)在又快要成君子了。孔子成為君子并不是薄待他,這是他的真相,這是他自己愿意做的。我們要崇拜的,要紀(jì)念的,是這個真相的孔子!

 

                                 1926年10月2日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文言名句集錦
中國古言哲理經(jīng)典語錄大全(含注釋)
中華國學(xué)經(jīng)典及釋義300句
論語集釋         程樹德撰
《孟子·盡心下》原文賞析
論語正義卷八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陵县| 金川县| 农安县| 新昌县| 垣曲县| 三亚市| 西乌珠穆沁旗| 阳曲县| 柳州市| 湖州市| 潼关县| 余姚市| 阳朔县| 广南县| 天祝| 梅州市| 务川| 靖江市| 望城县| 咸阳市| 汽车| 乌拉特后旗| 江门市| 延川县| 临夏县| 科技| 阿合奇县| 象山县| 柳河县| 密山市| 桐城市| 邓州市| 五华县| 弋阳县| 武陟县| 双辽市| 青龙| 札达县| 汝州市| 陵川县| 无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