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寒假這個大塊時間,靜下心來認認真真地讀一本名著,對中小學生來說,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中國文學史上,《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合稱“四大古典小說”。在這里,首先跟大家聊聊《西游記》,或許對同學們的閱讀會有所幫助。
“四大古典小說”如果按由易到難的順序排列,應該先讀《西游記》。一般來說,初一的同學便可開讀《西游記》,走進這個精彩紛呈的神奇世界。
《西游記》創造了一個神奇瑰麗的幻想世界。在這個世界里,作者的筆觸任憑想象無拘無束地馳騁翱翔,人間天上、地獄天堂、龍宮魔窟,無處不到,無所不包,創造出一個個光怪陸離、五彩繽紛的場景。
《西游記》之所以引人入勝,還在于它那緊張曲折的情節、生動有趣的故事和尖銳激烈的矛盾沖突。小說借助離奇曲折的情節安排,使故事的發展顯得跌宕起伏、精彩紛呈,往往是平坦之地忽見高山,瀕臨絕境卻又柳暗花明。在故事情節安排上,總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讓人目不暇接、心馳神往。總而言之,《西游記》中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讓人時時刻刻為唐僧師徒的命運提心吊膽,使你不得不去追隨唐僧師徒經歷一番“心靈的歷險”。
翻開《西游記》往下讀,你就會發現,自己越來越喜歡上了那個猴、人、神三者合一的孫悟空。他那活潑好動、嬉鬧頑皮的性格特征,千變萬化、神通廣大、法力無邊的英雄本領,機智勇敢、無所畏懼、正直無私、嫉惡如仇的高貴品質,甚至是他那惹事生非、急躁沖動、好大喜功的性格弱點,都將會在你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走進《西游記》這個奇思妙想的神話世界,同學們不僅可以獲得藝術上的樂趣和享受,而且可以從中受到教益和啟迪。小說成功地塑造了理想化的英雄形象孫悟空,在“大鬧天宮”中,孫悟空身上表現出一種追求自由、勇于反抗、敢作敢為的戰斗精神;在“西天取經”中,孫悟空身上又表現出一種堅韌不撥、勇往直前、積極進取、永不妥協的理想主義精神。今天,孫悟空身上的這種精神仍然值得我們去發揚光大。
在結構上,《西游記》由“大鬧天宮”、“唐僧出世”和“西天取經”三大部分組成。前七回為“大鬧天宮”。第八回至第十二回為“唐僧出世”,包括“如來說法”、“觀音訪僧”、“魏征斬龍”、“唐王入冥”等幾個小故事,交待取經緣起,起著過渡和銜接作用。最后八十八回為“西天取經”,其中包含“九九八十下難”,“八十一難”中又由四十一個小故事構成,分開來也可以當作短篇小說來讀。各個故事既相對獨立又前后呼應,由于他們的主人公都是孫悟空,所以又被緊緊地串聯起來,給人以完整、連貫的印象。
在讀完第七回之后,如果你覺得有點讀不下去的話,不妨暫時放下,過兩年再讀,因為后面部分畢竟更難理解一些。即便如此,你還是可以感受到《西游記》中的無窮魅力,因為“大鬧天宮”無疑是《西游記》中寫得最為精彩的部分。孫悟空與天庭的最后決戰,雖然以孫悟空失敗而告終,但他大鬧天宮時指東打西、所向披靡的英雄形象,必定會在你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他高高樹起的那面“齊天大圣”的旗幟,也必定會在你的腦海中迎風招展。
“西天取經”的故事,在《西游記》的一百回中占了八十八回之多,可見它是小說中最為重要的故事情節。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應該撇開“西天取經”故事中的佛教色彩,把它抽象地看作為一項光明、正義的事業。這樣,孫悟空在取經過程中歷盡艱險、百折不回、掃妖蕩魔、除惡務盡,便表現了他對理想與光明的追求及摧毀一切邪惡勢力的決心。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