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為中國文明填定一份'履歷表'——夏商周斷代工程

中國文明的歷史到底有多長?能否確定夏商周三代各王朝的紀年?這是2千多年來中國學者不斷探索的歷史之謎。盡管中國的歷史記載要比古埃及、印度詳細和明確,但得到公認的歷史卻不能與之相比。因為按照司馬遷《史記》的記載,中國古代可靠的編年史只能追溯到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在此之前的夏商周,只有世系(即各個王在位的先后順序)而沒有具體年代,以致在當今博物館的有關陳列中,只能按照考古發掘順序講實物,不敢講年代。這種年代研究的滯后,與我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的地位很不相稱。無怪乎考古學家殷瑋璋研究員沉重地說:'年代之于歷史,就如同骨骼之于人一樣。要想讓歷史老人站立必須

搞清它的年代。'

1995年,國務委員宋健在參觀埃及盧克索(Luxor)遺址時感慨萬千:'古埃及第12王朝共213年,是根據文獻中天狼星在東方升起的天象計算出來的,標明精度為正負6年,為什么我們現在的天文學家不根據中國豐富的天象記錄,計算出夏商周的年代呢?'苦思冥想之后,一個強烈的愿望在他心中愈發堅定:不能讓中國古史的迷茫傳到下個世紀。

1996516,國務院批準了由歷史學家李學勤、考古學家李伯謙、碳14測年專家仇士華和天文學家席澤宗4位首席科學家提出的可行性論證報告,'夏商周斷代工程'全面啟動。'工程'的具體目標是:

一、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以前各王,提出比較準確的年代;

二、商代后期武丁以下各王,提出比較準確的年代;

三、商代前期,提出比較詳細的年代框架;

四、夏代,提出基本的年代框架。

為了完成這項目標,'工程'設立了9大課題44個專題,并將重點放在三代交替界標的尋找和年代斷定上。考古、歷史、天文、古文字、測年等方面的200多位專家學者經過近5年的聯合攻關,在一系列的階段性成果的基礎上,'夏商周斷代工程'總體結果終于浮出水面。

作為商周分界的周武王討伐商紂王之年是斷代研究的重中之中。武王克商究竟發生在哪一年?從西漢學者劉敬著《漢書·律歷志》的20O0多年以來,就有許多學者試圖解開這個'斯芬克斯'之謎。附圖說明:利簋及其銘文 西周,高28厘米,陜西臨潼縣出土,內底有32字銘文,記載了周武王伐商,在甲子日上午擊敗商王軍隊的史實。周武王滅商紂之年是確定商周分界的重要標志。

由于文獻記載模糊,佐證資料太少,以致各家意見不一,有代表性的說法竟達44種之多,其上限為公元前1130年,下限到前1018年,前后相差達一個多世紀之遙。

1997年,考古工作者在陜西省西安市西南的豐鎬遺址范圍內進行廠全面發掘。豐鎬是西周的都城,位于灃河兩岸。豐京是周文王姬昌在伐紂之前營建的,在灃河之西;鎬京是周武王姬發在代紂后營建的,在灃河之東、昆明池北部。據《史記》記載,文王建都豐京至武王伐紂僅13年,而豐鎬遺址以第一探方中的18號灰坑為代表的文化堆積就在這個時期,碳14測年結果已先后排除了幾十種不確切的說法,并推定武王伐紂之年應在公元前1050年至1020年之間。將原本相差112年的年代之爭縮小到30年范圍之內,無疑是一次重大突破。

工程對武王克商時的有關文獻資料進行可信性研究,并用現代科技手段對武王克商時的天象記錄進行推算,得到了公元前1046年、前 1044年和前10273個方案。盡管這3個克商年力案均落在考古測年的范圍之內,但唯有前1046年與金文歷譜銜接較好。

多年來致力于銅器斷代的張長壽、陳公柔、王世民等,對歷年來發掘出土的300多件青銅器進行了考古類型學的排比分析,搜集到銘文中年、月、干支和月相四要素俱全的60件青銅器,如晉侯蘇鐘、靜方鼎、虎簋蓋等,然后根據青銅器形制、花紋、銘文字體及行文體例等四要素的變化,排出先后次序,與共和以后的具體年代對照起來,逐一加以核算,從而建立起一段比較可靠的金文歷譜。依據這種建立在嚴格考古類型學基礎之上的金文歷譜,再以吳虎鼎、晉侯蘇鐘、'天再旦'研究等所得的明確年代結論為重要支點.其科學求真的程度是以往任何個體研究所不能比擬的。不僅如此。武王伐紂發生在公元前1046年還與有關文獻相容,是3個方案中的最佳選擇。

西南40多公里的房山區琉璃河鎮發掘出燕國早期都城遺址,時代約當成王期。從出土的一批青銅器的器型、紋飾和器物組合看,均與西周建立之初的都城--豐鎬地區出土的器物相同,從而證明這里是西周武王分封的燕國都城所在地。特別是在出土的一片甲骨上刻有'成周'二字,證實該遺址最早年代是初,也證明了西周王朝與燕侯的關系。工程所得的碳14測年數據最早為前1060年,最晚為前1020年,而金文歷譜推得成王在位年為前 10421020年,恰好在考古測年范圍內。附圖說明:'成周'卜辭 西周早期,出土于北京琉璃河遺址GH108,右甲殘存部下端接近中線處刻有'成周'兩字,對確定相關單位的年代有重要價值。

西晉時從戰國魏襄王墓中發現的《竹書紀年》上記載:西周'懿王元年大再旦于鄭。'據考證,鄭的地望位于都城鎬京之東90多公里的今華縣,'天再旦'即天亮兩次之意,有的學者認為是日出之際發生的日全食所致:天明后日食出現,天色昏暗;幾分鐘后日食結束,天又轉明。工程'天再旦'研究專題組利用199739發生的日全食而在我國新疆北部復又再現'天再旦'現象的絕好機會,及時組織了觀測,掌握了最全面的天光變化資料,證實了'天再旦'現象確實存在。天文學家可以利用天體力學的方法,回推什么時候在鄭發生了造成'再旦'的日食,從而認定懿王元年的具體年代。天文學家檢索了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840年的全部日食記錄,經過精密推算,配合師虎簋年歷的旁證,認為懿王元年應為公元前899年,發生日食的時間是該年421日。這個結論和以往有關學者研究所得的結論相一致,為西周王年研究提供了一個參考數據。


在山西南部發現的晉侯墓地對西周列王年代的測定有重要幫助,因為西周王朝年代序列與各諸侯國年代序列基本上是并行發展的。北京大學考古系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對山西翼城與曲沃縣交界處的天馬--曲村遺址進行發掘,發現排列有序的晉侯及其夫人墓17座,為晉國第三代武侯到第十代文侯墓地。晉武侯約當穆王期。晉侯墓地M9為晉武侯墓,M13為其夫人墓,以此與《史記· 晉世家》的文獻記載對照研究,證以金文歷譜,推得穆王在位年為公元前976年至前922年。附圖說明:晉侯墓出土的銅器,為'斷代工程'提供了重要幫助

據文獻記載,商代后期,盤庚遷殷至商朝滅亡,其間共812王。從本世紀20年代起,學界即對安陽殷墟作了一系列科學發掘,并建立了殷墟文化分期序列。工程啟動以來,又對殷墟作了補充發掘,并測得殷墟文化14期的年代為公元前1300到前1050年之間,為商后期年代學研究提供了一個大致范圍。

對商代后期年代學研究,工程采用了多學科配合、多線索并進的方祛。其中對甲骨文測年是一次有開創意義的科學探索。因為商代有很多與王位關系明確的甲骨,而利用加速器質譜碳14法(AMS)測年只需要很小量的樣品,不會給珍貴的甲骨實物造成損壞。

工程在甲骨分期研究的基礎之上,采集到與年代有關的107片有字卜骨樣品和9片無字卜骨樣品。到目前,已對其中的31個有字卜骨和8個無字卜骨作了AMS法和碳14測定,再經擬合,獲得了23個年代數據。這些數據涵蓋了整個甲骨分期跨度,并與考古測年所得商后期年代框架基本一致,說明工程首創的甲骨測年獲得了成功。

甲骨卜辭里還包含有大量天象記載和歷法材料。天文學家和古文字學家攜手,通過對武丁時期甲骨卜辭中月食的研究,基本確定了次序排列,依據這一結論進行推算,可判定商王武丁在位年代范圍應為公元前1250--1192年之間。

商代晚期,商王用五種祭祀方法按固定順序輪流祭祖先王及其配偶。一個祭祖周期稱為一祀,長度約等于一個太陽年,學者稱為周祭,有計時作用。帝年的周祭材料比較可靠,工程依之排出了祀譜,確定帝辛的在位年在公元前1075至前1046年之間,又利用周祭材料排出帝乙祀譜,得帝乙在位年為公元前1101年至前1076年之間。

商朝后期的問題基本解決了,但商湯何時滅夏,以及盤庚遷殷(安陽小屯)前的情況,學術界一直弄不清楚,成為這次斷代工程的重點攻關課題。

50年代中期開始,考古工作者曾在鄭州市區發掘過商代早中期的王城遺址。遺憾的是,隨著現代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整個商城基址被壓在拔地而起的一幢幢樓房之下,無法進行有計劃的針對性考古發掘。

幸運的是,1983年,在鄭州西90公里的偃師市區西南發現了第三座商代都城遺址,時代與鄭州商城大體相同.約在距今3600多年左右。經過10多年的考古鉆探發掘,探明城墻南北長約1700,東西寬約12OO米,厚17,有城門7座,城內有橫貫東西的地下水道和寬窄不同的道路,城墻外有寬約18的護城壕。整個城址總面積達190多萬平方米。另外,又探明了城內還有宮城遺址。在宮城西南和東北,各有一座府庫遺址,內有成排的大型建筑基址。

1997年,考古發掘取得了令人振奮的重大突破。考古隊先后在商城的北城墻西部、中部和東城墻中部進行發掘,發現在已知的商城內還有個規模較小的商城,即小城(內城)。引人注意的是,它的南、西墻以及東墻南段與外城墻重合,即包在厚17的外城墻之中。

同年,考古工作者在堰師商城內商代宮殿建筑區發現了宮殿基址有八九座。專家們根據新發現的材料認為:堰師商城遺址是商文化遺址,是商滅夏后建立的最早商城之一。考慮到內城在夏代晚期都城二里頭遺址以東僅6公里左右,很可能是商王朝在滅夏后,最早興建的一座規模較小的都邑(內城)。以后,隨著統治的逐漸鞏固和國力的增強,又在內城的基礎上向北向東擴建了外城。由于內城始建之時在商代之初,因而成為夏商兩朝分界的界標。附圖說明:宮城內出土的現知最早的商代文物--陶盆。以它代表的一批偃師商文化第一期1段的陶器,是從考古學上劃分夏商的物證

在對偃師商城小城內采集的系列樣品進行了測定,測得其年代數據為公元前1610至前1560年,再結合文獻中有關商朝積年的記載,推定夏商分界為公元前1600年。

自商湯滅夏到陽甲共1019王為商前期。據地層關系及出土器物可知,偃師商城與鄭州商城都是商人滅夏后所建的最早商城,兩城始建與使用期基本同時或略有先后。其他幾處已發現的商代都城遺址的年代邏輯關系是:小雙橋遺址--三家莊遺址--東先賢遺址。如果能建立上述遺址的考古文化序列,并測定其年代,則可大致建立商前期年代框架。

說起夏代,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在中國幾乎無人不曉。在陜西韓城的黃河龍門,有傳說禹鑿龍門的遺跡,河邊還有建于元代的大禹廟,前往參觀拜謁的人絡繹不絕。但是夏代到了歷史學家的筆下就不一樣了。本世紀初,部分學者曾懷疑過夏代的存在,有人甚至認為禹是神話中的動物。40O0多年前的夏代,被濃厚的歷史迷霧所籠罩。

'斷代工程'夏代年代學研究按文獻學、考古學、天文學三條技術路線進行。在文獻資料方面,司馬遷的《史記·夏本紀》和出土于戰國時期魏襄王墓中的《竹書紀年》中都說:夏代傳禹至桀,經歷1417王,共400多年。

多年來,考古工作者在文獻記載的夏人活動主要區域--河南省西部和山西省南部,進行了大量考古勘察和發掘工作。斷代工程啟動前,考古界已將目標集中在河南省西部的龍山文化和偃師二里頭文化。在對河南偃師二里頭夏文化遺址的再次發掘中,發現了有上下5期連續疊壓的文化遺存,時間跨度達520多年。大多數專家都認為,二里頭文化14期都是夏代主體文化,而早期夏文化還需要從二里頭1期往上追溯到河南嵩山南北的龍山文化晚期。

據文獻所載,河南嵩山以南的登封告成鎮曾是夏禹所居之陽城,而其東南的禹縣則是禹之子夏啟所居之陽翟。建國以來,考古工作者在登封告成鎮西側發掘了王城崗遺址,在禹縣北側發掘了瓦店遺址。承擔夏商周斷代工程專題任務的河南省考古研究所于1997年春進行新的發掘,發現有的文化層早于二里頭文化,獲得可供測年的樣品200多件,為探索夏文化的起源提供了重要依據。

對于夏文化的界定還有一個重要的線索,即《尚書·胤征》篇中有關夏代仲康日食的記載,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記錄,在年代學研究上有重要意義。工程對夏文化中心洛陽地區在公元前2250年至前1850年共400年間的可見日食進行普查性計算,再考慮文獻記載中,仲康日食發生在'季秋'等因素,篩選出4個可能年代數據,作為夏初年代的參考。'斷代工程'在天文學上還設置了'禹伐三苗天象研究'專題,以配合夏年代學的討論。《墨子·非攻下》載,禹伐三苗時曾出現'日妖霄出'的怪異天象,古本《竹書紀年》則釋為'日夜出,晝日不出'。學者們認為,所謂'日夜出'可能是指傍晚時分發生的日食。當日食發生時,日食帶東端點附近看到的是'天再昏'現象,日食帶西端點看到的是'天再旦'現象。經研究,禹伐三苗的地點在今湖北江漢平原一帶。工程結合這一地區,對當時可能出現的'日夜出'天象進行了推算,獲得了一組參考數據。再與文獻、考古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綜合對比,最后推定夏王朝的始年應在公元前2070年。

夏商周斷代工程是我國首次實施的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相結合的大型科研項目,并被評為'1999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 之一。工程到目前為止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是對中國古史研究的一個最新和最全面的總結。'斷代工程'每一個年代數據的獲得,都有多學科因素的支持。如果從某一側面去看,或許還有可商榷之處,但在總體上一般已難以撼動。比較埃及、兩河流域古文明年代學建立的情況,夏商周斷代工程所獲得的年表,有更值得自信之處。

雖然這份年表代表了本世紀我國學術界所能達到的最高水平,但不是“最后的真理”。但無論如何,這份20世紀中國歷史年代學研究的總結,將成為下個世紀的中國古代文明研究的起點和基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夏商周斷代工程
揭開千古謎團的夏商周斷代工程
【考古科技】碳、氮同位素與考古學
武王克商的年份是怎么確定的?
從夏商周斷代工程到中華文明探源工程
解讀夏商周斷代工程爭議 | 科技袁人Plus第22期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宿迁市| 平山县| 容城县| 金川县| 青浦区| 白朗县| 嘉定区| 吴旗县| 穆棱市| 淄博市| 西林县| 伊宁市| 通山县| 西畴县| 竹溪县| 大荔县| 河津市| 宝应县| 邵东县| 习水县| 定结县| 澜沧| 汾阳市| 罗源县| 海阳市| 株洲市| 巧家县| 绥阳县| 连州市| 南雄市| 台山市| 宜黄县| 颍上县| 南城县| 浦东新区| 开化县| 南陵县| 双柏县| 临湘市| 江源县| 武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