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私家藏書在當代 | 翁氏藏書在當代的傳承

常熟翁氏家族在中國近代史上有著顯赫的地位:在清末跌宕的政局中,翁氏家族出了兩位帝師,兩位狀元,兩位巡撫,在朝廷內(nèi)外風光無比。與此同時,常熟翁氏還是中國藏書史上著名的藏書世家,藏書積六世,歷時160余載,雖因戰(zhàn)亂顛沛、宦海沉浮等多有散佚,但存世之書仍可稱洋洋大觀,更不乏極具文物價值的國之瑰寶。

翁氏藏書給我們今天留下了什么?在當代經(jīng)歷了怎樣的保護與研究?如何能更好地得以傳承?常熟藏書史研究專家、常熟理工學院教授曹培根對此進行了詳細解讀。


私家藏書在當代
 
翁氏藏書在當代的傳承

    采訪人:王雪霞
    受訪者:曹培根


曹培根(1957.10—  ),男,蘇州人,常熟理工學院教授。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蘇州傳統(tǒng)藏書文化研究》等,主編《常熟文學史》《常熟藏書史》等。

藏書報:您是何時與“翁氏藏書”結(jié)緣的?何種機緣開始關注翁氏藏書并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都進行了哪些方面的研究?

曹培根:我初知翁氏藏書是在1986年,當時我被短期借調(diào)到南京師范大學古文獻整理研究所,協(xié)助趙國璋教授主編國家教育委員會(現(xiàn)教育部)推薦全國師專文科用教材《社會科學文獻檢索與利用》、編審《文獻學辭典》。后在趙國璋教授指導下,于1991年承擔《吳中歷史藏書研究》等研究項目,從此開始關注包括翁氏藏書在內(nèi)的常熟藏書家及藏書樓研究。

1991年3月,常熟高等專科學校時萌教授告知我,曾虛白之子曾堉致他的信中談及翁氏藏書流向的詳細信息,這使我對翁氏藏書得以進一步了解,并撰寫了《常熟翁氏藏書及其流向》等文介紹翁氏藏書。2002年1月,我撰寫的《翁同龢藏書概論》發(fā)表在《常熟高專學報》;2006年7月,南開大學來新夏教授約我撰寫《常熟翁氏藏書世家》,并將該文收入張懷安、成衛(wèi)東主編的《大戶人家》系列叢書,由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7年4月出版;2009年8月,我撰寫的《常熟翁氏文化世家》由廣陵書社出版,“翁氏藏書世家”列為第一章。此外,2010年,我申報的《常熟藏書文化研究》被列為2010年度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012年,我申報的《蘇州傳統(tǒng)藏書文化研究》被列為2012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這兩個項目研究工作的完成,使我有機會對翁氏藏書開展了進一步的研究。

2019年12月由廣陵書社出版的《常熟翁氏藏書研究》,分章論述翁氏藏書地域背景與典型意義、翁氏藏書的形成、翁心存藏書、翁同書藏書、翁同爵藏書、翁同龢藏書、翁氏曾字輩藏書、翁氏孫字輩藏書、翁氏之字輩藏書、翁氏慶字輩藏書、翁氏藏書印章、翁氏藏書題跋、翁氏藏書目錄、翁氏收藏精品、翁氏藏書交往人物、翁氏藏書樓、翁氏藏書大事紀要等。

第一章介紹了翁氏藏書的地域背景與典型意義,展示了吳文化核心區(qū)域常熟的崇文藏書歷史傳統(tǒng)“藏書之鄉(xiāng)”虞山派藏書家的特點,這是翁氏藏書的地域環(huán)境;在中華傳統(tǒng)藏書文化大背景上論述了翁氏藏書的典型意義:耕讀起家,為讀書而藏書,讀書修身,為善綿世。

第二章至第十章以翁氏家族人員為中心,展示了翁氏家族主要人物的藏書史實。翁氏家族人員多博學多藝的“兼類”藏書家,流傳豐富的著述反映了他們的個人愛好與專功,與讀書、藏書密切相關,體現(xiàn)了翁氏讀書者、藏書家的特色;與第十七章翁氏藏書大事紀要互為補充,輔以翁氏藏書交往人物等,使翁氏藏書歷史的敘述更趨豐滿,勾勒翁氏家族人員的讀書成果與藏書經(jīng)歷、翁氏家族藏書在各個時期的發(fā)展歷史,與家族主要人物藏書史實。翁氏藏書以翁心存為標志,分為前后兩個時期。翁心存之前是翁氏藏書的形成期,至翁心存開始是翁氏藏書的發(fā)展期。第二章翁氏藏書的形成,從翁氏后人保存先人著作與部分藏書中,剖析早期翁氏藏書的特點。翁心存是常熟翁氏家族走向興盛的關鍵人物,其藏書在整個常熟翁氏家族藏書中承前啟后,開啟翁氏家族藏書走出區(qū)域、成為清末官宦兼文化家族藏書的典型。翁心存子翁同書傳承父親藏書讀書傳統(tǒng),精于讀書校書,凸顯讀書者藏書的特征。翁同爵留意名人書畫、鐘鼎文物、拓本的收藏與鑒賞。翁同龢收得許多精品,使翁氏藏書品質(zhì)得以提升,成為中國晚清九大藏書之一。他們的子侄孫輩均能繼承先志,謹守藏書,時有增益藏書,使翁氏藏書流傳至今,發(fā)揚光大翁氏文化。

第十一章至第十六章,探討翁氏藏書印章、翁氏藏書題跋、翁氏藏書目錄、翁氏收藏精品、翁氏藏書交往人物、翁氏藏書樓等藏書文化專題,梳理翁氏藏書文獻,剖析作為江南典型的耕讀之家的翁氏藏書文化特質(zhì)個性,以及作為綜合性學術文化活動的家族藏書對家族發(fā)展乃至學術文化繁榮的貢獻。翁氏藏書印章體現(xiàn)翁氏藏書的屬性標志和文化內(nèi)涵,成為鑒定翁氏藏書的證據(jù)之一。翁氏為讀書者藏書家,藏書多經(jīng)讀之書,藏讀成果豐富,藏書題跋成為翁氏藏書的特質(zhì)。翁氏各種專題藏書目錄,從一個側(cè)面了解翁氏藏品。流傳至今的翁氏所藏古籍、書畫多精品,還有流傳有序的翁氏家族文獻,均成為世人了解翁氏文化家族的杰品。翁氏家族人員交往人物多一時官場達人、地方名流,或師長、學生,或家族內(nèi)外人員,多書事交往,反映藏書世家藏書交往與傳承特色。翁氏攬秀堂、綵衣堂、知止齋、柏古軒、瓶廬等藏書處、藏書樓,多江南園林式讀書處。


藏書報:翁氏家族、翁氏藏書給我們今天留下了什么?

曹培根:常熟翁氏家族是清代以來江南文化家族的后起之秀,也是對中國晚清社會產(chǎn)生過重大影響的名門望族。翁心存、翁同龢父子均為帝師,并為當朝宰輔,翁同龢更是同治、光緒兩代帝師。其后,翁氏家族叔侄狀元,科第聯(lián)翩,簪纓不絕,世澤連綿。常熟翁氏藏書從翁氏七世祖翁應祥兄弟起,歷時400多年十多代,是江南典型的藏書世家。常熟翁氏藏書,是領略江南文化大戶的一道風景,是打開中國傳統(tǒng)藏書文化的一扇窗口。

翁氏家族藏書繼承虞山派藏書家的特點和傳統(tǒng),耕讀起家,為讀書而藏書,為善綿世,這是具有典型意義之處,也是留下我們的文化遺產(chǎn)。

一是耕讀起家。江南多耕讀傳家的文化家族,其家族成員勤儉持家、勤奮好學,耕有經(jīng)濟來源,讀取文化資源,這是家族發(fā)展的原動力。常熟翁氏就是江南眾多文化家族耕讀起家的典型個案。翁氏家族成員為讀書而藏書,所藏之書均是經(jīng)讀之籍。

二是讀書修身。翁氏強調(diào)讀而修身,把讀書修身作為人生立德做人的基本點。翁氏八世祖母王氏曾教育子孫:“讀書當務其大者遠者,得一科名不足為重也。”王氏強調(diào)讀書是為子孫自身的素養(yǎng)和為人,其次才是爭取功名。翁同龢撰聯(lián)“入我室皆端人正士,升此堂多古畫奇書”,提出藏書、讀書與端人正士的關系,強調(diào)要好讀書、讀正書、做好人。


三是讀書為善。中國歷代家訓重視讀書在明理益能、振家出仕方面的價值,讀書人以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理念,窮則獨善其身,達則為善濟世。常熟翁氏家族強調(diào)讀書為善,翁同龢在《先母行狀》《先母事略》中記母親許氏臨終遺言為勸導子孫賢孝,讀好書,為善人,做清官。在《海虞翁氏族譜后序》中,翁同龢亦強調(diào)要自立守操。翁氏各個時期的家族成員不論地位高低,均能踐行家訓,進則勵精圖治、治國安邦、關心社稷民生,退則修身養(yǎng)性、達觀處世、慮謀有所作為。直至今日,翁氏家族成員無論在國內(nèi)還是在海外,都在各行各業(yè)奮發(fā)有為,心系祖國,不辱翁門。


藏書報:翁氏藏書現(xiàn)在大多在何處收藏

曹培根:翁氏藏書與翁氏家族文獻的精品多數(shù)藏在上海圖書館。2000年2月,翁興慶(字萬戈)將其父翁之廉傳給他的翁氏精品藏書80種542冊整體轉(zhuǎn)讓給上海圖書館。其中,宋刻本11種(若把宋福建刻本《邵子觀物篇》后附《漁樵問對》作為獨立1種,則為12種)156冊、元刻本3種52冊、明刻本12種、明抄本1種、清刻本27種、清抄本25種、清稿本1種。2015年,翁興慶又將翁氏家族文獻的精品《翁同龢日記》稿本、翁同龢檔案資料600余件慷慨地捐贈給上海圖書館。2016年,翁興慶弟翁銘慶將家藏明正德刻本《分類補注李太白詩》捐贈上海圖書館,又轉(zhuǎn)讓了翁同龢《己酉南歸應試日記》稿本等文獻及翁同書檔案。翁興慶侄翁以鈞也捐贈了翁同書手稿等翁氏家族文獻。

國家圖書館藏有翁氏藏書3779冊,系新中國成立后由翁之憙捐獻給國家的。國家圖書館還藏有常熟翁氏故居所藏翁心存《知止齋遺集》稿本、翁同龢《瓶廬叢稿》稿本等翁氏家族文獻。

翁氏藏書中的一部分曾捐獻給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即今南京圖書館),該館有《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清點常熟翁氏捐獻藏書書目》,收書954部,附《有關常熟地方文獻書目》34部。

常熟翁氏老家的一批書400余種、1712冊,由翁氏后人捐獻給常熟圖書館。歸常熟博物館收藏的有稿本《皇朝兵制考》、稿本《笏齋日記》等。


藏書報:據(jù)您了解,這些機構(gòu)對于翁氏的遺存、文獻都做了哪些保護,又進行了怎樣的利用?今后應該對其做什么樣的工作,讓翁氏藏書得以傳承?

曹培根:常熟翁氏遺存藏書處綵衣堂、知止齋、柏古軒、瓶廬等如今得到了很好的保護,成為傳承中國傳統(tǒng)藏書文化的教育場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翁同龢紀念館全力打造“學術翁館”,連續(xù)出版學術年刊《翁同龢研究》和《翁氏文化研究叢書》等。

翁氏后人傳承翁氏文化。1990年,翁興慶代表翁氏后人將翁氏祖居“綵衣堂”捐贈給故鄉(xiāng)常熟。2000年,翁興慶精心安排,使翁氏藏書得以安返故土,入藏久安之所。2016年,翁興慶以優(yōu)惠價將梁楷《道君像》轉(zhuǎn)讓給上海博物館。2019年,翁同龢后人翁以鈞代表翁興慶將沈周《臨戴進謝安東山圖》和王原祁《杜甫詩意畫巨軸》捐贈給上海博物館。除將家藏最重要的藏品留在祖國外,2018年,翁興慶將家藏清代畫家王翚《萬里長江圖》捐贈給波士頓美術館;2018年,翁興慶又將家藏183件書畫文物捐贈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讓這些藏品站起來、活起來,必將堅定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引發(fā)世人更加關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同時,翁興慶全力以赴搶救性整理公布家族文獻,編校出版《翁同龢日記》《翁同龢瓶廬叢稿》等;翁宗慶整理家藏祖父翁奎孫稿本《柏園吟稿》,主編《洞庭山翁氏藝苑掇英》;翁開慶撰《輯錄〈北京圖書館善本書目〉中“翁捐”書目后記》,整理《翁同龢自訂年譜》,參與整理《翁同龢文獻叢編》。翁開慶之子翁以鈞校訂《翁同龢日記》,編撰《〈翁同龢日記〉人名索引》,參編《翁同龢瓶廬叢稿》,參與整理翁同書《西行寄弟函》等。

翁氏藏書與翁氏文化研究今后將繼續(xù)在提高與普及上發(fā)力。從鳳凰出版社2019年12月版《江蘇藝文志(增訂本)》著錄的現(xiàn)有翁氏文獻來看,翁氏家族文獻整理大有空間。就翁同龢文獻整理來說,有必要在前人已經(jīng)整理出版的文獻基礎上,全面收集、梳理翁同龢文獻資料,編輯出版《翁同龢全書》。陸續(xù)公開出版的翁氏文獻中,影印多于排印,尤少校注之作;對翁氏家族重要人物的研究,從文獻整理到人物年譜、人物評傳多有空缺,可見,翁氏文化研究還有待于研究史料的廣泛挖掘、研究領域的不斷拓展、研究內(nèi)容的逐步深化,以及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手段的持續(xù)更新,尤其是需要國內(nèi)外學人的攜手合作和多學科領域的協(xié)同研究。與此同時,需要進一步加強翁氏藏書與翁氏文化的普及工作,讓各類翁氏文獻活起來,服務民眾,發(fā)展當代文化。

藏書報:您認為私家藏書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傳承過程中起著怎樣的作用?我們今天應該怎么看待?

曹培根:對中國古代文人來說,私家藏書,屬于綜合性的學術文化活動。“積書而讀,丹鉛治學”是中國古代私家藏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藏書興則讀書盛,私家藏書對中華典籍的積累、保存、整理、再造和傳播貢獻很大,對促進文化教育和學術研究發(fā)揮了重大的作用。

中國傳統(tǒng)藏書文化是民族的閱讀記憶、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對今天的文化建設多有啟迪。

一是崇敬古籍的文化自信。中華民族文化凝聚力與對自身文化的自信由來已久,古代私人家藏書家有弘揚中華民族崇拜優(yōu)秀文化典籍的好傳統(tǒng)。孫從添在所撰《藏書紀要》中論述“購求書籍,是最難事亦最美事,最韻事亦最樂事。”因為“書籍者,天下之至寶也。人心之善惡,世道之得失,莫不辨于是焉。天下惟讀書之人而后能修身,而后能治國也。是書者,又人身中之至寶也。”藏書家注重藏書以修身立德,強調(diào)讀書的明理益能價值。張金吾在《愛日精廬藏書志序》中強調(diào):“人有愚、智、賢、不肖之異者,無他,學不學之所致也。然欲致力于學者,必先讀書,欲讀書者,必先藏書。藏書者,誦讀之資,而學問之本也。”藏書家把藏書、讀書與修身、治國緊密聯(lián)系起來,讓人們從這樣的高度來認識敬惜書籍、熱愛讀書。

二是傳承文化的責任擔當。成千上萬的私家藏書海納中華典籍,一代代傳遞下去。流傳至今的中華典籍,大多是經(jīng)過歷代私人藏書家遞藏的。藏書家們藏書、刻書傳承文化的事跡感人。如汲古閣毛氏縮衣節(jié)食,以刊書為急務,甚至變賣田產(chǎn)刻書,毛氏《重鐫十三經(jīng)十七史緣起》所謂“奚止十年之田而不償也”。張海鵬志愿“以剞劂古書為己任”,踐行刻書澤人。鐵琴銅劍樓瞿氏五代人精心藏書、護書,特別是第三代樓主瞿秉淵、秉清兄弟在咸豐十年至同治二年間,為避太平天國時期戰(zhàn)亂將鐵琴銅劍樓藏書經(jīng)歷驚心動魄的七次大遷移終于保全藏書精品。瞿氏視家國為一體,護先人遺籍以體現(xiàn)仁孝,翁同龢所謂“仁孝之誠”,瞿氏視獻書國家為先人遺籍的妥善歸宿。瞿啟甲創(chuàng)建常熟縣圖書館,捐書充館藏,還出私藏影印《四部叢刊》,臨終遺命家人“書勿分散,不能守,則歸之公”。

三是工匠作為的精致創(chuàng)新。古代私人藏書家好書敬業(yè),追求精致,講究質(zhì)量,創(chuàng)新藏書措理之術。孫從添在《藏書紀要》總結(jié)藏書家編制四種書目的具體方法,四種書目包括大總目錄、宋元刻本鈔本目錄、分類書柜目錄、書房架上書籍目錄,可謂精致細膩。汲古閣毛氏首創(chuàng)影抄,影寫本保存宋元舊本原貌,以精工著稱。

四是樂以傳播的開放情懷。古代私人藏書家多通過互抄藏書、編藏書目、刻印藏書等途徑公開交流私人藏書,或捐贈私人藏書,或私人藏書樓營造成文人交流處。如常熟陳揆道光三年(1823)五月,將鄉(xiāng)邦文獻160部461冊捐興福寺,臨終前又續(xù)送240部439冊,提供民眾閱讀。藏書家們通常以其藏書樓會友,文人在一起雅集倡和,或講學交流、編目著述、鑒賞藏品等。如鐵琴銅劍樓瞿氏以所藏珍本自刻或助人刻書,廣為傳播私藏。瞿氏在藏書開放的過程中,與當時眾多的文人交往,許多學者到鐵琴銅劍樓訪書交流、登樓閱覽、借閱抄錄等,鐵琴銅劍樓藏書提供社會利用,發(fā)揮了公藏的部分功能,鐵琴銅劍樓發(fā)揮了區(qū)域?qū)W術文化交流中心的作用。新中國成立后,捐贈私人藏書,造福社會。


藏書報:今天,我們應該如何對私家藏書進行保護,又如何傳承下去?

曹培根:新時代,全民閱讀已經(jīng)成為國家戰(zhàn)略。而全民閱讀的關鍵在于家庭閱讀;建設書香城市,核心在建設書香家庭。耕讀傳家、詩書繼世的中國家庭閱讀傳統(tǒng)是當今社會需要傳承與發(fā)展的。只有每個家庭人人自覺參與藏書、讀書,才能聚合成中華民族崇尚閱讀的社會風氣,建設成書香城市、書香中國。

我曾就保護私家藏書、傳承藏書文化提出過建議:全社會要大力宣傳并確立藏書文化遺產(chǎn)保護與利用的科學理念;全面開展藏書文化遺產(chǎn)的普查和保護工作;整合資源,將藏書樓文化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要對現(xiàn)存藏書樓實行統(tǒng)一管理和有效保護;采取切實有效措施科學保護現(xiàn)存藏書樓;加大投入,重點保護現(xiàn)存重要的藏書樓;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技術在藏書文化遺產(chǎn)保護、傳承與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翁氏藏書世家
翁氏家族廉政文化的啟示
翁氏家風傳習館正式對外開放
《楊炯集》嘉靖中江都黃埻刻十二家唐詩本
【書樓】翁心存知止齋:坐館藏家,總裁《實錄》(下)
【書樓】翁心存知止齋:坐館藏家,總裁《實錄》(上)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千阳县| 商南县| 铅山县| 凉城县| 霸州市| 青浦区| 丰城市| 滕州市| 武隆县| 洮南市| 龙南县| 松江区| 东山县| 武平县| 镇原县| 房山区| 乌兰县| 开远市| 全州县| 新巴尔虎左旗| 和硕县| 宜川县| 惠来县| 翼城县| 泽库县| 厦门市| 扶风县| 漳州市| 神池县| 永春县| 保亭| 天水市| 荔波县| 翁源县| 巴彦县| 吉木萨尔县| 姚安县| 陆河县| 柯坪县| 宁阳县| 满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