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聽到抑郁癥這個問題,就一定覺得是要從肝論治的,覺得抑郁癥屬于情緒上的問題,不是身體出了問題。
其實抑郁癥跟我們感冒發燒是一樣的,歸根結底還是臟腑出現了問題,才會導致精神、身體、情緒的變化。
中醫說起抑郁癥往往會想到兩個器官——肝、脾。
我給大家解釋一下什么意思:
怒傷肝、思傷脾。
有很多抑郁癥都是“累”出來的,我們過度的勞累、熬夜、疲憊會嚴重的傷脾,造成脾虛,之后會導致氣血虧虛、痰濕內阻、痰蒙心竅。
還有就是肝火旺的人常脾虛。當肝氣太急、肝氣不舒疏泄功能就會下降,脾胃就會失去肝氣的幫助,從而影響正常運行,就會出現乏力、沒有胃口,也就是常說的“納呆”。
我看過一個孩子,21歲,大學學習壓力大,緊張,成績一直不太理想,父母對他的態度還很嚴厲。考上了大學,覺得可以減減壓了,但是父母想讓他考研,就一直僵持。慢慢的孩子就開始出現失眠、吃不下飯、心慌、心里的想法也很悲觀,覺得自己不考、考不上就是自己沒用。
長時間這種狀態,家長才覺得不對勁帶她看醫生,確診抑郁癥。
【辨證】舌苔白薄,脈弦細。
【組方】柴胡、白芍、茯苓、酸棗仁、遠志、竹茹、膽南星、薄荷、梔子、神曲、丹參、甘草。
這個方子疏肝解郁、健脾化痰,開竅寧心。
【患者情況】
壓力大、面對父母的指責,自責、內心苦悶無法緩解,脈弦——肝郁氣滯。
乏力、沒胃口、脈細——脾虛。
脾虛無法生化氣血、運化水濕機會形成痰濁蒙蔽心神。
所以,患者這是肝郁脾虛,氣郁痰凝。
方中柴胡、白芍、薄荷,疏肝郁。茯苓健脾。膽南星、竹茹,清痰濁。梔子清熱。丹參、遠志、酸棗仁,安神、開竅。神曲,護脾胃,增強吸收能力。
經過調治,患者半月后情緒開始穩定,癥狀有所減緩。后根據病情調方,服用直至大好。
對于調節抑郁,重在調節肝、脾。肝和脾,作為我們人體氣機運行的兩個中樞臟器,一旦關系順暢,功能正常,我們的精神,就會暢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