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龍膽瀉肝湯具有清臟腑熱,清瀉肝膽實火,清利肝經濕熱的功效,是有名的清熱劑,主治肝膽實火上炎證。臨床常用于治療陰虛而不甚、陽亢而不烈之高血證及滴蟲性陰道炎、陰癢、帶下等證。今天推送通過將經典與臨床結合,幫助讀者從學方證到臨床應用,據證驗方、對癥用藥。照此研習,可增進讀書效益,提高臨證治療水平。
編著/傅毅
龍膽草 6g,黃芩 9g,梔子 9g,澤瀉 12g,木通 9g,車前子 9g,當歸 3g,生地黃 9g,柴胡 6g,甘草 6g。
圖:梔子
【主治病證】
肝膽實火上擾。癥見頭痛目赤,脅痛,口苦,耳聾,耳腫,舌紅,苔黃,脈弦數;或濕熱下注,癥見陰腫,陰癢,筋痿陰汗,小便淋濁,婦女帶下黃臭,舌紅,苔黃膩,脈濡數。
【加減化裁】
肝膽實火較盛,去木通、車前子,加黃連;風火上擾見頭痛眩暈,目赤易怒,加菊花、桑葉、夏枯草;濕盛熱輕者,去黃芩、生地黃,加滑石、薏苡仁;火毒結滯,玉莖生瘡,或陰囊紅腫痛熱者,去柴胡,加大黃、金銀花、連翹。
【原方證治】
肝膽經實火,濕熱,脅痛耳聾,膽溢口苦,筋痿陰汗,陰腫陰痛,白濁溲血;魚口下疳、囊癰;陰濕熱癢,瘡瘍溲血,脈弦勁者。
【現代運用】
主要用于頑固性頭痛,高血壓,急性黃疸型肝炎,急性膽囊炎,急性腎盂腎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外陰炎,睪丸炎等泌尿生殖系炎癥,腹股溝淋巴結炎,帶狀皰疹,頭部濕疹,白塞綜合征,急性乳腺炎,急性盆腔炎,急性結膜炎,虹膜睫狀體炎,外耳道癤腫等。
【助記方歌】
龍膽瀉肝梔芩柴,生地車前澤瀉偕;
木通甘草當歸合,肝經濕熱力能排。
親驗病例
張某,男,23歲。初診:2004年12月8日。
右側睪丸刺痛半月,伴心煩、失眠,口干不欲飲,上腹空痛,饑餓時甚。巔頂作痛,睡眠不佳時易作。舌紫暗略紅,散在暗色淤點,苔中心白厚膩,根部黃膩,脈細數。
此乃肝經濕熱上擾中竄下注、絡脈不暢所致。以清泄下焦濕熱,疏通絡脈治之。
龍膽草 12g(炒),黃芩 12g,柴胡 12g,生地黃 15g,車前子 12g(包煎),澤瀉 18g,川木通 6g,甘草 7g,當歸 12g,黃柏 10g,牡丹皮 12g,赤芍 12g,烏藥 10g,川楝子 12g,皂角刺 12g,炮山甲 6g(現用替代藥),水煎服。
5劑后,睪丸痛減輕,頭未痛,偶胸痛,仍心煩、失眠,舌紫暗略胖,散在小淤點,苔白膩略黃,脈沉細。上方去山甲,酌增鹽柏、丹參、蘆巴子、延胡索、吳茱萸、海藻、白蒺藜、枸杞子、茴香等,前后共進三十余劑,諸癥悉除,病告痊愈。
(↓因微信公眾號平臺系統波動,圖書信息有時可能會出現無法顯示的情況,此時可通過點擊文末的“閱讀原文”了解圖書詳情)
該書是一本中醫臨床工作者及中醫愛好者的參考方書。書中所錄方劑,以經典方為主,旁涉近現代名醫之驗方及個人所創之方。本書收222首方,從1579首方劑中精選所得,是作者歷經四十年家風熏染、自我揣度、跟師學習、院校深造,加之反復應用,多次驗證的中醫臨床的升華;由讀書到臨床、又由臨床到讀書的幾十年周而復始的探索中提煉而成。
中醫書院購書鏈接——
養生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