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火藥的中成藥有很多,而且其中大多數都是降實火的,滋陰清虛火的則相對較少,下面針對心火胃火講個中成藥叫牛黃清胃丸。
組成:人工牛黃、大黃、菊花、麥冬、薄荷、石膏、梔子、玄參、番瀉葉、黃芩、甘草、桔梗、黃柏、連翹、牽牛子(炒)、枳實、冰片。
牛黃可能聽起來不是那么熟悉,但是說到中成藥牛黃解毒片,安宮牛黃丸等,想必大家就大概了解它的功效了,可以清熱解毒,涼肝熄風,化痰醒神。
安宮牛黃丸被一些人認為是好藥,聲稱有家里有老人就備點,但這個藥也不是隨便吃的,只適合熱證,比如高熱驚厥,熱入心包,胡言亂語,如果不是熱證導致的就不適合。
牽牛子是一種植物牽牛的種子,種子類藥一般都走里,有消積瀉下利水的作用。還有像萊菔子消積降氣化痰,也是走里。
冰片是一種植物龍腦香的樹脂加工品(結晶),說冰硼散大家就知道了,冰片有清熱止痛的作用,可用于口舌生瘡,潰瘍,水火燙傷等,還有一個功效是開竅醒神。
其他成分就不細說了,主要有梔子、黃芩、黃柏等瀉火的,有菊花、薄荷等散熱的;有大黃、番瀉葉等瀉下通便的。
功效:清胃瀉火,潤燥通便,用于心胃火盛,頭暈目眩,口舌生瘡,牙齦腫痛,乳蛾咽痛,便秘尿赤。
這個藥主要就是用于清心火和胃火的,常見癥狀比如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牙齦腫痛,口腔黏膜紅腫痛或化膿出血,可伴有發熱,頭暈目眩,口渴欲飲,渴喜冷飲,便秘尿黃等。
但是要注意的是這個藥是用于清實火的,虛火則不能用,那心、胃實火和虛火癥狀表現有什么不同?
心實火:心煩易怒、失眠、反復口腔潰瘍、牙齦腫痛、口干、小便短赤等,可伴有發熱,口渴,面紅舌紅等,嚴重的甚至胡言亂語,神志不清(比如高燒時)。
心虛火:潮熱(熱感由面或胸開始,蔓延至全身)、盜汗、失眠多夢、心煩心悸、口燥咽干、手足心熱、形體消瘦、兩顴潮紅,舌紅少苔等。
胃實火:胃脘灼熱疼痛,反酸燒心,容易饑餓(消谷善饑),食入即吐(需要清熱瀉火,如雙黃連口服液),口干喜喝冷水,小便短黃,大便秘結,舌紅苔黃,可伴有牙齦腫痛或出血,口臭等。
胃虛火:胃脘隱隱灼痛,感覺饑餓但不想吃東西(胃陰不足),飲食減少,可伴有唇燥口干、喜飲(喝不多),干嘔呃逆,大便干結、小便短少,舌紅少苔等。
虛火和實火的差別還是很大的,起病急,癥狀較猛的多是實火,用清熱解毒類要見效快,病程短;起病緩,癥狀循復的多是虛火,用滋陰降火類藥,但病程長相對難治。
除了辨別虛實火外,具體針對某個病的用藥時病因也需要辯證,比如口臭。
如果是胃火旺盛導致的口臭,比如經常飲食辛辣爆炒,還伴有口舌生瘡,大便干燥,小便發黃等,這種就適用。
但是口臭的原因很多,比如消化不良(積食或胃陽不足),慢性胃病(如潰瘍),幽門螺桿菌感染,口腔或牙周疾病等都可能引起口臭,所以要先判斷是哪種原因引起的口臭再決定用藥。
最后注意,這個藥是處方藥,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孕婦是肯定不能用的,還有脾胃虛寒的也不能用。
還有就算對癥的情況下用藥也有一個重要的原則,那就是中病即止(病癥好了馬上停藥),如果服用后出現慢性腹瀉的,可視病情減量服用或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