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用止咳藥是經常見,但是一些止咳藥經常到了濫用的地步,一見咳嗽就出現吃止咳藥的現象,吃多了止咳藥是不咳嗽了,但是痰沒出來,就出現喘的現象了,那么恭喜你開始出現哮喘或者老慢支了。
中醫對哮喘的認識:中醫把哮喘分為哮證和喘證,其中喉中有聲音者,稱之哮;呼吸急促者,謂之喘。因此,哮是指聲響而言,以喉中有哮鳴音為特點,是反復發作的病證;喘是指氣息而言,見于急性、慢性疾病中呼吸急促困難的病證,如西醫中的慢性喘息型氣管炎、肺結核、肺氣腫、心源性哮喘等等。
還有哮喘是外邪引體內伏痰造成的,這些痰從哪里來,就是從原先吃止咳藥痰沒有排出來或者體內肥胖等等的痰濕形成的。
還有中醫治療咳嗽有痰為什么忌口呢?
理論上這個痰不是從肺中形成的,而是從胃中形成的,所以中醫治病需要忌口,尤其一些生痰的食物更不能多吃,甚至你不管吃中藥還是西藥都需要忌口,只不過一些大夫不告訴你,主要現在的大夫都覺得是炎癥形成的痰濕,那么打了那么多消炎針已經沒有炎癥了,那么痰又從哪里來?
老話說內科不治喘,外科不治癬確實說明了咳嗽病不好治療。
1.通宣理肺顆粒:解表散寒,宣肺止嗽。用于風寒感冒咳嗽,咯痰不暢,發熱惡寒,鼻塞流涕,頭痛無汗,肢體酸痛。功能主治解表散寒,宣肺止嗽。用于風寒感冒咳嗽,咯痰不暢,發熱惡寒,鼻塞流涕,頭痛無汗,肢體酸痛。
主要成分含有紫蘇葉、前胡、桔埂、苦杏仁、麻黃、甘草、陳皮、半夏、茯苓、積殼、黃芩。
2.橘紅顆粒:痰熱咳嗽,痰多,色黃黏稠,胸悶口干。
由化橘紅、陳皮、茯苓、甘草、紫蘇子、桔梗、浙貝母、地黃、法半夏、苦杏仁、紫菀、款冬花、麥冬、瓜蔞皮等中藥組成
3.小青龍顆粒:解表化飲,止咳平喘。用于風寒水飲,惡寒發熱,無汗,喘咳痰稀
主要的成分有五味子、白芍、法半夏、細辛、甘草、桂枝、麻黃、甘草
4.三仁合劑:清熱利濕和宣化暢中的作用,主要是對于身體出現的口干舌燥和邪留氣分、濕溫初起和尚未化燥、舌苔發白和頭痛身重、胸悶氣短,(很多喝酒的人或者痰濕重的人感冒后可以運用)
主要成份:苦杏仁、豆蔻、薏苡仁、滑石、淡竹葉、姜半夏、通草、厚樸。
5.養陰清肺顆粒:,養陰潤肺,清熱利咽。用于咽喉干燥疼痛,干咳、少痰或無痰。
主要成分包括地黃、麥冬、玄參、川貝母、白芍、牡丹皮、薄荷、甘草
6.鮮竹瀝口服液(復方鮮竹瀝口服液):清熱化痰,止咳。用于痰熱咳嗽,痰黃黏稠
主要成分:竹茹
7.風熱感冒顆粒:疏風清熱,利咽解毒。用于風熱感冒,發熱,有汗,鼻塞,頭痛,咽痛,咳嗽,多痰。
主要成份為:板蘭根,牛蒡子,荊芥穗,菊花,杏仁,蘆根,桑葉,神曲,連翅,薄荷。
8.蘇黃止咳膠囊:疏風宣肺、止咳利咽。用于風邪犯肺、肺氣失宣所致的咳嗽、咽癢、癢時咳嗽,或嗆咳陣作,氣急、遇冷空氣、異味等因素突發或加重,或夜臥晨起咳劇,多呈反復性發作,干咳無痰或少痰,舌苔薄白等。
要成分是麻黃、地龍、枇杷葉、紫蘇、前胡、牛蒡子、五味子等
9.玄麥甘桔顆粒:清熱滋陰,祛痰利咽。用于陰虛火旺,虛火上浮,口鼻干燥,咽喉腫痛。
成份玄參、麥冬、甘草、桔梗
上面說了忌口問題,那些東西容易生痰:肉、蛋、奶、水果、炸貨、零食等所謂的高能量的食物,那些專家所謂早餐沒營養的粥是感冒咳嗽最好的營養品。
有些中成藥里面成分不算多,所以我一般給人開藥用中藥飲片治療療效好也快,中成藥相對慢一些,費用也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