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王梅教授,河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內科醫師,師從國醫大師張磊,從事中醫藥工作近40余年。
專業特長:精于中醫治未病,擅長中醫體質的調理,通過調體防病;擅長各類結節調理等。
俗話說:春困秋乏。那么,為什么春天會覺得困呢?
天氣變暖,周身經絡通暢,絡脈開張,此時需要更多的血液灌注全身,所以人會覺得比其它季節困。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情況,并不需要干涉太多,早睡早起,多注意休息就可以了。
但是這個季節,對于痰濕重的朋友來說尤為煎熬,因為他們的困,可能到了已經影響生活的地步。
即使晚上早早的就睡了,第二天還是困的不行。簡單的來說就是,痰濕不去,困倦橫行。
你想啊,痰濕之人,本來氣血運行就有問題,此時則供血更加不足,因此更會困倦不堪。站著累,坐著累,躺著也累,干啥啥都累。
什么是痰濕體質呢?痰濕體質,是指人體臟腑功能失調,引起氣血津液運化紊亂,水濕停聚,聚濕成痰而成痰濕內蘊表現,常表現為體形肥胖,尤其容易腹部肥滿,用手一抓,大肚子像棉花一樣軟軟的。
同時胸悶,痰多,容易困倦,身重不爽。
痰濕體質之人喜食肥甘厚味,在吃貨里這樣的人比較多。舌體胖大,或者有齒痕,舌苔白膩,粘膩,或者帶點黃色。
那該怎么辦呢?補氣、健脾。
有句話叫做“諸濕腫滿,皆屬于脾”,意思就是說涉及到“濕、腫、滿”的問題,究其根源要從脾上找。
大家都知道,脾主運化,它負責把咱們吃進肚內的食物給運化掉,然后把這些精微物質輸送給身體。
脾胃一旦虛弱,運化食物的動力就不足,運化不了的那部分食物就會形成多余的能量滯留在人體,它們不能被利用,也就成為了身體內的垃圾,也就是痰。
同時,脾還負責運化水液,水液運化不好就會形成濕,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痰濕。
有這種情況的朋友,可以用香砂六君丸補氣、健脾。
香砂六君丸出自清朝柯韻伯所著《古今名醫方論·卷一》中的香砂六君子湯,組成為:木香、砂仁、黨參、白術、茯苓、炙甘草、陳皮、半夏、生姜、大棗。
這個方子看似平平無奇,實則大有深意,包含了四君子湯和《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的六君子湯。全方健脾化痰、行氣理氣,特別適合脾胃虛弱且有痰濕的朋友。
先來說下四君子湯,此方中人參為君,甘溫益氣,健脾養胃。臣以苦溫之白術,健脾燥濕,加強益氣助運之力。
佐以甘淡茯苓,健脾滲濕,苓術相配,則健脾祛濕之功益著。使以炙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四藥配伍,共奏益氣健脾之功。
四君子湯中,加了陳皮和半夏就成了六君子湯,陳皮味辛苦,性溫,具有理氣、調中、燥濕、化痰功效;半夏辛溫,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等功效。
四君子湯中加陳皮、半夏,可解決出現明顯的脾胃氣虛并皆有或夾雜痰濕之證。
六君子湯中加入木香和香砂,就成了香砂六君丸,使行氣健脾的作用更加突出。煎時加入生姜和大棗,能促進脾胃更好的消化和吸收。
縱觀此方,補氣、燥濕化痰、理氣散寒,將脾虛和痰濕拿捏的死死的。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到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