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五力共讀
傷寒論
少陽病篇
前言
少陽病篇條文不多,但涉及到的常見病癥很多,讓我們一起學習下
01
少陽病基本內容
★什么是少陽病?
?少陽病是人體少陽經、少陽腑及其外應組織腠理所產生的病變。
★少陽生理特點
★什么是半表半里
?陳明老師的比喻:假如說這一本書(把書本豎起了),書面是在外,相當于太陽;書后皮在里,相當于陽明;而書的中間,裝訂有書針的那一部分(書脊吧),就是少陽。翻看書頁不至于脫落,就靠這個書脊的作用。
→“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
>少陽的半表半里是與太陽與陽明對比而言:
太陽開,主表;陽明闔,主里;而少陽運轉其間,所以“少陽為樞”。
>少陽是樞機,樞機就是樞紐,控制著上下前后左右。
→少陽的半表半里
>狹義:“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應“三焦腑“外通腠理”
少陽外與皮膚肌肉之間的腠理相通相應,相對于太陽外應皮毛,它偏里,相對于臟腑,它偏表,所以稱之為半表;半里是指比如它靠近臟腑的那層膜,相對于臟腑來說,又是相對表淺,沒有那么偏里,所以是“半里”。
?姚派:焦膜偏于腹膜偏于外面摸得到的部分偏半表,焦膜里頭靠近臟腑的那層膜偏半里。
?南島老師《三焦辨證入門》課程中做了一個形象的類比:
“如果把肚子打開,你要打開肚皮,肚皮上面有一層腹膜。而你見到胃的時候,胃外面還有一層膜,三焦就在這個中間。這個中間,靠近于外面的東西,靠近肚皮更接近于體表的地方就叫“半表”,而接近于臟腑的那個膜就叫“半里”。
★少陽的主氣
?少陽之上,火氣主之。
→邪入少陽經,容易從火化。
→風挾火上沖,影響耳則表現為尖銳的耳鳴,耳鳴音高;如若風火太盛,則容易出現耳聾,甚至紅、腫、痛。
?思考:這個火從哪里來?寒風怎么就變成了火了?
→是因為寒風郁遏了氣機,從而郁陽化火。火邪是郁陽后身體里內化的火邪
→郁陽,在陽明腑容易變成熱,在少陽腑容易變成火,因為陽明腑是彌散的,少陽腑是局限的,郁在焦膜里出不來。
02
少陽病的形成、證候、特點
★少陽病的形成
?邪氣直中少陽
→病人一感冒就得少陽病,沒有經過太陽經。
?從其他經傳來
→從太陽經傳來:最常見
>“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
>“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
?疾病由厥陰較深的部位,透發到相對表淺的少陽
→少陽和厥陰相表里。
>《厥陰病篇》里有這么一條,“嘔而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币簿褪钦f在厥陰病里如果出現嘔吐、發熱的一些癥狀,是厥陰邪氣還出少陽的一種表現,可用小柴胡湯治療。
★少陽病的證候
?少陽經證。
→邪氣在少陽經脈所導致的一些病癥
比如:目赤,耳聾,胸脅苦悶,往來寒熱等。
?少陽腑證。
→邪氣在膽或者三焦,影響了膽、三焦的功能所出現的一些癥狀
比如說口苦、咽干、目眩、心煩喜嘔、不欲飲食,這些都是膽腑、三焦腑的功能失常所出現的一些病癥。
?兼證。
→少陽病,由于少陽它所處的位置的重要性,樞機的這樣一個位置,交通比較發達,容易受到各方面邪氣的影響,所以它的兼證比較多。
>兼太陽病:柴胡桂枝湯;
>兼陽明病:大柴胡湯;
>兼太陰病:柴胡桂枝干姜湯;
>兼神志病變: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少陽病的特點
?容易經、腑同病
→既有經脈不利的證候,也有少陽腑功能失常的證候。
>比如說,病人既有口苦,那我們說這是屬于膽汁上犯了,影響到少陽腑了,但是同時又有胸脅苦悶的經脈循行方面的一些癥狀,這就是經、腑同病。
?易見郁火
→少陽主樞機,主管人體氣機的運轉
>如果說少陽有病,氣機運行不利就會出現氣郁的癥狀,氣郁時間久了就會化火。
?易生痰、生飲、生水。
→少陽既有膽又有三焦,主管人體的消化和水液的代謝,所以少陽有病容易生痰、生飲、生水。
?兼證比較多
→易伴有太陽、陽明和太陰之氣的不和,這是少陽病的一些特點。
03
少陽病的治療與轉歸
★少陽病的治療
不能單用汗法、吐法、下法,用和解法,代表方劑:小柴胡湯
★少陽病的轉歸
①大部分是痊愈,預后比較良好。
②如果傳經的話,少陽可以內傳陽明,也可以外出太陽,或者是通過表里關系傳到厥陰。
③也有一部分人既沒有好也沒有往里傳,而是變化了,出現變證。
04
少陽病提綱文
★《傷寒論》263條、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少陽病的癥狀表現:
→口苦:苦為火之味,膽有火,三焦有火,少陽有火,就可呈現口苦。
>口苦的基本病機:膽火上炎,迫液上溢
?補充:膽熱犯胃,迫使膽汁反流,常表現為:燒心、口苦,或泛酸,甚至從胃到嗓子眼都感覺熱辣辣的,所以中醫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首先就是清瀉膽熱,效果非常肯定。這就是治病求本的道理。
→咽干:少陽火熱傷津。膽經和三焦經都跟咽喉有關系。
>少陽的火熱沒有陽明的大,傷津的程度比較輕,所以只會出現咽干,而不會出現像陽明病那樣的大渴引飲。
→目眩:
>肝膽開竅于目,如果說膽火循經上攻就會出現目眩,嚴重的會導致眼睛發紅。
>此時是?;ǎㄑ勖敖鹦牵?,而不是眩黑;眼冒金星時間不會持續很長,一過性的。
>包括口苦、咽干,也不一定持續時間很長,少陽是弱陽,抗邪能力沒有太陽和陽明那么厲害。
★少陽病治禁①
?《傷寒論》264條、少陽中風,兩耳無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者,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驚。
→兩耳無所聞——耳聾
>少陽的經上連目竅,足少陽經起于目銳眥,走于耳中,下胸中,貫膈;手少陽經上耳后,入耳中,出耳前,止于目銳眥。
>少陽經感邪,郁而化熱,循經上攻就會出現耳聾、目赤。
→胸中悶而煩——少陽經氣郁滯
>足少陽膽經過胸脅,所以如果經脈氣機郁滯,就會出現胸悶、脅痛等癥狀,這是少陽經氣不利的表現。煩是少陽熱擾于心所致。
→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驚——忌用吐法、下法,如果誤用了以后就會出現心悸、驚恐、駭怕等
?《傷寒論》265條、傷寒,脈弦細,頭痛發熱者,屬少陽。少陽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此屬胃,胃和則愈,胃不和,煩而悸。
→脈弦細——弦脈是代表氣機的郁滯,細是代表氣血不足,有正氣不足的一面。
→頭痛鑒別
>后項痛:太陽經頭痛,可用羌活、獨活、蔓荊子、藁本;
>前額疼痛:陽明經,可用白芷;
>兩側疼痛:陽經,可用柴胡;
>巔頂痛:厥陰經,可用吳茱萸;
>頭空痛:少陰經,可用細辛;
>頭重如裹:太陰經,可用蒼術;
注:六經頭痛都可用川芎
→發熱鑒別
>發熱和惡寒同時并見——太陽病癥
>不惡寒,反惡熱——陽明病癥
>往來寒熱:惡寒與發熱交替出現——少陽病癥
→“少陽不可發汗”——少陽病不可發汗;
>少陽病不可單獨用汗、吐、下三法。可在和解的基礎上加上發汗的藥物
→發汗則譫語——本來少陽有熱,再用辛溫發汗的藥物,有可能會把少陽病給引入到陽明,出現譫語。
→“胃和則愈,胃不和,則煩而悸”——轉成陽明病后,陽明胃調理好了就行了,調理不好會變證叢生,不一定都是煩和悸。
05
參考資料
陳明《傷寒論講堂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