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貨|如何寫一篇高質量的書評
很多小伙伴都有讀書寫書評的習慣,特別是研究生的科班訓練,除了要會寫論文和專著,也要會寫書評和札記。要做一個真正現代意義的學者,特別是要學會寫書評,寫真正意義上的書評。那書評究竟是什么,如何寫出一篇高質量的書評呢,本文整理了一些學習資源,以供參考。
1、書評小知道
西文學術期刊的主體是論文(Article)和書評(Review),論文往往只有幾篇,涉及的范圍不夠廣。對于讀者來說,更重要的有時是書評,因為書評才能真正反映這本刊物所涵蓋的各個方面。
書評是由雜志約請的專家撰寫的,所以主動權牢牢掌握在雜志自身手中,雜志也把自己所發表的書評水準,看作是該雜志的學術水準,這樣的一種學術認定的結果,是雜志要約請權威來寫稿,而不接受書評投稿。
良好的書評制度,可以使得一本雜志的書評保持較高的信譽,相信大家在讀書中也有體悟。目前,在中國越來越多的雜志已經意識到真正的學術書評的意義。
2、書評的種類
書評有不同的種類,有長有短,長的過萬字,短的只有幾百字而已。
一種書評是屬于介紹類的,往往只有500-1000字,把書的內容簡要地介紹一下,如果寫得凝練,也可以看出書評作者站在學術史的高度予以的點評。
一般的書評在3000-5000字左右,也就是既可以概述原書的內容,又可以加以評論。這是書評的主要形式,大多數的雜志采用這樣的書評。
還有專門就一本書進行廣泛商榷的書評,稱作“書評論文”(Review Article),字數較多,有的超過10000字。書評論文對于所評之書來說,可謂重磅炸彈。
3、書評的內容
第一是內容簡介,即讓沒有見到書的讀者可以通過你的介紹,大致了解這本書的內容。在介紹一些方面較廣的論文集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有所選擇地重點介紹一些文章,而簡單介紹其他一些文章,或者只列其名或其類別。
第二是從學術史的角度來看本書選題和內容的價值、特點,如果是前人研究過的課題,那么這本書有沒有新的角度,有沒有新的材料,有沒有新的筆法。如果是前人沒有研究過的課題,或者說研究很薄弱的方面,則從研究的題目和范圍來說明作者的貢獻或尚不完善的地方。
第三是本書的不足,包括題目與內容是否對應,內容包含的范圍是否過窄,以及材料的缺陷和論證邏輯是否合理。在指出別人不足時,要根據自己的研究在理論、材料、研究論著/參考文獻等方面舉出證據,加以論述,避免空論。
第四是根據自己的研究加以補正,包括訂正書中的錯誤,補充書中的不足,這些部分一定要在有十分把握的情況下才能寫出來。如果只是根據可以有兩種解說的證據,就不能輕易否定作者的觀點。
最后,對于一些古籍整理、包含新史料的著作,要校勘錯字,以免貽誤后人。
四、要注意的問題
第一,評書不評人,但要了解作者。在寫書評時,千萬要記住你可以說這本書如何好,如何差,但切不可說這個作者如何好,如何差。當然,我們最好能夠了解這個作者的學術出身、學習和工作單位、已經有過什么學術成果,這些對于了解本書的學術水平是必不可少的。對作者已有的相關成果做一些介紹有時也是必要的,但是,在書評里不要對作者進行大肆吹捧,更不能對作者加以人身攻擊。
第二,要注意書的出版時間。一般來講,我們往往只評最近一、兩年內出版的新書,對于再版書也主要評新增訂的部分。但有時我們沒有那么快地得到新書,有時我們需要把幾年當中出版的同類著作放在一起來評。這時候,我們要切記不能用書出版以后新發現的材料來批評作者,應當站在和作者同樣的起跑線上來寫書評。
第三,不能以偏概全;不能抓住一點,不顧其余。一個人的精力有限,而且現在學術十分發達,很難把資料和研究信息全部收集齊全,因此在研究中往往會有一些漏洞,甚至是硬傷。對待這樣的問題是可以指出的,但不要揪住不放,更不要以此否定全書的其他貢獻。
第四,要禮貌用詞,不用“怪圈”一類的語言。因為有些字眼會傷害別人,所以我們盡量不用讓別人有不愉快的語言,而是用事實說話。其實,有分量的書評最容易引起書的作者的反批評,如果書評作者以事實說話,那么反批評往往是無力的。這時反批評者常用的方法就是以“禮”來干預“法”,批評批評者用詞不當,有失禮法,從道德上給你上綱上線。所以,一定不要用無禮的語言撰寫書評。
第五是寫完以后,多請一些同行和專家來審讀,避免一些錯誤。
5、書評寫作方法推薦
《完全寫作指南》是由美國勞拉·布朗博士所作,該書濃縮了她畢生的寫作經驗,將寫作思維、寫作步驟、寫作方式等事無巨細的告訴讀者,并道出了如何在毫無準備的緊急情況下,快速、順利、輕松的寫出一篇好文的秘密。本書給出了書評寫作的詳細流程:
目標→讀者→頭腦風暴→組織→寫初稿→目標→修改
如何運用這個流程呢?
將此流程解說稍分為兩個步驟:
第一步驟:目標→讀者→頭腦風暴→組織→寫初稿→目標(這是一個閉環)
第二步驟:修改
先說第一步驟的閉環
目標:確定寫作目標,讓文字更具有目的導向性——
寫道歉信,目標讓對方諒解你;寫求職信,目標讓對方錄用你;寫讀后感,目標表達(發泄)自己的感受;寫書評,則是針對書的形式和內容展開評價和介紹。
讀者:確定讀者群體,讓文字更有交付感。
確定讀者群體,你要揣摩什么是你的讀者想看到的,什么是你的讀者不想看的,讓你的文字和讀者之間能完成良好的溝通。拿寫書評來說,讀者想通過閱讀你的書評來了解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根據你的評價和介紹來判斷本書是否值得一讀。
頭腦風暴:準備下筆前,頭腦風暴將把所有可能的相關內容呈現在你面前,以作備選。
頭腦風暴就是把該書所有相關的聯想都記錄下來。只管記錄,不要考慮聯想的相關性強還是弱,不要審判內容是否合理。
比如寫《圍城》書評時,頭腦風暴的內容可以包涵
1.方鴻漸的成長軌跡
2.當時的社會環境
3.方鴻漸的和周家的關系
4.周家為什么愿意資助小方留學,面子?
5.鮑小姐,蘇小姐,唐小姐,小方對她們的感情
6.小方愛孫小姐嗎?為什么結婚?幸福嗎?
7.老方的舊家庭和孫小姐姑媽的新家庭對比
8.新舊思想的碰撞
9.方鴻漸和趙新楣
10.知識分子的縮影
……
頭腦風暴之后,再對所有內容進行刪減和整合。
組織:把頭腦風暴的內容進行排列整合,重復的合并,分散的去掉,然后提煉相關性。
繼續說《圍城》書評寫作:
前面頭腦風暴的諸多內容,進行整合——
1.方鴻漸處在舊社會和新社會的交界點;
2.有接受過中國的傳統教育也留過洋接受西方教育的分裂;
3.有跟父母一樣的舊思想(被安排)又有進步青年的新思想的矛盾;
4.以方父為代表的舊家庭中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和以孫小姐姑媽為代表的家庭獨立女性掌控家政大權的沖撞。
以上幾方面可以展開方鴻漸在各類新和舊中的矛盾和沖突。針對這條主線,命名書評題目為:《在新和舊中掙扎的方鴻漸》或《新舊夾縫中生存的方鴻漸》。
根據方鴻漸與未婚妻、鮑小姐、蘇小姐、唐小姐和孫小姐幾人的的情感糾葛為主線,以方鴻漸的個人成長為暗線,整合寫就了書評《方鴻漸的愛情故事》。
確定讀者后,不光要考慮文字傳達的信息,還要考慮文字代表的態度。
寫初稿:頭腦風暴后,在眾多的備選內容中找出具有相關性的內容并理出一條邏輯主線,開始寫作。
寫作這個過程中,要不斷提醒自己:目標,讀者。確定目標明確,所寫內容對讀者有吸引力,根據頭腦風暴理出的邏輯主線將包含的內容全部呈現。
再說回《圍城》書評寫作
詳細論述方鴻漸跟每一位姑娘的相遇分手以及其中的情感糾葛。
以上就是,目標→讀者→頭腦風暴→組織→寫初稿,寫作流程中各個部分的解說。
這是一個閉環,意味著,你可以從以上任意一個環節開始寫作!
再強調一次,以上五個環節沒有固定順序,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從任意一個環節開始寫作!
你可以先確定讀者,建立和讀者的溝通預想;再明確目標,思考要向讀者傳達什么內容。
你也可以直接開始頭腦風暴,把所有能做的聯想都記錄下來,再根據內容來衡量,這本書亮點多還是槽點多?你準備捧這本書還是踩這本書?從而確定目標。
你甚至可以直接開始寫初稿!畢竟思如泉涌的時候擋也擋不住,不顧什么讀者,不管什么目標,只管下筆寫,但是要做好大刀闊斧修改的準備。當然,不否認存在一蹴而就的天才。
如果你直接寫初稿,強烈建議列反向提綱!
寫完后檢查一下:每一段都有中心句,確認各段落中心句之間是否具有邏輯關系,是否完美表達了你想要的“圍繞主旨的逐層遞進”或“圍繞主旨的并列解說”。
列反向提綱還能檢查你是否有內容的遺漏,比如本應該是“1-8”的整體,分段敘述。
列反向提綱,結果是:1-2-3-5-6-8,檢查過程中發現少了4和7兩個“部件”,補全,完美。
第一步驟的閉環中五個環節,不是相互分離的,而是相輔相成的,頭腦風暴的過程中也在梳理思路也在組織寫作,考慮讀者的過程中,同時也在思考自己的目標是否偏離。
這個閉環上的五個環節彼此之間非常緊密。
根據第一步驟的閉環五環節,寫作的初稿就完成了。接下來是第二步驟的修改。
修改???
不存在的,寫完已經是給自己足夠的交代了……還想讓整個文章有主旨,整個內容不偏離,目的明確,對讀者負責,要求太高了,那是專業的人才干的事。基本的錯字和別字都要靠輸入法的自覺。
不修改完全沒問題的,所以你的文章那么放蕩不羈愛自由(手動滑稽)
所以別人的文章有內容有態度可以賺稿費,而你的文章只能給別人的文章鼓掌?
你甘心嗎?
修改非常重要!
你的文章為你代言,錯別字和語法錯誤,在向讀者傳達你是一個不認真的人;
內容重復主線偏題,在向讀者表明你是一個邏輯不嚴謹的人;
文章內容對讀者的交付感太弱,無法完成和讀者的交流,在向讀者表明你是一個輸出能力欠佳的人(輸出能力可不是簡單的碼字哦)。
怎么修改呢?
審核中可以確定以下方面:
目標是否明確,內容是否偏離目標。
對讀者的稱呼是否合適,表述是否容易引起歧義,傳達的態度是否和善。
想表達的內容是否完整體現,力度是否足夠。
內容是否有重復,是否有遺漏。
段落順序是否合理,前后邏輯是否嚴謹。
是否有錯別字,標點錯誤,語法錯誤。
剛打完初稿,往往當局者迷,不容易發現問題,最后相隔一小段時間再做修改,能夠更客觀和理智的發現問題。
結語:
孟非說:寫作的愿望和寫作的能力完全是兩碼事。
知識變現的時代,每個人都是讀者也都是作者,想要成為寫作高手,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筆耕不輟。優秀的人,都是將最簡單的方法練習到極致。通過本書推薦的寫作流程,刻意練習堅持不懈,假以時日,你也會成為一名優秀的作家!
內容整理自《榮新江:如何寫書評》和微信讀書書友評論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