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論唐圭璋對“重拙大”理論的接受

論唐圭璋對“重拙大”理論的接受 ——以《唐宋詞簡釋》為中心 作者:巨傳友

  內容提要“重拙大”是晚清王鵬運、況周頤等人提出的重要詞學理論,對現代詞壇有著很大的影響。唐圭璋以“重拙大”為標準來選詞、論詞,并對其內涵作了進一步闡發,以選本的方式體現了對“重拙大”理論的接受。

  關鍵詞 “重拙大”;選本;況周頤;唐圭璋

  論唐圭璋對“重拙大”理論的接受 ——以《唐宋詞簡釋》為中心 作者:巨傳友

  內容提要“重拙大”是晚清王鵬運、況周頤等人提出的重要詞學理論,對現代詞壇有著很大的影響。唐圭璋以“重拙大”為標準來選詞、論詞,并對其內涵作了進一步闡發,以選本的方式體現了對“重拙大”理論的接受。

  關鍵詞 “重拙大”;選本;況周頤;唐圭璋

  唐圭璋先生以畢生精力專治詞學,著有《宋詞三百首箋注》、《南唐二主詞匯箋》、《宋詞四考》、《宋詞紀事》、《詞學論叢》等,共計20余部。尤其是他編纂了《全宋詞》、《全金元詞》、《詞話叢編》三部巨著,對后世的詞學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唐先生論詞頗受王鵬運、況周頤的影響,推重“重拙大”,并且以“重拙大”為標準選注唐宋人詞,編成《唐宋詞簡釋》一書,他對詞人詞作的選錄情況和所作的注釋,既有助于加深我們對“重拙大”理論的理解,也有助于我們認識他的詞學思想。近些年來,詞學界對況周頤的《蕙風詞話》開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但對“重拙大”理論在后世的接受情況還缺乏充分的研究,本文即以唐圭璋對“重拙大”的接受為例略作探討。

  一、詞學背景:“重拙大”理論在民國的彰顯

  “重拙大”之說由王鵬運提出,經況周頤《蕙風詞話》的宣揚而益發光大,被稱為作詞“三要”,是晚清頗具代表性的詞學理論。近人朱庸齋在《分春館詞話》中說:“詞至清末,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內容充實,運筆力求重,用意力求拙,取境力求大。……學古人而不為古人所拘限,此乃清四家遠勝于浙西、常州諸子之處。”(1)(P96)朱氏此言頗具識見,不但肯定了晚清諸家推舉“重拙大”的創作實績,而且將他們與浙西詞派和常州詞派明確區分開來。詞至清末,浙西派追求“醇雅”而流于空疏,常州派尊尚“寄托”而流于學究,皆為后人所詬病。以王鵬運為首的晚清四大家和聚集其周圍的一批詞人應時而起,他們將“重拙大”理論貫徹于創作之中,強調體格、注重真情、講究韻律,使詞的內容、體格、聲律得到統一。清末民初,雖然有朝代更替及新舊文學的沖突,但在詞學領域“重拙大”理論依舊受到人們的尊崇。

  首先,“重拙大”理論被廣大詞人納入自己的詞論之中。如朱庸齋《分春館詞話》云:“詞有重拙大、有沉郁頓挫、有沉著濃厚等評語,此皆公認為高度評價。”可知“重拙大”已為詞人們廣泛認同。朱庸齋評陳維崧《賀新郎·贈蘇昆生》詞曰:“一結'我亦是,中年后’更極其樸拙而筆重千鈞,千古滄桑之感、一時身世之恨,委婉而出,重、拙、大之境界兼而有之。”評徐燦的《踏莎行》曰:“以比興手法寓故國之思,可謂重、拙、大三者俱備。”都以“重拙大”來評詞。并進一步解釋說:“詞有重、拙、大境界之說,均須以用筆表達。”“重,用筆須健勁;拙,即用筆見停留,處處見含蓄;大,即境界宏闊,亦須用筆表達。”(1)(P7、76-77、112、22-24)他將陳洵關于“留”的觀念融入到“重拙大”之中,提出自己的見解。再如趙尊岳將況周頤的理論融入到自己的《填詞叢話》之中,提出了“風度”之說:“詞最尚風度,搖曳而不失之佻蕩。字面音節求其搖曳,骨干立意,則以重拙大為歸。反其道者,決非名制。”(2)(P166)將“重拙大”作為“風度”的內在骨干。

  其次,王鵬運、況周頤諸人的詞作成為填詞者師法的對象。如朱庸齋說:“余為詞近四十年,方向始終如一。遠祧周、辛、吳、王,兼涉梅溪、白石;近師清季王、朱、鄭、況四家。所求者為體格、神致。體格務求渾成雅正,神致務求沉著深厚,雖未有所大成,然自問規模略在矣。”朱庸齋不但自己學習王鵬運、朱祖謀等人的作品,而且將其作為學詞的范本指導學生的創作。他說:“余授詞,乃教人學清詞為主。宗法清季六家(蔣、王、朱、鄭、況、文)及粵中之陳述叔。祧于兩宋,對于唐五代詞,宜作為詩中之漢魏六朝而觀之,此乃所持途徑使然。故凡學詞者,如只學宋周、史、姜、吳、張等,學之難有所得。惟一經學清詞及清季詞,則頓能出己意。此乃時代較近,社會差距尚不甚大,故青年易于接受也(清季詞多結合時事,更易啟發學者)。”(1)(P9)

  再次,“重拙大”之旨開始被用于選詞。王伯沆(1871-1944)親手抄錄、編輯而成的《清詞四家錄》,選錄曹貞吉詞25首、顧貞觀詞34首、端木詞22首和王鵬運詞32首,共計113首。其選詞標準即以“重拙大”為主旨,如他的女兒王綿所說:“先君晚年選《清詞四家錄》,收曹貞吉《珂雪詞》、顧貞觀《彈指詞》、端木《碧瀣詞》、王鵬運《半塘詞》四家,而早歲所推重之文廷式《云起軒詞》不與焉,蓋其選詞,以拙重大為主。”(3)(首頁)然而,王伯沆承太谷學派“述而不作”思想,不愿以文章著述行世,曾作有《讀四書私記》、《經略臺灣事纂》、《離騷九歌輯評》、《雙煙室詩詞文集》等,生前都不愿出版。在他去世后,其女王綿才將他的遺稿整理成《冬飲叢書》。由于這一原因,他的《清詞四家錄》也流傳不廣,未能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

  總之,民國時期王鵬運、況周頤等清末四大詞人地位得以確立,“重拙大”理論被廣泛傳播,這是唐圭璋早期生活的詞壇背景。

  二、“重拙大”選詞標準的應用與闡釋

  《唐宋詞簡釋》是唐圭璋為了彌補前人詞選之不足而編選的一本唐宋詞選集。他在該書后記中稱:“清人周濟、劉熙載、陳延焯、譚獻、馮煦、況周頤、王國維、陳洵等論唐宋人詞,語多精當。惟所論概屬總評,非對一詞作具體之闡述。近人選詞,既先陳作者之經歷,復考證詞中用典之出處,并注明詞中字句之音義,誠有益于讀者。至對一詞之組織結構,尚多未涉及。各家詞之風格不同,一詞之起結、過片、層次、轉折,脈絡井井,足資借鑒。詞中描繪自然景色之細切,體會人物形象之生動,表達內心情誼之深厚,以及語言凝練,聲韻響亮,氣魄雄偉,一經釋明,亦可見詞之高度藝術技巧。”“余往日于授課之暇,曾據拙重大之旨簡釋唐詞五十六首,宋詞一百七十六首。小言詹詹,意在于輔助近日選本及加深對清人論詞之理解。”(4)(P241)明確指出該書的編選目的是彌補“近日選本”之不足及加深讀者對清人論詞的理解,選詞的標準是“重拙大”。

  《唐宋詞簡釋》共收錄詞人67家,詞作232首,其中唐人詞14家56首,宋詞53家176首,詞人以時代先后排列。所選詞家中,入選4首以上者如下表:

  溫庭筠 10 韋莊 9

  李煜 19 馮延巳 4

  晏殊 8 歐陽修 10

  柳永 7 晏幾道 9

  蘇軾 10 秦觀 8

  賀鑄 6 周邦彥 16

  李清照 4 辛棄疾 7

  姜夔 14 史達祖 4

  吳文英 11 周密 4

  張炎 5 王沂孫 4

  二十家之中,選詞數量最多的是李煜,其后依次為周邦彥、姜夔、吳文英、溫庭筠、歐陽修、蘇軾等人,而王沂孫、周密居于末尾。這種選擇順序顯然與浙西派的“家白石而戶玉田”及常州派“問途碧山”的詞學觀念是不同的,顯示了唐圭璋獨特的選心。唐圭璋在注釋中多次使用“拙重”、“重大”等語來評詞論詞,對“重拙大”理論進行了闡發。

  (一)認為“重拙大”與詞筆相關。如溫庭筠《南歌子》云:“倭墮低梳髻,連娟細掃眉。終日兩相思。為君憔悴盡,百花時。”唐圭璋評曰:“此首寫相思,純用拙重之筆。起兩句,寫貌,'終日’句,寫情,'為君’句,承上相思,透進一層,低回欲絕。”(4)(P7)

  常州詞派的創始人張惠言對溫庭筠詞非常看重,往往從中尋求意內言外的比興之意。唐圭璋認為這首《南歌子》是普通的相思之作,其拙重在于用筆,并未涉及比興之意。這首詞情感樸實,用語質樸自然,符合了所謂的拙重之旨。他又評姜夔的《揚州慢》(淮左名都)曰:“起首八字,以拙重之筆,點明維揚昔時之繁盛。”(4)(P189)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二句,周濟視為俗濫處,單就以此八字寫揚州名勝昔日繁華而言,確實缺少新意、很俗,但從上下文看,它乃是“薺麥青青”、“廢池喬木”荒涼景象的有力反襯,非漫然之濫調。周濟批評它俗濫因為它不夠新巧,巧者拙之反,唐圭璋以“拙重之筆”評之當著眼于其“拙”。又如吳文英《祝英臺近·除夜立春》云:“歸夢湖邊,還迷鏡中路。可憐千點吳霜,消寒不盡,又相對、落梅如雨。”唐圭璋說:“'可憐’三句,言人、時、境三層,略同前首歇拍,而筆力之重大,亦俱足以媲美清真。”(4)(P212)

  吳文英此詞乃是感懷之作,“可憐”三句有人、有景、有情,用語沉著、意境深厚,唐圭璋認為其筆力重大可與周邦彥相媲美。趙尊岳《填詞叢話》中也提到“重拙大”與詞的用筆、用字相關,但他的論述缺少例證較為抽象。唐圭璋則通過具體的作品分析,指出何處詞筆“拙重”、何處用筆“重大”,方便了讀者理解。

  (二)情以運筆,重在情真。如張掄的《燭影搖紅·上元有懷》上闋描寫當年的上元節的繁盛,下闋寫現時情況云:“馳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換。今宵誰念泣孤臣,回首長安遠。可是塵緣未斷。漫惆悵、華胥夢短。滿懷幽恨,數點寒燈,幾聲歸雁。”唐圭璋評曰:“下片忽轉今情,有一落千丈之慨。'今宵’兩句,尤重大。”(4)(P160)張掄經歷過宋徽宗的盛時,又經歷了靖康之變,“今宵”兩句寫君國興亡之感真切深沉,尤顯重大。靖康之變,徽、欽二宗被擄,北宋滅亡,北方的國土皆陷入敵手,張掄作為遺臣,對故國故君充滿了無限哀思。后主李煜由一國之君淪為階下之囚,其心中的悲苦憂愁又非常人所能比。

  李煜《子夜歌》云:“人生愁恨何能免。銷魂獨我情何限。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高樓誰與上。長記秋晴望。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唐圭璋評論說:“此首思故國,不假采飾,純用白描。但句句重大,一往情深。”(4)(P41)李煜此詞開端兩句直抒胸臆將古往今來人生之悲劇說明,然而君主的身份使他的悲劇與國家命運聯系在一起。接下來圍繞故國之思,句句緊扣,夢回故國,醒來時淚流滿面,獨上高樓舉目遠望,故國杳杳,悲痛不已。整首詞雖然純用白描之筆,但真情流露、一往情深,所以唐先生認為它“句句重大”。以上兩首詞都與故國故君的政治感慨有關,除了政治情感外,個人日常生活中的情感抒發同樣可以做到“拙重”。

  如周邦彥《關河令》云:“秋陰時晴漸向暝。變一庭凄冷。佇聽寒聲,云深無雁影。更深入去寂靜。但照壁、孤燈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這首詞寫羈旅的凄清,上片寫白天的凄冷,下片寫夜間的孤寂。唐圭璋說:“寫景抒情,層層深刻,句句精絕。小詞能拙重如此,誠不多見。”(4)(P135)從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詞的內容是否有政治寄托與詞的“重拙大”體格并沒有必然的關系,而“一往情深”的真摯情感倒是實現“重拙大”的重要基礎。

  王鵬運、況周頤等人是很重視情感之真的。況周頤曾說:“真字是詞骨。情真、景真,所作為佳,且易脫稿。”(5)(P4408)唐圭璋深服況氏此說,他在論詞時多次引用況周頤這句話,如《屈原與李后主》一文中說:“況蕙風論詞云:'真字是詞骨。’實則詞固如此,他文亦然。惟真斯誠,誠則能感天地,泣鬼神。”(6)(P915)

  《納蘭容若評傳》中說:“昔蕙風論詞嘗云:'真字是詞骨。’若容若者,蓋全以真勝者。待人真,作詞真,寫景真,抒情真,雖力量未充,然以其真,故感人甚深。一種凄惋處,令人不忍卒讀者,亦以其詞真也。”(6)(P993)他在《唐宋詞簡釋》中評宋徽宗的《燕山亭·北行見杏花》詞時也說:“況蕙風云'真字是詞骨’,若此詞及后主之作,皆以'真’勝者。”受況周頤的影響,唐圭璋把“真”字作為評詞論詞的重要標準,強調“情真”、“景真”,這一類評語在他的簡釋中隨處可見,如:

  溫庭筠《菩薩蠻》(玉樓明月長相憶):此首寫懷人,亦加倍深刻。……通體景真情真,渾厚流轉。

  周邦彥《蝶戀花》(月皎驚烏棲不定):此首寫送別,景真情真。

  馮延巳《三臺令》(南浦):末句,即流水而抒真情,語極沉著。

  范仲淹《蘇幕遮》(碧云天):此首曰:“化作相思淚”;《御街行》曰:“酒未到,先成淚”;《漁家傲》曰:“將軍白發征夫淚”,三首皆有“淚”,亦足見公之真情流露也。(4)(P5、133、47、48)

  李煜的《菩薩蠻》詞云:“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刬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晌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郎恣意憐。”這是一首典型的艷情狎昵之作,唐圭璋明確指出:“'奴為’兩句,與牛給事之'須作一生拚,盡君今日歡’,同為狎昵已極之詞。”然而他同時又說:“下片,寫相見相憐之情事,景真情真,宛轉生動。”(4)(P32)這 首詞沒有因為狎昵而被排除在《唐宋詞簡釋》之外,與它的“景真情真”有著密切的關系。

  唐圭璋在《李后主評傳》中說:“中國講性靈的文學,在詩一方面,第一要算十五《國風》。兒女喁喁,真情流露,并沒有絲毫寄托,也并沒有絲毫虛偽。在詞一方面,第一就要推到李后主了。他的詞也是直言本事,一往情深,既不像《花間集》的濃艷隱秀,蹙金結繡,也沒有什么香草美人,言此意彼的寄托。”(6)(P905)又在《屈原與李后主》中說:“屈原與李后主之作,雖剛柔有異,然其所作不朽,亦全在一'真’字。”(6)(P916)

  由此可見,在唐圭璋的詞學思想中,“真”處于舉足輕重的位置,無論是寫兒女私情還是家國之慨,只有情真、景真才能成為佳作。《唐宋詞簡釋》中,李煜入選的詞數超過眾人位居榜首,應該也是因為這一原因。在李煜的十九首詞中,有四首是狎昵淫艷之作,除了前面的《菩薩蠻》外,再如《一斛珠》云:“繡床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浣溪沙》云:“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玉樓春》云:“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這些都是李煜早年宮廷生活的作品,“沒有什么香草美人”和“言此意彼的寄托”,唐圭璋竟在“拙重大”之旨下將它們選錄進來,再次說明了“重拙大”與寄托沒有必然聯系,也說明了臨桂詞派與常州詞派在詞學理論上的差異。

  (三)提出“雅”、“婉”、“厚”、“亮”。況周頤《詞學講義》論詞說:“其大要曰雅,曰厚,曰重拙大。厚與雅,相因而成者也,薄則俗矣。輕者重之反,巧者拙之反,纖者大之反,當知所戒矣,性情與襟抱,非外鑠我,我固有之。則夫詞者,君子為己之學也。”(7)(P107)唐圭璋對“雅”、“厚”也非常重視,他在論詞的作風時提出了四點:“雅”、“婉”、“厚”、“亮”。唐圭璋認為“雅”的反面是“俗”,詞過俗就會流為“淫詞”。他引況周頤的《蕙風詞話》說:“俗者,詞之賊也。”他又論“厚”說:“厚與雅、婉二者,皆相因而生。能婉即厚,能厚即雅也。蓋厚者薄之反,薄則俗矣。……況蕙風所標重、拙、大之旨,實皆特重厚字。惟拙故厚,惟厚故重、故大,若纖巧、輕浮、瑣碎皆詞之弊病也。明詞之所以不振者在不厚,浙派之弊,為人所詬病者,亦在不厚。坊間通行之《白香詞譜》,所選多纖巧不厚之作,故非善本。況蕙風嘗論詞之大要:首曰'雅’,次曰'厚’,探原立論,至為精當。”(6)(P838-865)唐圭璋《唐宋詞簡釋》中評晏幾道《阮郎歸》(天邊金掌露成霜)引況周頤語曰:“此詞沉著厚重。”(4)(P86)又評周邦彥、李清照等人詞曰:

  周邦彥《尉遲杯》(隋堤路):末句,言此際無人念我,我則念人不置,用意極樸拙渾厚。

  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簫》(冷香金猊):“念武陵”四句,嘆人去樓空,言水念人,情意極厚。(4)(P137、143)

  唐圭璋特別看重主體情意的深厚,只有內在情感真摯深厚,在體格上才能表現為“沉著”、“重”。由上可見,在“雅”、“厚”及“重拙大”等問題上唐圭璋很大程度地張揚了況周頤的觀點。

  唐老在致施議對的信中說:“拙重大是主要傾向,風騷以來無不如此。……杜甫有'數行秦樹直,萬點蜀山突’,多么深刻、形象、重大。……顏魯公書力透紙背就是拙重大,出于至誠,不假雕飾就是拙重大。因此,真摯就是拙,筆力千鈞就是重,氣象開闊就是大。'為君憔悴盡,百花時’、'不如從嫁與,作鴛鴦’、'除卻天邊月,沒人知’、'覺來知是夢,不勝悲’,都是真情郁勃,都是拙重大。”(8)(P130)這可以說是唐老對“拙重大”的理解和總結,也可以說是他對后輩詞人的教誨,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他對“重拙大”的接受和推重。

  三、關于接受原因的思考

  唐圭璋對“重拙大”理論的接受有其學術及時代方面的原因。他在談到近現代詞人時說:“晚清庚子以來,朱、況、王、鄭、文五大家可算第一輩,吳瞿安、邵次公、喬大壯、汪旭初、陳匪石、向仲堅、孫浚源可算第二輩,龍、夏、仲聯、季思和我可算第三輩,吳調公、霍松林則是后起之秀了。”(8)(P130)王鵬運、朱祖謀、況周頤、鄭文焯、文廷式五家之中,除了王鵬運外其余都進入民國,他們既是清詞的光榮之結局,又為民國詞壇之先河。后輩詞人中龍榆生是朱祖謀的弟子,趙尊岳是況周頤的弟子,吳梅早年曾就學于朱祖謀、鄭文焯,唐圭璋又學詞于吳梅,夏承燾的老師林鐵尊是況周頤和朱祖謀的弟子,夏承燾本人也曾向朱祖謀問詞,并經常與之有書信來往。由此可見,唐老所說的第二輩、第三輩詞人與晚清諸大家有著一脈相傳的淵源關系。唐老將五家作為第一輩是以學術淵源為著眼點的,五家之后依次有第二輩、第三輩、第四輩,經過這樣的劃分,從晚清詞壇到現代詞壇的歷史進程、發展脈絡便清晰呈現在我們眼前。詞學的淵源是他推重“重拙大”理論的內在原因。

  其次,唐圭璋、夏承燾一代人,時逢亂世,有著國破家亡的滄桑經歷。這種經歷加上他們與晚清諸家在詞學上的淵源關系,他們很容易接受“重拙大”理論并將其付諸實踐。唐圭璋三十五歲即遭盆鼓之戚,抗日戰爭期間,他避寇入蜀,飽受顛沛流離之苦。唐老作有《夢桐詞》一百三十三首,其中六十一首為抗戰期間所作,詞章所寫家國存亡之痛及個人身世之 感,都是內心真實情感的自然流露,動人心魄,頗能體現“重拙大”之旨。

  選本是編選者按照一定的選擇意圖和選擇標準,對一定范圍內的相應的作品進行選擇編排而成的作品集。“編選”作為一種主體行為,具有很強的主觀性和目的性,因而選本自覺或不自覺地會體現出編選者的文學思想和文學主張,甚至成為宣傳其理論主張的有效武器。以詞而論,如清代朱彝尊所編《詞綜》,張惠言所選《詞選》,都在宣揚其詞學理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唐圭璋先生為現代詞學界大師,他的《唐宋詞簡釋》以“重拙大”為選詞標準并對作品加以分析,對我們研究“重拙大”理論的內涵及其在現代詞學界的接受情況具有很高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朱庸齋.分春館詞話[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9.

  (2)趙尊岳.填詞叢話[J].詞學(第三輯),1985.

  (3)王伯沆.清詞四家錄[M].南京:王伯沆周法高紀念館,1997

  (4)唐圭璋.唐宋詞簡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5)唐圭璋.詞話叢編[M].北京:中華書局,1986.

  (6)唐圭璋.詞學論叢[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7)況周頤.詞學講義[J].詞學季刊,1933創刊號.

  (8)唐圭璋.論詞書札[J].文學遺產,2006,(3).

  作者簡介:巨傳友(1978-),男,山東萊蕪人,文學博士,南京師范大學博士后流動站人員,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語言文化學院講師。主要從事詞學研究。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語言文化學院,江蘇南京 210044)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宋詞三百首
施議對|《當代詞綜》與史觀、史識問題
朱祖謀:進為國直臣,退為世詞宗。
清詞
未來的學術研究,恐怕拼的不僅是選題的新穎,更重要的是要拼研究的深度、廣度與高度。真正高明者其實無懼選題相似,以更高的眼界和更敏銳的洞察力,將相似的選題做得更深入、更有境界,大力推進學術史,遂能避雷同而
明 毛晉輯《宋六十名家詞》汲古閣刊本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南县| 西乌珠穆沁旗| 阳曲县| 杭锦后旗| 英山县| 当阳市| 雷州市| 台南县| 化州市| 阳谷县| 永德县| 杭州市| 沂南县| 彭山县| 都匀市| 同仁县| 桓仁| 黑龙江省| 石狮市| 胶南市| 赤壁市| 肇东市| 桦南县| 印江| 河北省| 太仆寺旗| 萨迦县| 南华县| 平武县| 韶关市| 栖霞市| 木里| 盐津县| 宣汉县| 资源县| 荔浦县| 黑山县| 柯坪县| 洪雅县| 杭锦旗| 温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