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叔本華的《論藝術的本質》后,作為一個普通人,也將對這一問題的思考記錄下來,以備年后再看。
這是個沒有偉人的時代,去中心化使得每個個體都成了中心。
藝術的作用對于個體來說在于療傷和賦能,藝術的本質是對集體潛意識的有序表達,這種有序表達將潛意識顯性化,成為社會化的能量的一部分,改變著個體的情緒、認知、行為。
這種能量具有社會化屬性,在一個沒有社會氛圍的環境中,藝術不起作用。
藝術就是表達。
這種表達的價值對每一個個體都有不同的意義,只有個體的潛意識與被表達的潛意識相應的時候,才能得到最大的作用。所以對于一件藝術作品,對于不同的藝術形式,有人有感覺,有人毫無感覺,有人瘋狂地喜愛,有人嗤之以鼻,都是非常正常的。這也說明,藝術實在是沒有高雅低俗之分,有的只是與個體是否相應。
個體構成群體,也就有了集體潛意識。集體潛意識的不同,吸引或選擇了表達工具的不同。這也就有了西方的交響樂、油畫,東方的古琴、水墨畫,實在是表達的內容決定了形式。時至今日,我還是無法欣賞交響樂,對古琴情有獨鐘,說明我的根還在東方。
同樣,我們反觀藝術形式也能一窺集體潛意識的變化,京劇沒人聽了,說明中國人的集體潛意識變化了。最明顯的還是流行歌曲,一個時代的流行歌曲就是一個時代的集體潛意識的顯性化,如果一個人的潛意識正好與時代集體潛意識相應,他又掌握了表達的技巧,就能成為這個時代的歌星或者詞曲作者,比如羅大佑、李宗盛。
人區別于動物的最大差別是極致的社會化,雖然動物也普遍存在著群居生活,但是人類的社會化已經與其有了本質的區別。人類種群在這種社會化的進程中形成的人類的集體潛意識和對這種人類集體潛意識的顯性,也就是藝術和文化,支配著地球上所有人的行為,成為人類除基因之外,又一個傳承的載體。
然而,世界的規律是,沒有一樣東西是純粹的,一件事情不可能僅僅帶來好處而沒有一點點害處,人類的集體潛意識也是如此。集體潛意識的海洋,相對于其他動物種群,為人類帶來了額外的利益,也帶來了額外的傷害。
這種利益和傷害都因表達而加倍地作用于人,藝術這種有序地表達將利益變為能量,將傷害化解,這就是藝術的終極作用和本質。
表達了人類集體潛意識的藝術作品,當然是普適的,對世界上所有人都起作用;表達一個種族集體潛意識的藝術作品,作用于一個民族;表達了一群人潛意識的藝術作品,作用于這群人。范圍越來越小,卻越來越深。直到表達你自己的潛意識的藝術作品,就會成為你獨有的藝術作品。誰能有序地將自己的潛意識表達出來,誰就掌握了這個無盡的能量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