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要求
溫度:多肉植物大多分布在熱帶、亞熱帶地區,但它們并不是只怕冷不怕熱,而是因種類不同和分布地氣候條件的不同,對溫度有多樣性的要求。
根據我國大部地區的氣候條件,可以把多肉植物對溫度的要求分為三個類型:
(1)大多數陸生類型的仙人掌類、龍舌蘭屬、絲蘭屬、大戟屬(少數種例外)、龍樹科、夾竹桃科(棒棰樹例外)、國章屬、馬齒莧樹屬和蘆薈屬的大部分種類要求較高的溫度。大致在氣溫12一15℃時剛開始生長,低于這一溫度,則生長停滯,冬季基本上處于休眠狀態。在長江流域和以北地區,一般3月上旬陸續進人生長期,11月底或12月初進入體眠期。在盛夏氣溫35—38℃時,很多種類生長停滯呈半休眠狀態,待秋涼后再恢復生長。、每年的4—5月—和10—11月是生長最旺盛的季節。
(2)大多數附生類型的仙人掌類、番杏科中一些肉質化程度不高的草本或亞灌木、景天科的大多數種類、百合科的十二卷屬、蘿蘑科的大部分種類、夾竹桃科的棒棰樹、馬齒莧科中回歡草屬的大葉種,它們的最佳生長季節是春季和秋季。夏季生長遲緩,但休眠不很明顯或休眠期較短。冬季如能維持較高溫度也能生長,但其耐寒性較差。
(3)番杏科大部分肉質化程度較高的種類、馬齒莧科回歡草屬中具紙質托葉的小葉種、景天科奇峰錦屬和青鎖龍屬的“冬型種”、百合科的大蒼角殿和曲水之宴、百歲蘭、佛頭玉、龜甲龍等,均為“冬型”種,生長季節為秋到翌年春。冬季應維持較高的溫度,最好能保持在12℃以上。夏季有長時間的休眠,通常氣溫達到28℃以上時即進入休眠階段。
光線:光是一切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能源。由于光照強度隨緯度的降低而增加,隨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除少數生長在熱帶叢林中的附生種類外,原產地大多在低緯度高海拔地區的多肉植物,對光照的要求比較高。美國植物學家安德森(E.F.Anderson)指出:仙人掌類維持生長的最低光照為2500勒,最適光照在1萬勒以上。
(1)光照強度:不同的種類對光照強度的要求差異很大。仙人掌屬的大部分種類和天輪柱屬的全部種類,夏天應放在室外栽培而且可不遮蔭,而十二卷屬的很多種類,夏天至少應以兩層遮陽網遮蔭,最好是放在花架下培養。同一種類的不同類型對光照強度的要求也有不同,如星球屬的種類,球體表皮星點多的要求較強的光照,而無星的碧琉璃類型光線可稍弱。巨鷲玉要求充足的光照,而斑錦品種巨駕錦在強光下很容易被灼傷。
(2)光質:光質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很大影響。相對而言,多肉植物對藍紫光的要求比較高,因為在它們的原產地,光線中藍紫光和紫外線的成分比較多,因此原產地生長的植株莖的節間短,刺與毛發育良好。藍紫光還能促進花青素的形成,加利福尼亞半島原產的強刺球屬種類,特別是紅色刺系列的琥頭、神仙玉、真珠等在我國大多數溫室內長勢不良,刺色不鮮艷,原因就在于光線中藍紫光的成分相對較少以及高溫多濕。
在栽培實踐中,栽培者對光線的控制較難掌據。這是因為光線不象溫度、濕度,可以通過簡單的儀器進行監控;同時,光線又常常和溫度發生矛盾,特別是在仙人掌類和其他科多肉植物混栽一室的情況下,更難控制。因此有條件的栽培者起碼應將夏季休眠的多肉植物和仙人掌類分棚栽培管理,最好還將附生類型的仙人掌類和陸生類型的分開管理。有些專家建議:在溫室中可通過觀察某些“指示植物”來判斷光線的強弱,如裸萼球屬的瑞云,它在光線過強時表面紅褐色,過弱時呈綠色并且球體長高,而在生長點處呈綠色,外緣略呈紅褐色時說明光線適中。
水分與空氣濕度:雖然多肉植物中的大多數種類都能耐較長時間的干旱,不會因短期的無暇照顧而干死,但決不是說它們不需要水分。因為這類植物的原產地并不是終年無雨的,相反地有時候雨還下得很大。只是那兒旱季比較明顯,每年總有一段時間很少下雨或不下雨,這時候這類植物就處于休眠狀態。而當雨季來臨,它們迅速恢復生長,這時候對水分的要求還是較高的。
由于我國大部分地區是采用盆栽方式栽培這類植物,盆栽時植物的根不可能伸展得很遠,不可能象原產地那樣從大范圍的土層中吸收水分供其生長需要,因此對盆栽植株,必須經常補充水分,特別在生長旺盛期更是如此。但在休眠階段它們通常對水分的要求較低,適當地干燥還有利植株抵抗寒冷,因此對于冬季休眠的種類,通常采取干燥的方式越冬。
根據種類、抹形、生長發育階段的不同。對水分的要求也不同。附生類型的種類對水分的要求比陸生類型的高,幼苗階段比生長已基本停滯的大球要求更多的水分,葉很多很大的多肉植物比株形矮小、非常肉質化的種類需水更多。我國栽培者常把陸生類型的仙人掌類嫁接在附生類型的砧木——量天尺上栽培,對水分的要求應根據**的需要給予滿足。
除了根部需要吸收水分之外,空氣濕度也相當重要。原產熱帶雨林的附生類型的種類,自然需要較高的空氣濕度。一些冷性沿岸沙漠降雨量不大,但空氣濕度很高,因而原產這些地區的種類也需要較高的空氣濕度。南美潘帕斯草原區生長的種類,因當地雨水相對較多,雜草灌木叢生,而這些種類本身較矮小,因而經常是在相對封閉、空氣濕度較高的環境下生存,它們對空氣濕度的要求也就比較高。我國栽培者對原產這一地區的種類和量天尺作砧木的植株采用相對密閉的栽培法,在一定的生長期內可達到生長快、表皮顏色富有生氣的效果。
除了這些特殊生境條件下原產的種類需要較高空氣濕度外,其他大多數種類對空氣濕度的要求并不太高,但還是需要一定的空氣濕度。特別是當持續無雨,連續刮于熱的西南風時,如果不采取措施增加空氣濕度,那么就有可能使植株表皮加速老化,一些有葉的多肉植物會落葉。在栽培繁殖的某些階段,如種子萌芽時,幼苗階段,扦插生根期都需要較高的空氣濕度。在盛夏高溫期,溫室需加強通風以利降溫,這時空氣濕度就會顯得不足,冬季加溫時也會使整個溫室或溫室的局部區域空氣濕度降低,因而都必須予以補充。空氣濕度過低還會誘發紅蜘蛛大量繁殖,對植株造成危害。但空氣濕度過高,又會孳生病害、介殼蟲,還會導致一些刺的色彩褪掉,因而空氣濕度的調節應根據種類、氣候、生長階段來進行,同時還應考慮其他管理措施帶來的影響。
空氣:植物的生長發育離不開新鮮空氣。在原產地,大多數多肉植物生長在曠野中,在沒有污染的新鮮空氣中健康地生長。我國鼓浪嶼等地采用開放式的栽培法,很多種類的栽培效果都比我國其他地區在溫室栽培的好。夏季,仙人掌屬、天輪柱屬的種類在露地栽培的效果明顯地比在溫室內好。一些附生類型的種類可放在室外蔭棚內種植,長勢也非常好。大戟科的彩云圖、霸王鞭、虎刺梅和景天科的燕子掌、仙人掌科的白擅檀、仙人球、短毛球在家庭的陽臺土開放式栽培,效果也比在室內栽培好。多肉植物中很多種類因其不耐強陽光直曬和雨淋的特性,不得已在溫室中長年栽培。但不能由此而否定新鮮空氣的重要性。事實上許多栽培者對一些用薄膜罩起來密閉栽培的種類,在傍晚時也要除掉薄膜,這樣做一方面可以使夜間溫度降低,另一方面可補充新鮮空氣。
夏季特別是江南的梅雨期如不注意通風換氣,很容易誘發病害和紅蜘蛛。對夏季休眠的種類,通風就更有必要。土壤中的空氣對根系的生長和植株的生長發育很重要。栽培多肉植物的培養土決不能過于粘重,平時還要勤松土以利透氣。
土壤
(1)基本要求:和很多人想象的正相反,多肉植物對土壤的要求相當高,決不是隨便弄點什么土或砂子就可以種好的。所謂要求高并不是指土壤肥份越高越好。而是必須根據種類的不同習性和要求來配制最適合它們生長的培養土。
多肉植物對土壤的基本要求是:疏松透氣,排水、保水性好,含一定量的腐殖質,顆粒度適中,沒有過細的.塵土,呈弱酸性或中性(少數種類可以為微堿性)。
各個類型的種類對土壤的具體要求有所不同。如附生類型的仙人掌類,要求疏松透氣,腐殖質多呈弱酸性的土壤,最好不要含砂子、石礫和石灰質材料。而一些原產石灰巖地帶的種類,如仙人掌科的月華玉屬、白虹山屬、巖牡丹屬,番杏科的天女屬和肉黃菊屬,要求疏松透氣、富含鈣質的土壤。量天尺、仙人球(草球)和生長快的仙人掌屬、天輪柱屬種類,要求富含腐殖質的壤土。而生石花等小型種類,培養土中不應含過多的腐殖質。目前常見栽培的種類中,除原產加勒比海諸島的花座球屬種類外,土壤中均不能含有鹽分。
(2)常用材料:只要能滿足上述基本要求的,均可作為配制培養土的材料。目前普遍使用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砂:應不合鹽分,沒有太細的沙塵,最好經淘洗、曬干后備用。顆粒度0.2—2毫米。國外專家對砂的要求很嚴格,日本專家主張用溪流上游的砂;而歐美專家主張用石英礦砂,因礦砂沒有經過水流沖刷,顆粒形狀不規則,更有利于透氣。這些對我們來說都是取材不易,因而目前很多栽培者都盡量少用砂,而用蛭石、珍珠巖來代替。
②園土(壤土或砂壤土):栽培蔬菜或露地花卉的土壤,其顆粒度中等,排水、保水性都好,有一定的腐殖質。缺點是草籽多,也可能含病菌和蟲卵。因而使用前要先曝曬或蒸氣消毒,再過篩。一般采用兩次過篩,先用粗篩過篩(粗篩眼為2毫米),將粗土棄之不用或墊放在大盆底部,后用細篩(細篩眼為0.2毫米)除去微塵。
③基肥:據日本專家推薦,可用牛糞2份、豆餅或菜餅2份、草木灰1份、貝殼粉或魚骨粉2份、人糞尿干2份、骨粉1份混合后堆放半年,曬干備用。
④腐葉土:可用萊皮、枯枝落葉、豆殼豆箕等粉碎堆制而成,常用來代替園土。
⑤泥炭:腐殖質多但分解慢,不易成粉狀,理論上是安全而長效的培養土材料。但市售泥炭質量良莠不齊,有的泥炭不但肥力差而且澆水后常在盆中粘結成大團塊,使根難以扎下去。因此要選購經過試用質量可*的泥炭。
⑥草木灰和鋸屑:草木灰不能過度燃燒,應用黑色的不用灰白色的。鋸屑不能用松木的,鋸屑要粗,最好經堆放。
⑦石灰質材料:常用的有貝殼粉、蛋殼粉和陳灰墻屑,這對大多數陸生類型的仙人學類及番杏科天女屬、肉黃菊屬種類尤為重要。
⑧輕質材料:包括碎椰殼、蛭石、珍珠巖及臺灣常用的蛇木屑(杪欏樹干破碎而成),常作扦插介質。在新引進的植株發根時也可以用。還可代替砂子混入培養土,以防止土壤板結。
除上述常用材料外,各地栽培者根據基本要求和取材方便,還常使用火山灰、塘泥、煤球灰、醋渣、苔蘚、谷殼炭等,都是很好的培養土材料。
(3)配制方法:根據種類的多樣性,多肉植物的培養土配方非常多。國外有些專家甚至針對一些主要的種類,每—種都制定個配方,起碼也是一個屬有一個配方。這對于一般花卉生產者和愛好者來說顯然很難做到,一般栽培者只能使用適應件較廣的配方。較通用的配方有歐美各國常用的約翰·英納斯2號培養土,日本專家在培養土方面也有很細致的研究,下面列舉一些日傘常用的配方:
①腐葉土3份,粗砂5份,谷殼炭和貝殼粉各1份(第一園藝株式會社)。
②腐葉土3份,粗砂5份,木炭屑l份,石灰質材料1份(真鶴仙人掌園)。
②砂7份,基肥2份,木炭屑1份,適用地栽植株(松居謙次)。
④腐葉土3份,砂6份,腐熟干牛糞少量,石灰質材料少量(龍膽寺雄)。
⑤腐葉土5份,砂5份,基肥2份(芳明園)。
⑥砂10份,基肥(含鈣)2份,適用生石花等番杏科小型種類(芳明園)。
美國一位專家推薦一種很獨特的配方:先按體積比取腐葉土、山泥、砂各1份混合,其中腐葉土規定用山毛櫸、橡樹等闊葉樹葉漚制,山泥規定用陽坡的,砂要用石英礦砂。然后在4.546升(1加侖)混合土中加入4匙骨粉、3匙石膏、1匙過磷酸鈣。
我國栽培者根據自己的經驗,就地取材,也有不少好的配方,常用的有:
①園土2份,腐葉土2份,粗砂2份,石灰質材料1份,谷殼炭1份。適用于陸生類型的仙人掌類和莖多肉植物。
②園土2份,腐葉土1份,粗砂2份,小陶粒、碎木屑、石灰質材料各1份,適用于高地性小型球類和莖干類多肉植物。
②園土、腐葉土各3份,粗砂2份,骨粉和草木灰各1份,適用于附生類型種類和葉多肉植物。
④砂2份,園土2份,蛙石1份,適用于生石花等小型種類。
無論哪種配方,使用前都要消毒。消毒方法有蒸氣加熱和藥物消毒兩種。蒸氣加熱即保持土溫70C 2小時或土溫90℃1小時,即可達到消毒目的。藥物消毒時,可用殺螟松、馬拉松等殺蟲劑和百菌清、多菌靈、代森鋅等殺菌劑。配制的濃度可比平時使用稍濃些,至少用一種殺蟲劑和一種殺菌劑分別噴布后用薄膜覆蓋一天后使用。如在使用前再混入一定量的呋喃丹,對預防介殼蟲和鼠婦的危害有一定效果。
栽培設施與花盆、工具
(1)栽培設施:我國大部地區都不能終年在露地栽培這類植物,因而必須有栽培設施。常用的栽培設施有溫室、溫床和薄膜大棚,家庭栽培一般可用玻璃溫箱。
除了供參觀的大型展覽溫室外,一般溫室不宜過高。以最高處2—2.2米、最低處1.6一1.7米為宜。矮溫室不但經濟,且升溫、降溫快,易造成晝夜較大的溫差,在冬天無加溫設施的情況下,在屋頂用覆蓋物保溫較方便。同時較矮的溫室還有一個優點,即植株離頂蓋玻璃近,光線充足,栽培效果較好。在地勢較高的地方,栽培矮小的種類可以采用更矮的溫室,在中間的走道處挖深50—70厘米,以便于人走動操作,擺盆株的砂床幾乎是貼近地面。這樣溫室建造費更省而且保溫性好。但夏季的通風稍差。
小規模種植可以用溫床,溫床最好建在北面館擋風墻的位置,北高南低,斜面角度為30。左右。溫床最好直接建在土層上,這樣可以利用地溫,否則底部應鋪墊較厚的土或煤灰等。
家庭栽培可用玻璃溫箱或廢棄不用的大魚缸,頂蓋和南面玻璃應覆一層半透明的薄膜,箱底也要鋪墊。冬季可用雙層玻璃或一層玻璃一層薄膜,栽培效果良好。
商品化生產通常使用薄膜大棚栽培,由于薄膜大棚
(2)花盆:常用花盆有泥盆、塑料盆、釉盆和紫砂盆等。泥盆和塑料盆適合育苗和商品化生產,釉盆和紫砂盆適合家庭栽培和展覽時用。所有的盆都要有排水孔,盆壁最好要薄。排水孔最好小一點,大盆的排水孔以小而多為宜,這樣可以不放墊盆底的碎盆片,直接放塊紗網后鋪上粗粒土即可栽種,不但省工而且栽培效果好。
此外,還應準備一些小而深的盆,大而淺的盆,育苗用的扁盆,栽植蔓性植株的吊盆,以備種植不同類型的植株。
(3)工具:除了日常種花用的一些工具外,比較特殊的是嫁接刀。雖然別的花丹有時也要用嫁接刀,但栽培仙人掌類的嫁接刀要求不同,它要求刀刃長,刀身要薄而不易彎曲,刀刃處和刀背處厚薄不能相差太多。因此一般用好的鋸條片自己磨制。嫁接刀最好有大小不同的幾把。實生苗早期嫁接必須用刀片,也應準備好。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