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過去有兩個著名的市場,一個是菜市口一個是花市。因為什么著名呀,我們下面給您慢慢的說。
菜市口出名,不是因為菜市,而是因為它是清朝的刑場。(多說一句,元朝時期的刑場,在柴市,也就是今天的府學胡同;明代的刑場在西市,也就是今天的西四;清代的刑場在菜市口;民國時期的刑場在天橋。)清朝時期的犯人都是秋決。也就是凡是判了死刑的人,都是在每年的立秋到冬至之間統一執行。秋決的犯人在臨刑的頭天晚上要吃'辭陽飯’,不是現在的人胡說八道的,想吃什么都可以滿足你。辭陽飯就是一張清油大餅和一包醬肘子。俗稱烙餅卷盒子菜。第二天一早,就被綁入刑車,從刑部出發了。但是,要注意,犯人行刑前從刑部出發,只能走大門的右門洞,因為這個門洞俗稱白虎門。但是有一樣,從刑部出來,到菜市口,這一路的飯館,餑餑鋪,犯人可以隨便的要吃要喝。可是,估計過了宣武門外路東的破碗居以后,他就吃不動,喝不動了。為什么呢,因為破碗居給犯人準備了'迷魂湯’。其實就是一種酒,但是酒勁奇大。為什么酒勁大呢,他是白酒摻黃酒兌的。到了破碗居,店主會把酒倒在一個大木盆里,放在店門前的木板上,木板上還放幾個破碗。囚犯到此,解差玩命的灌囚犯,目的就是讓他喝醉,好方便行刑。所以說,過了破碗居囚犯已經爛醉如泥了,就再也吃不動喝不動了。
過去的文學作品里很多都說,家里有要行刑的人,都要買通劊子手,求他們一刀斃命,以免親人受罪。其實,這是瞎掰。你不花錢,劊子手也愿意一刀斃命,免得麻煩。如果要砍第二刀,不光手續繁瑣,對自己的專業名聲也不好。為了一刀斃命,劊子手還發明了一套自己的方法,我們這里就不贅述了。但是,一般的死刑犯就是行刑前面朝東,因為東面是虎坊,意思是送入虎口。但是,凌遲的犯人,就是面朝西了,意思是,罪大惡極,連老虎也不吃。行刑就在當年的鶴年堂藥店的東邊,周圍還有一些人,專門做縫人頭的生意,當然是由死者家屬付費了。看起來,這也是早期的一條龍服務了。
位于崇文門外的花市,是個定期集市,也是老百姓所說的鬼市。過去老百姓有句俗語'逢三土地廟,逢四花市集’說的就是這個花市。花市不光賣鮮花,還賣絹花,挑補花,絨花,鐵花,玻璃花,不光賣這些,還賣玉雕,牙雕,貝雕等等一切手工藝品。除了這些,花市還賣一些日用品,甚至于附近還有鴿子市,明朝建的皂君廟也坐落在花市。所以說,花市的特殊之處,它已經不局限是個市場了,有點現在的超市的意思,能逛能玩了。
從寫老北京以來,有很多看官留言,讓我說說天橋,我是真不敢說。天橋涵蓋的東西太多了,吃的,穿的,玩的,還有金點子(算卦的)有有蜂麻燕雀(詐騙的),我真不知道從何說起。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