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兒心理發展特點
一、認識的發展
1、感知覺的發展
(1)視覺:主要表現為視力發展和變色力發展兩個方面。
3歲以后,幼兒喜歡看圖書,用眼睛看近距離和細小東西的機會不斷增加,能夠學會分清各種基本顏色,如:紅、綠、黃、藍、黑等。對于色調相近的顏色,如:紅和粉紅,黃和橘黃等則易混淆。
(2)聽覺:發展較早,到3歲基本完成。
(3)空間知覺:能辨認上下,但不能很好地辨別前后、左右。
(4)時間知覺:能領會“昨天、今天、明天”的時間感念,但不能掌握“過去、現在、將來”的概念。
(5)觀察力:剛剛萌發,只是停留在表面膚淺的觀察上,他們還不會按目的去觀察,且觀察目的會隨觀察過程發生轉移,觀察興趣常常會替代成人要求的觀察目的。小班幼兒持續觀察時間很短,只有6—7分鐘,甚至更短。觀察的事物,常常是零星的,不會概括和聯系起來觀察某一事物。觀察時常常用手指頭幫忙,指著圖片和物體進行觀察。
2、注意的發展:
仍處以無意注意為主,有意注意正在逐步增加。(有意注意一般只能維持3—5分鐘)。
小班幼兒的注意轉移、分配能力都很差,表現在觀察圖片時,僅能注意其主要的、鮮明的部分而忽視其它部分;在做律動時,只能聽琴聲兩手上下揮動或雙腳小跑步,而不能將身體各個部分的運動有機地結合起來。
3、記憶的發展:
主要以無意識記、機械識記為主,凡是感興趣的、印象生動強烈的事情就容易記住,具有直觀的、形象的性質。
4、思維的發展:
由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發展。
3歲以前幼兒的思維主要是直覺行動思維,他們的思維和動作、行為緊密聯系,一旦動作停止或轉移,其思維活動也就隨之停止或轉移。小班幼兒的思維扔帶有很大的直覺行動性,但他們已經開始借助具體事物的具體形象或表象來進行,即由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發展。
(1)這個階段的幼兒只能掌握日常生活中具體概念,如:實物概念、簡單的數概念等,很難掌握抽象的關系概念、時間概念、道德概念等。
(2)在推理判斷時,常常以事物的外部聯系為依據,而不是以事物的內在聯系為依據。
5、想象的發展:
(1)沒有預定的目的,受當時事物的影響比較大。
(2)由于想象沒有預定目的,易受當時情景的影響,所以想象比較被動,主題也不穩定。
(3)這時期幼兒常以想象過程為滿足,而不去考慮想想的目的。
另外,小班幼兒還喜歡夸大想象,把沒有的事情說得活龍活現。
行為明顯受情緒支配
小班幼兒的行為受情緒支配作用大,他們的情緒仍然很不穩定,容易沖動,常會為了一件小事大哭大鬧。但是較之3歲兒童,他們已開始產生調節情緒的意識,但在實際行動上尚不能真正控制。
小班幼兒仍然十分依戀父母和老師,尤其需要得到親近成人的微笑、擁抱、拍拍、摸摸等肌膚相親的愛撫動作。在幼兒園能感受到老師的關懷程度,會說:“x老師喜歡我,x老師不喜歡我。”愿意和喜愛的教師接近,在喜愛的教師身邊,往往情緒愉快,行動積極。
對他人的情感反應敏感性增強
小班幼兒移情能力有了很大的發展,他們開始能站住他人的立場上感受情境,理解他人的感情。看見生病的同伴、摔跤的弟妹.會表示同情,在老師啟發下,會作出安慰、關心、幫助等關切他人的行為。
小班幼兒對別人的意見、別人感情的反應敏感性增強,當做錯事受到成人批評時,會感到害羞、難為情。在羞恥感的體驗和發現上.女孩比男孩更為明顯。羞恥感的出現,為兒童遵守集體規則提供了動力基礎。
開始認同、接納同伴與教師
小班幼兒社會交往范圍有了很大的拓展,從家庭成員擴大到老師。他們會經常主動地拉拉老師的衣服.以動作引起老師的注意,表達對老師的親近和與老師交往的意愿。他們開始認同、接納同伴,但并不太在意同伴間的協作,往往只是各玩各的。只有在寬松的戶外活動時,才會相頑追逐、奔跑、喊叫,以動作活動的方式開展有聯系的交往。小班后期,孩子與同伴共同玩的意識加強。逐步學會和同伴共同分享玩具。此期兒童也愛管同伴的事,經常把同伴的事告訴成人。
動作的協調性增強
小班幼兒喜歡跑、跳和踏小輪車等大動作,動作開始協調,逐步學會自然地有節奏地行走,但還無法控制在一段時間內持續某—動作.我們在戶外活動中發現孩子們的動作協調了,喜歡追跑.喜歡和老師一起參加簡單的體育活動.小班幼兒手部小肌肉發展相對較遲緩,但雙手協調技能有了較大發展,他們會折紙,會用蠟筆畫畫,電會使用剪刀有控制地沿線剪直條,動作逐步精細化了。
具有強烈的好奇心
小班幼兒對周圍世界充滿濃厚的興腰,對新鮮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喜歡向成人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雖然這些問題十分膚淺、幼稚,但對他們理智感、求知欲的發展有極大的啟迪作用。此時兒童開始能以認真的態度對侍成人所教之事,并有動手嘗試的愿望。比如,拿到新玩具時,既喜歡操作擺弄,同時也能認真看、聽成人講解,并試著改變玩法。看到新奇的事物會主動接近,探索其中的奧秘。
已形成與生活經驗有關的概念
小班幼兒行動自如,認知范圍擴大,逐步形成了一些與生活經驗相聯系的實物概念,但此時兒童的概念很具體,只是特指某項事物,例如貓就是專指自己家中的那只貓。在操作擺弄物品時,兒童逐漸認識了一些事物的屬性,如大小、長短、多少、簡單形狀等。會10以內口頭數數,但不能做到口手一致。
認識很大程度依賴于行動
小班幼兒的認識活動基本上是在行動過程中進行的,并且易受外部事物及自己情緒的影響,無意性占優勢。他們的注意很不穩定,易受外部環境的干擾。由于有意注意水平低下,兒童觀察的目的性較差,缺乏順序性和細致性,不會有意識地識記某些事物,只有那些形象鮮明、具體生動、能引起強烈情緒的事物才易記住。
小班幼兒的思維大多由行動引起,一般先做后想,或者邊做邊想,不會思考好以后再做。他們的認識具體,只能根據外部特征來認識與區別事物,思維缺乏可逆性與相對性,因此不能理解反話。
模仿性強
小班幼兒愛模仿的特點非常突出,模仿是這一時期兒童的主要學習方式,他們通過模仿掌握別人的經驗,習得良好的行為習慣。如:喜歡模仿媽媽打電話的樣子、燒飯的動作等.還喜歡學問伴的樣。游戲時喜歡與問伴擔任同樣的角色,因此在游戲中常常出現許多“媽媽”在燒飯,對此,他們感到很滿足,并未感到不合理。
能用簡單語言表達自己的感覺與需要
現在的孩子是語音發展的飛躍期,他們基本掌握本地區語言的全部語音,但在實際說話時發音還不夠準確。同時他們的詞匯雖增加也很快,尤其是實詞增長更為迅速。兒童已能用簡單的言語與成人、同伴交往,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還敘述生活中的事,只是在獨白時很不流暢.帶有很大的情景性。這時的兒童特別愛聽故事,常常纏著父母在空閑時間講,還喜歡一邊聽,—邊學故事中小動物有趣的動作和叫聲。
產生了美術表現的愿望
3歲左右的兒童,美術能力的發展由涂鴉期進入到象征期。他們產生了美術表現的意愿,會把線條、圖形加以簡單地組合來表現事物的大致特征,但是他們能表達的圖形很少,所以一形多義是兒童作品的主要特征,相似的圖形在兒童不同的作品中可能表現為許多物體。他們作畫時.常常邊畫邊用語言來補充畫畫內容。
這—階段的兒童在繪畫、構造活動中,愿意嘗試各種新材料,表達熟悉物體的粗略特征。如:一條直線旁邊加上兩根短線就是“一架飛機”。他們偏愛鮮艷、飽和的色彩。
喜歡音樂表現,能唱簡單歌曲
小班幼兒喜歡學唱歌,尤其會對那些富有戲劇色彩的、情緒熱烈的歌曲產生很大的興趣,會反復地跟著唱。他們也會試著用l一2種打擊樂器打出不同節奏,雖然節奏并不準確合拍,但是表明他們已開始學著控制自己的動作進行表達。
這一時期的兒童一般都能唱幾首簡單歌曲,有的甚至會即興哼唱一些自己編的旋律和短句,然而自編的歌曲曲調帶有很大的模仿性。(幼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