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代,謀士眾多,三個國家都有自己的人才,曹操位居北方,北方士族也都很擁護他,曹操的謀士集團大多來自潁川,荀彧和郭嘉就是曹操潁川謀臣的代表。荀彧有蕭何之才,曹操在外征戰多年,從來都不用擔心大本營的事情,他出兵常常是傾巢而出,那是因為有荀彧為他鎮守大本營,所以曹操可以放心大膽的征戰,荀彧在積極為曹操籌劃糧草的同時也向曹操舉薦了無數的人才,曹操謀士集團里有很多頂尖人才都是通過荀彧才被重用。郭嘉就更不用說,有張子房之才,曹操統一北方所使用的計策很多都出自郭嘉。
孫權手下的人才主要是江東子弟,江東自古多豪杰,周瑜魯肅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曹軍,呂蒙打敗了威震華夏的關云長,陸遜打敗了頂峰時期的劉玄德。在對外大的戰役中,孫權所率領的吳國就從來沒有輸過。孫權最大的本事不是在軍事上,而是在用人,當年劉備率領數萬大軍征戰吳國時,陸遜不過二十歲,還是別人口中飛揚跋扈的富二代,孫權卻一眼看出陸遜的才華,所以他不顧所有人的反對,直接提拔陸遜為東吳的大都督,陸遜也沒有讓他失望,一把大火燒盡了蜀漢所有的精銳。
劉備的人才就比較雜亂,劉備常年征戰在外,一直以來都沒有固定的地盤,他的謀士人才主要來自徐州荊州益州,其中最有名的要屬臥龍鳳雛。臥龍諸葛亮是三國時期最有名的謀士,雖然有不少的史學家質疑諸葛亮的軍事能力,但有一點是值得肯定的,劉備重用諸葛亮以后,才走上了上坡路。諸葛亮死后,蜀漢喪失北伐統一的力量,最終被鐘會鄧艾所消滅。鳳雛龐統出場時間非常短,但是所做的事情非常輝煌,剛被重用,就定下了伐蜀的計策,劉備伐益的時候,龐統為劉玄德出了三條計策,分別為上中下,可惜的是劉備只采用了中策,導致龐統死在了落鳳坡。
水鏡先生曾經對劉備說過:“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也是比較賢明的君主,擁有這兩位大才為何還輸給了魏軍。其實這句話后面還有一句,那就是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
子初是劉巴,荊州人士,劉備非常想重用他,可惜他為人孤傲,素來看不上劉備。劉備攻占益州后,劉巴也不得不為他效力,雖然劉巴在軍事上沒有什么功績,在內政上卻做得非常好,益州在劉備手上能有這么好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劉巴。
孝直就是法正,法正原本是劉璋的手下,因為劉璋暗弱無能,所以法正投奔了劉備。法正的軍事能力非常高,漢中之戰也是因為他的出謀劃策才得以勝利,法正如果不是早逝,一定能勸說劉備不攻打吳國,蜀漢也能在法正的帶領下,一統天下。
劉備的人才并不多,劉巴法正這兩位大才又早逝,蜀漢不滅亡才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