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創下世界最大IPO的沙特阿美,上市的前景愈發撲朔迷離。沙特官方在媒體追問下顧左右而言他,這反倒讓這條消息更加真實:中國要入股這家舉足輕重的油企了,而結局當然是雙贏。
這幾天,金融時報、路透社和華爾街日報都炸鍋了,紛紛報道沙特正考慮將股權售予中國國企的消息,甚至一度盛傳中石油和中石化參與的中資財團的動議是收購5%股權。要知道,沙特政府拿出來上市的就是5%的股權!
換句話說,這些消息之所以生動形象,是因為國際媒體為中國包圓拿走阿美上市股權的可能恐慌起來。如果成真,這就讓歷史上最大IPO的局勢天翻地覆了。
其實,神經過敏的外國人在剩下的時候就開始炒作這一點了,只不過由于當時沙特的主要精力還在推高沙特阿美的市值,以及撩全球各大證券交易所上,誰都沒有當真。這次為什么引起軒然大波呢?因為金融時報說自己打入了沙特內部,發現參與IPO的投行有一個備份計劃……
這個計劃,就是在沙特無法繼續推進沙特IPO,說白了就是估值很難達到2萬億美元的時候,抱緊中國的大腿——讓中國伙伴成為沙特阿美的基石投資者,當然也不排除繼續在沙特證券交易所上市,也不耽誤在其他交易所掛牌。
對我國來說,拿下沙特阿美的股權有天大的好處。近期我國企業趁著油價低迷全球收購,在拿下俄羅斯石油公司的股權之后,在收購沙特阿美的股權也是順理成章。畢竟沙特和俄羅斯是我國主要原油進口來源,用股權保證能源安全是完美的手法。
更何況,股權轉移的同時還可以附加油價優惠,嘉能可就在俄油股權交易中占了大便宜。即便每桶原油便宜1美元,按照現在的進口規模也能每年節省30多億美元,而全額收購5%股權的開銷也不過是1000億美元,握在手里還不會貶值的那種。
而對沙特來說,最大的好處,就是直接為沙特阿美的市值設定了一個基準價。即便是私下交易不需要透露成交價格,但是中國的存在也可以為沙特背書。而如此大單不可能僅限于阿美公司本身,沙特很有可能得到我國對其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的支持。沙特基建糟糕是其經濟轉型的重大障礙,而中國“基建狂魔”的名號絕不是浪來的。
畢竟就連沙特自己都說,沙特阿美的IPO不僅僅美元意義上的——沙特根本不是想要錢。沙特兜里還有大量的外匯儲備,在國際市場上發行幾十億美元的債券利率都很公允。所以這次有鼻子有眼的消息,成真的話真讓人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