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只有像陳勝、諸葛亮這樣的農民伯伯才重視冬至嗎?其實在皇室貴胄眼中,冬至更是舉足輕重。歷代都有皇帝在冬至時節,代表萬民蒼生,向上天祈求天下安泰、萬物豐收。這就是祭天。
說到冬至,便不得不提到一位布衣出身的皇帝,朱元璋。他對冬至的重視,可不是其他皇帝可以比的。
作為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工作狂,經常自己一個人批閱奏折到深夜,奏折就像強運的手牌,一張接著一張。
不僅如此,朱元璋還要拉著大臣陪自己加班。君讓臣加班,臣不得不加,但總是黑著眼眶、紅著眼睛也不是誰都能受得了啊。
于是,朱元璋制定了一個新的休假制度,一年休息三天,分別是春節、冬至和朱元璋本人的生日。可見,對于朱元璋來說,冬至和春節、自己生日一樣重要!
所以朱元璋這皇帝當得老辛苦了,天不亮就得起床,然后一直忙到半夜才能睡,還只能在生日、春節和冬至可以休息一下。
小師弟
既然平時這么辛苦,趁著冬至祭天大典吃吃喝喝放松一下,不是挺好的嗎?
NO!
小師妹
皇帝祭天哪像我們現在這么簡單,吃頓餃子就算過了!當然,也不是隨便準備些祭品燒柱香就可以了。冬至祭天之前,要進行大量的準備工作,涉及到各個有關部門,內容主要包括擇日、齋戒、習儀等。
小師弟
擇日、齋戒不是蠻簡單的嗎?
NO!NO!
小師妹
祭天之前,不僅要讓官員查閱黃歷千挑萬選個好日子,還要進行齋戒儀式,但是齋戒絕不是大家印象中吃個素菜就完了。在古代,齋戒包括沐浴更衣、出宿外舍、不飲酒、不食葷腥、不吊喪、不聽樂、不理刑名等,換句話說,就是不僅不能喝酒吃肉,還不能出門玩耍!
過個節換身新衣可以理解,不食葷腥也是意料之中,畢竟是齋戒。可怕的是居然禁止娛樂活動,這不是過節,是在和自己過不去吧……
小師弟
那么接下來就是祭天了吧?
NO!NO!NO!
小師妹
你以為后面就直接進入正題,祭天啦?想的太簡單了!在舉行正式祭禮之前還需要彩排以及準備很多物品噠~
祭禮的排練,一般是在正式祭祀前的三天或者兩天舉行,確保在正式祭祀的時候,每個環節都不會出差錯。而朱元璋還要親自去查看祭祀的牲畜等用品,是否種類齊全,是否品相完整等等,之后還要派大臣每天視察,真是一點都不得掉以輕心。
另外,還要請出祖宗的牌位,祭天的同時,也把這風調雨順的盛世情形告知祖宗。
經過一系列繁雜的準備,才能進入正式的祭天禮。
小師弟
終于進入正式祭天了,可以放心了!
NO!NO!NO!NO!
小師妹
作為國家大祀之首,祭天禮十分復雜,需要宣讀長長的祝文,單單是獻酒的環節就要五個流程,光是想想都覺得累。可想而知,冬至祭天對于古人來說有多重要,太祖皇帝真是連一個假期都不能優哉游哉地度過呀!
冬至祭天盛行于唐宋,到了明清時期變得越加隆重,天壇便是明清時期皇帝進行冬至祭天的場所。逐漸地,民間也開始有了冬至祭祖的習俗。不過,不論是官方還是民間,祭祖祭天都表達了告知祖先,祈求豐衣足食的樸素愿望。
就算是朱元璋這樣的大忙人,都會在冬至放一下假,學業工作繁忙的英雄迷們,也要記得在冬至的時候早點休息,和家人朋友吃個餃子湯圓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