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省耕地流轉率45%,這一比例與我省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與農情相適應。
——土地流轉趨于理性,適度規模成為共識,小農戶家庭經營占比高是我省的基本農情
青壯勞力進城,規模種植興起,還有多少地由農戶自己種?
帶著這個問題,12月12日,記者來到績溪縣華陽鎮郎家溪村。天氣晴好,冬陽煦暖。這里是黃山余脈,村四周山色蒼郁。村口山谷間,層層落落的農田種滿了油菜,翠綠喜人。
“郎家溪村1600多人,耕地300多畝,林場2萬多畝,主要是茶園和山核桃。”村書記陸富強向記者介紹村情?!按謇锎髴舳嗖欢??”記者問?!皼]有大戶,土地零碎不好種?!?/p>
績溪是山區縣,有耕地約13萬畝,農村人口15萬人?!吧蕉?,300畝成片的耕地就算很大了?!笨兿h農委種植業局局長程春笑著說,因為不利于規模經營,所以流轉率不高,約三成,“郎家溪村這種情況很普遍”。
“這兩年流轉發展快不快?”記者問。
“以前快,現在比較平穩。”程春認為,水利條件好、適合規模經營的耕地基本流轉完了,剩下的不是偏遠就是地塊小,很難包出去。
江淮之間又是什么情況?
12月5日,記者來到鳳臺縣楊村鎮中塘村。“老公在外打工,孩子上學走不開,我在家種10多畝地。”村民米俠說。村書記張立青介紹,村里耕地流轉率不到兩成,絕大部分是家庭經營?!叭h耕地近80萬畝,流轉率25%。”據鳳臺縣農委總農藝師楊平路觀察,近年種糧效益下滑,退租時有發生。
再往北,進入黃淮海平原,田野里到處是嫩綠的冬小麥。蕭縣是農業大縣,耕地146萬畝,農業人口130多萬人。據縣農委副主任徐驊透露,耕地流轉率近兩年穩定在30%左右。另一農業大縣太和縣,有耕地183萬畝,流轉率為37%。
記者了解到,由于平原易于機械化作業,前些年阜陽、宿州、亳州等地出臺許多政策推動土地集中。但近年來情況在改變。一方面承包費普遍比較高,種糧效益不理想,大戶越來越理性;另一方面政府對適度規模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總體看,我省人多地少,現代農業水平不高,城鎮吸納就業能力有限。省農委經管處調研員秦仲華認為:“目前全省耕地流轉率為45%。這一比例與我省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與農情相適應。”
記者了解到,2013年,全省承包耕地面積在萬畝以上的有23戶,到今年只剩7戶。與此相反,面積在300畝至500畝的一直在穩步增長。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采訪中,有許多農業干部反映,隨著對農業農村問題認識的逐步深化,對小農經營的看法也在變化。一方面,種地依然是許多農民的生活方式,特別是對留守婦女和老人。另一方面,許多務工農民若干年后還將返鄉,務農將是他們的歸宿。穩定家庭經營,意味著農業生產和農村社會穩定有基礎。
“相當長的時期內,家庭經營仍會占大多數?!鼻刂偃A說。
“與規模經營相比較,家庭經營成本低,風險小,也更加穩定。近幾年糧食效益下滑,這個優勢更加明顯?!鼻刂偃A表示。
不過,小農戶經營也存在明顯短板,與現代農業要求格格不入。
“除草劑用多了土壤有殘留,不擔心嗎?”記者問米俠。
“我就種這點地,沒那么多講究。”
“土越種越薄,怎么不用點有機肥?!?/p>
“太貴。等到女兒畢業后我就不種了。”
如何揚長避短,處理好小農生產與適度規模經營之間的關系,將小農經營納入現代生產方式,是緊迫和重大的課題。
?如果陳老板搞個基地帶著種,再訂個合同包收購,肯定種。
——既要給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加燃料”,讓它們成為現代農業主力軍,也要密切利益聯結,讓它們成為帶動小農戶的“火車頭”
1969年,群山中的績溪縣中巧村,第一座“三線”工廠開建。這一年,胡永正在這里出生。
40多年后的今天,廢棄多年的廠房在胡永正手里重生,成了頗具規模的香菇基地。
12月12日下午,記者來到中巧村,一座廠房改造的加工廠已經竣工?!把b了一臺空氣能烘干機,每天能烘5000斤香菇?!焙勒钢k公區說,以后這里是電商事業部,干香菇從網上賣。
眼前,現代化的辦公桌椅、電腦、乳白色的百葉窗與斑駁古老的墻體形成奇妙的對比。
“早想搞副業,但不懂技術。胡老板搞合作社我就加入了。今年從社里拿了1萬多棒菌棒,香菇采了還賣給胡老板,不費神?!贝迕裨S云峰說。
在接種車間,一根根塑料薄膜包起來的菌棒正在發酵?!敖拥煤茫苫盥视芯懦梢陨?;不好的話不到一半,肯定虧。”胡永正說,種香菇10多年,技術有把握,而且有固定銷售渠道。現在,中巧食用菌種植合作社已有會員80多戶。
重生的不僅僅是舊廠房。因為有了帶頭人,農業結構蛻變,閉塞的村落正成長為香菇專業村。
小農戶和現代農業如何有機銜接?12月1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工程,扶持一二三產業融合、適度規模經營多樣、社會化服務支撐、與“互聯網+”緊密結合的各類新型主體,更好帶動小農生產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發揮好新型經營主體的帶動作用,提升小農戶的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拓展小農戶的生產經營空間。”省農委種植業局副局長吳志偉說。
如何帶?“關鍵靠利益紐帶。”吳志偉說。
稻子收上來有段時間了,還沒販子到村里收,農民邵永芝有些著急了。
鳳臺縣是優質糯稻產區,邵永芝所在的中塘村也不例外?!坝袝r行情好有時差,但沒像今年這么差?!鄙塾乐ズ芗{悶,咋突然不行了?
“一點不突然,兩三年前就很明顯了。”12月5日下午,鳳臺縣楊村鎮農盼水稻機插服務社辦公室里,邵永芝和陳傳安在拉呱。“匯總訂單發現糯稻面積增長特別快,很多不產糯稻的都在搞,我判斷行情快不行了?!标悅靼舱f。
“你是能人嘛,你懂得多,我們婦女只知道種地?!鄙塾乐ゲ缓靡馑嫉匦α?。
“我到村里宣傳了啊!跟你們說換南粳9108,這個米質好,價格高?!标悅靼矁墒忠粩偅盒麄靼雮€月一粒種子沒賣掉。
“這么好的米,咋不種?”記者問。
“村里沒人種,沒底?!鄙塾乐フf,南粳9108好是好,但種不好產量低咋辦?沒人收咋辦?“如果陳老板搞個基地帶著種,再訂個合同包收購,肯定種?!?/p>
但陳傳安不具備這樣的實力,沒有加工廠,和農戶也沒有以訂單農業的形式搞合作。主體不強,利益聯結不夠緊密,市場信號沒能帶動中塘村的結構調整。
在吳志偉看來,未來不僅要加強扶持新型主體,更要注重利益聯結,特別是把新型經營主體對小農戶的帶動作為扶持政策的重要衡量標準。“要高度重視帶動機制是否合理,是否可以促進小農戶發展?!眳侵緜ケ硎尽?/p>
從實際情況看,資本下鄉也在擠壓小農戶生存空間,一些公司進入鄉村以后,大量流轉土地,實施規?;洜I,使周邊的小農戶很難生存。
“我們特別注意到這個問題,要求土地合作社禁止工商資本入股,保護小農利益?!毙旌2ㄕf。在黟縣,他經營的友農生態農業公司短短4年時間已建立7000畝基地,領建7個土地合作社,整村推進,用現代農業手段迅速取代傳統耕作方式。“未來將成為優質安全農產品生產方案的解決者。”徐海波躊躇滿志。
農業是藍海。放眼全省,先行者正緊鑼密鼓布局未來,小農戶期待跟隨新主體,真正參與到現代農業經營中去。
?這樣托管跟自己種一樣,省勁還多掙錢,確實是個好辦法。
——以產業為基礎,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機制越靈活,服務能力越強,家庭經營就越得益,現代農業步伐就越快
太和縣耕地流轉率37%,但規模經營比重64%,這是為何?
“規模經營有多種形式,不一定非把耕地流轉到大戶手里。”省農委種植業局主任科員曹高飛介紹,當前很多農戶種地是交給服務社搞。這種托管服務在我省發展很快,既穩定家庭,也讓小農戶享受到現代農業生產方式的便利。
在曹高飛看來,小農戶在技術、資金、設備上有著天然弱勢,但通過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可以彌補,同樣可以實現集約化和專業化。
在宿州市埇橋區,托管正在與互聯網融合,形成“聯合種植,分戶管理”的新模式,受到農民歡迎。
40多歲的李懷登,是宿州市埇橋區楊莊鄉鄭樓村農民,常年在外打工,家有耕地20多畝。2016年秋種起,他把地托管給村里“能人”岳喜梅。
“今年一季麥、一季玉米,買種子化肥、播種打藥管理收割都交給岳喜梅負責的‘農協聯社’,比原來省勁多了。”電話里,李懷登說他人正在徐州建筑工地,過去農忙都要回家,“今年一年我就賣糧食回去兩趟” 。
除了省勁,還節本增效。李懷登說,兩季下來每畝能省50多塊錢。收了糧食也交給岳喜梅,價格也高點。算下來一畝地一年多掙200多塊錢。
既然外出務工,為什么不把地包出去?李懷登說,相比承包費,自己種能多掙點,一畝大概多300塊錢,20多畝地就是五六千塊錢,“這樣托管跟自己種一樣,省勁還多掙錢,確實是個好辦法”。
像岳喜梅這樣的“能人”負責的“農協聯社”,宿州八保田協同作業農服公司已發展100多個,服務農戶近3萬戶,土地托管服務面積30多萬畝。
八保田公司負責人陳彥介紹,公司在農村“發現能人、提高能人、調動能人”,建設由能人主導的“農業產供銷信協同作業聯合發展合作社”,即“農協聯社”?!耙运鼮槠脚_,向上通過互聯網整合各類農事服務和農資,向下服務帶動農民全程托管?!标悘┱f。
“聯合種植,分戶管理”,在實現連片種植的同時,仍然保留了小農戶家庭經營的獨立性。
當前,我省正加快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新機制,大力培育發展多元服務主體,加快構建公益性服務與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與綜合服務相協調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12月1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落實財政扶持、稅費減免、設施用地、電價優惠等政策,重點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農產品加工,對深耕深松、機播機收、疫病防治等生產服務給予補助。
“越是小戶耕地越分散,面積小,周邊道路等設施差,服務起來很困難?!标悅靼舱f起一件事:有一年給兩畝地插秧,田間泥巴路積水不能走,冒險涉水插秧機陷進去,又找了拖拉機才拖出來。最后只好走旁邊田里過去,回頭再把損壞的秧免費給重插,一來一去賠了好幾百塊錢。
“現在簽訂單前我都要實地看,不具備條件的只好放棄,農民利益也受損?!标悅靼步ㄗh,一是要加強道路水利設施建設,保障機械通行;二是發揮村組織作用,組織農戶與服務社對接,提高服務效率。
基層農技服務能力要升級?!皽y報方式落伍,跟不上形勢?!兵P臺縣植保站副站長高礦反映,當前病蟲害的測報還是延續幾十年的人工進田方式,勞動量大,反應速度慢。以前病蟲害單一,現在作物結構復雜,播種方式也多,病蟲害情況也越來越復雜,“到了充實力量、更新手段的時候了?!?/p>
體系越健全,機制越靈活,社會化服務能力越強,家庭經營就越得益,現代農業步伐就越快。
?這個技術含量高,效益也高。合作社負責人愿意傳授技術,我也想試試看可行。
——提升小農戶競爭力,不能僅靠政策支持和龍頭帶動,還要提升農民素質,培育內生動力
時近冬至,宿州市永鎮鄉關湖村塑料大棚里,甜葉菊一片翠綠?!斑@是育苗用的,這個季節的苗成活率低,長出來的要用鐮刀給割掉,保留根部。等到農歷正月后發出來的芽扦插,才能作為種苗對外賣。”農民張瓊說得頭頭是道。
因為有一家實力較強的甜葉菊合作社,關湖村一帶種植甜葉菊的很多,張瓊就是跟著合作社種了快10年。往年都是購買種苗回來種,然后把葉子和種子賣回給合作社。今年第一次,張瓊搞起了種苗繁育。
“這個技術含量高,效益也高。合作社負責人愿意傳授技術,我也想試試看可行?!睆埈傉f,如果能掌握種苗繁育技術,以后就把這個當主要事業來做,闖出個名堂。
像所有熱愛生活的人一樣,千千萬萬的小農戶對現代農業科技充滿渴求,希望掌握新技術、新模式,提高農業效益,增收致富。
記者了解到,目前面向農民的培訓都有一定門檻,對象一般都是大戶、家庭農場,一對一培訓小農戶并不現實。此外,各級農技服務機構也基本如此。“對小農戶只能‘以點帶面’,在村里培養科技示范戶,發揮好各類新型經營主體的輻射帶動作用。”無為縣襄安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陳先國說。
如何放大示范效應?陳先國熟悉基層情況,他說村里現在種地的都是老人和婦女,接受能力差。如果集中在教室里講理論,一點效果也不會有。因此,建議多搞操作性的培訓,比如根據關鍵農時安排田間學校,邊操作邊講解。比如利用龍頭企業搞“帶動”式培訓,或者組織農民到高產創建示范片、標準化養殖小區、現代農業園區參觀實訓,增強培訓的實效性。
提升小農戶,還要圍繞農業生產的方方面面深化改革,提供更多更實用的服務。當前,農民融資難、貸款難的問題突出,真正面向小農戶的金融服務很少,需要積極發展農業普惠式金融。
在楊村鎮,邵永芝告訴記者,最近幾年效益不好,很大程度是因為年成不好,自然災害多。
“不是有農業保險嗎?”記者問。
“我今年一年都沒買?!?/p>
“那為啥?”記者很詫異。
“農業保險不管用,賠償太低,賠付也不及時。原先剛推廣的時候很歡迎,都買。但后來發現跟想的不一樣,很多人就不買了?!鄙塾乐フf。
記者了解到,因為種種原因,在一些地方農業保險流于形式,沒有發揮應有作用。采訪中談到農業保險,往往是村鎮干部說“買保險了”,村民卻面面相覷,不知道有這回事。需要針對小農生產的需要,進一步優化農業保險。
除了政策和技術,采訪中記者發現農民對電子商務的興趣日益濃厚。
碭山自古有“梨都”稱號,但因為交通不便,市場閉塞,千家萬戶分散種植,常出現滯銷難題。電商改變了這一切。
2015年,碭山縣開始開展電商知識“掃盲”,自上而下,自老及幼。這一年碭山共培訓電商學員12000多人次,尤其把貧困村青年、殘疾人列為重點培訓對象。2016年上半年,又培訓電商學員6000余人次。去年,碭山網上農產品銷售額達37.3億元,成為全國縣級農產品電商銷售第一大縣。
“過去農民賣梨要找販子,現在坐在電腦前接單子,等著快遞上門發貨。電商讓小農戶順利接入大市場,值得推廣?!笔∞r經學會會長胡桂芳建議,要優化電商發展環境,大力推進網絡建設,加快快遞物流、第三方倉儲、生產包裝等產業鏈的基礎設施建設,激勵企業參與打造完善的縣級電商服務中心、村(鎮)電商服務站建設,實施更多實用性的電商培訓,讓更多小農戶會用信息技術,駛上致富“快車道”。
記者:史力 馮珉 田婷
?編輯:陳樹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