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呂思勉:論宗教
宗教的信仰,是不論那一個民族都有的。在淺演之時固然,即演進較深之后,亦復如此。這是因為:學問之所研究,只是一部分的問題,而宗教之所欲解決,則為整個的人生問題。宗教的解決人生問題,亦不是全不顧知識方面的。他在感情方面,固然要與人以滿足。在知識方面,對于當時的人所提出的疑問,亦要與以一個滿意的解答。所以一種宗教,當其興起之時,總是足以解決整個人生問題的。但既興起之后,因其植基于信仰,其說往往不易改變;而其態(tài)度亦特別不寬容;經(jīng)過一定時期之后,遂成為進化的障礙,而被人斥為迷信。

宗教所給與人的,既是當下感情上和知識上的滿足,其教義,自然要隨時隨地而異。一種宗教,名目未變,其教義,亦會因環(huán)境而變遷。原始的人,不知道自然界的法則。以為凡事都有一個像人一般的東西,有知識,有感情,有意志,在暗中發(fā)動主持著。既不知道自然界的法則,則視外界一切變化,皆屬可能。所以其視環(huán)境,非常之可畏怖。而其視其所祈求的對象,能力之大,尤屬不可思議。有形之物,雖亦為其所崇拜,然其所畏怖而祈求的,大概非其形而為寓于其中的精靈。無形可見之物,怎會令人深信不疑呢?原來古人不知道生物與無生物之別,更不知道動物與植物、人與動物之別,一切都看做和自己一樣,而人所最易經(jīng)驗到而難于解釋的,為夢與死。明明睡在這里沒有動,卻有所見,有所聞,有所作為;明明還是這個人,而頃刻之間,有知已變?yōu)闊o知了;安得不相信人身之中,別有一物以為之主?既以為人是如此,就推之一切物,以為都是如此了。這是我們現(xiàn)在,相信人有靈魂;相信天地、日月、山川等,都有神為之主;相信老樹、怪石、狐貍、蛇等等,都可以成為精怪的由來。雖然我們現(xiàn)在,已知道自然界的法則了;知道生物與無生物、動物與植物、人與其他動物之別了;然此等見解,根株仍未拔盡。

人類所崇拜的靈界,其實是虛無縹緲的,都是人所想像造作出來的。所以所謂靈界,其實還是人間世界的反映。人類社會的組織變化了,靈界的組織,也是要跟著變化的。我們現(xiàn)在所看得到的,其第一步,便是從部族時代進于封建時代的變化。部族的神,大抵是保護一個部族的,和別一個部族,則處于敵對的地位。所以《左氏》僖公十年說:“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孔子也說:“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論語·為政》。到封建時代,各個神靈之間,就要有一個聯(lián)系。既要互相聯(lián)系,其間自然要生出一個尊卑等級來。在此時代,宗教家所要做的工作就是:(一)把神靈分類。(二)確定每一類之中及各類之間尊卑等級的關系。我們在古書上看得見的,便是《周官》大宗伯所分的(一)天神,(二)地祇,(三)人鬼,(四)物魅四類。四類相互之間,自然天神最尊,地祇次之,人鬼次之,物魅最下。天神包括日月、星辰、風雨等。地祇包括山岳、河海等。但又有一個總天神和總地祇。人鬼:最重要的,是自己的祖宗。其余一切有功勞、有德行的人,也都包括在內。物魅是列舉不盡的。天神、地祇、人鬼等,都是善性居多。物魅則善惡無定。這是中國人最普通的思想,沿襲自幾千年以前的。宗教發(fā)達到這一步,離一般人就漸漸的遠了。“天子祭天地,諸侯祭其境內名山大川,”《禮記·王制》。和一般人是沒有關系的。季氏旅于泰山,孔子就要譏其非禮了,《論語·八佾》。何況平民?昊天上帝之外,還有主四時化育的五帝:東方青帝靈威仰,主春生。南方赤帝赤熛怒,主夏長。西方白帝白招拒,主秋成。北方黑帝汁光紀,主冬藏。中央黃帝含樞紐,則兼主四時化育。每一朝天子的始祖,據(jù)說實在是上帝的兒子。譬如周朝的始祖后稷,他的母親姜嫄,雖說是帝嚳之妃,后稷卻不是帝嚳的兒子。有一次,姜嫄出去,見一個大的足印。姜嫄一只腳,還不如他一個拇指大。姜嫄見了,覺得奇怪。把自己的腳,在這足印里踏踏看呢。一踏上去,身體就覺得感動。從此有孕了。生了一個兒子,就是后稷。又如商朝的始祖契。他的母親簡狄,也是帝嚳之妃,然而契也不是帝嚳的兒子。簡狄有一次,到河里去洗澡,有一只玄鳥,掉下一個卵來。簡狄取來吞下去,因此有孕了。后來就生了契。這個謂之“感生”。見《詩·生民》及《玄鳥》。《史記·殷周本紀》述契,后稷之生,即系《詩說》。《周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鄭玄謂天有六,即五帝和昊天上帝燿魄寶。可看《禮記·祭法疏》,最簡單明了。五帝之名,雖出緯候,然其說自系古說。所以《禮記·禮運》:“因名山以升中于天,因吉土以饗帝于郊”已經(jīng)把天和帝分說了。契稷等因系上帝之子,所以其子孫得受命而為天子。按諸“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之義,自然和平民無涉的,用不著平民去祭。其余如“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為風雨,見怪物。”而且是“民所取材用”的,《禮記·祭法》。雖和人民有關系。然因尊卑等級,不可紊亂之故,也就輪不著人民去祭了。宗教發(fā)達到此,神的等級愈多,上級的神威權愈大,其去一般人卻愈遠,正和由部族之長,發(fā)展到諸侯,由列國并立的諸侯,進步到一統(tǒng)全國的君主,其地位愈尊,而其和人民相去卻愈遠一樣。

人,總是講究實際的。所敬畏的,只會是和自己切近而有關系的神。日本田崎仁義所著《中國古代經(jīng)濟思想及制度》說:古代宗教思想,多以生物之功,歸之女性;又多視日為女神。中國古代,最隆重的是社祭。《禮記·郊特牲》說:“惟為社事,單出里。惟為社田,國人畢作。惟社,丘乘共粢盛。”單同殫。而這所謂社,則只是一地方的土神,據(jù)《禮記·祭法》,王、諸侯、大夫等,均各自立社。并不是與天神相對的后土。《易經(jīng)·說卦傳》:離為日,為中女。《山海經(jīng)》和《淮南子》,以生日馭日的羲和為女神。《山海經(jīng)·大荒南經(jīng)》:“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羲和,方浴日于甘淵。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淮南子·天文訓》:“至于悲泉,爰止其女,爰息其馬,是謂縣車。”而《禮記·郊特牲》說,郊之祭,乃所以迎“長日之至”。可見以郊祭為祭天,乃后起之事,其初只是祭日;而祭日與祭社,則同是所以報其生物之功。后來雖因哲學觀念的發(fā)達,而有所謂蒼蒼者天,摶摶者地,然這整個的天神和整個的地神,就和人民關系不切了,雖沒有政治上“天子祭天地”的禁令,怕也不會有什么人去祭他的。日月星辰風雨等,太多了,祭不勝祭;亦知道其所關涉者廣,用不著一地方去祭他。只有一地方的土神,向來視為于己最親的,其祭祀還相沿不廢。所以歷代以來,民間最隆重的典禮是社祭,最熱鬧的節(jié)場是作社。還有所謂八蠟之祭,是農(nóng)功既畢之后,舉凡與農(nóng)事有關之神,一概祭饗他一次。見《郊特牲》。又古代視萬物皆有神,則有所謂中霤,有所謂門,有所謂行,有所謂戶,有所謂灶,均見《祭法》。此等崇拜,倒也有殘留到后世的。又如古代的司命,是主人的生死的。司命亦見《祭法》。《莊子·至樂》云:“莊子之楚,見髑髏而問之。夜半,髑髏見夢。莊子曰:吾使司命復生子形,為子骨肉肌膚,”知古謂人生死,皆司命主之。后世則說南斗主生,北斗主死,所以南北斗去人雖遠,倒也有人崇拜它。諸如此類,悉數(shù)難終。總之于人有切近的關系的,則有人崇拜,于人無切近的關系的,則位置雖高,人視之,常在若有若無之間。現(xiàn)在人的議論,都說一神教比多神教進化,中國人所崇拜的對象太雜,所以其宗教,還是未甚進化的。其實不然。從前俄國在專制時代,人民捐一個錢到教堂里去,名義上也要以俄皇的命令允許的。這和佛教中的阿彌陀佛有一個人皈依他,到臨死時,佛都自己來接引他到凈土去一樣。中國的皇帝,向來是不管小事的,所以反映著人間社會而成的靈界組織,最高的神,亦不親細務。假使中國宗教上的靈界組織,是以一個大神,躬親萬事的,中國人也何嘗不會專崇拜這一個神?然而崇拜北斗,希冀長生,和專念阿彌陀佛,希冀往生凈土的,根本上有什么區(qū)別呢?若說一神教的所謂一神,只是一種自然力的象征,所以崇拜一神教的,其哲學上的見地,業(yè)已達于泛神論了,要比多神教高些。則崇拜一神教的,都是當他自然力的象征崇拜的么?老實說:泛神論與無神論,是一而二,二而一的。真懂得泛神論的,也就懂得無神的意義,不會再有現(xiàn)在某些宗教家的頑固見解了。

較神的迷信進一步的,則為術。術數(shù)兩字,古每連稱,其實兩者是不同的,已見上章。術之起源,由于因果的誤認。如說做一個木人,或者束一個草人,把他當做某人,用箭去射他,就會使這個人受傷。又如把某人貼身之物,加以破壞,就能使這個人受影響之類。萇弘在周朝,把貍首象征不來的諸侯去射他,以致為晉人所殺。見《史記·封禪書》。豫讓為趙襄子所擒,請襄子之衣,拔劍三躍而擊之,衣盡出血,襄子回車,車輪未周而亡。就是此等見解。凡厭勝咒詛之術,均自此而出。又有一種,以為此地的某種現(xiàn)象,與彼地的某種現(xiàn)象;現(xiàn)在的某種現(xiàn)象,和將來的某種現(xiàn)象;有連帶關系的。因欲依據(jù)此時此地的現(xiàn)象,以測知彼時彼地的現(xiàn)象。是為占卜之術所自始。此等都是所謂術。更進一步則為數(shù)。《漢書·藝文志》說形法家之學道:“形人及六畜骨法之度數(shù),器物之形容,以求其聲氣貴賤吉兇,猶律有長短,而各征其聲,非有鬼神,數(shù)自然也。”全然根據(jù)于目可見、身可觸的物質,以說明現(xiàn)象的原因,而否認目不可見的神秘之說,卓然是科學家的路徑。惜乎這種學派中人,亦漸漸的枉其所信,而和術家混合為一了。《漢志·術數(shù)略》,共分六家:曰天文。曰歷譜。曰五行。曰蓍龜。曰雜占。曰形法。蓍龜和雜占,純粹是術家言。天文、歷譜、五行、形法都饒有數(shù)的意味,和術家混合了,為后世星相之學所自出。

中國古代所崇拜的對象,到后世,都合并起來,而被收容于道教之中。然所謂道教,除此之外,尚有一個元素,那便是神仙家。當春秋戰(zhàn)國時,就有所謂方士者,以不死之說,誑惑人主。《左氏》昭公二十年,齊景公問于晏子,說“古而無死,其樂何如”?古代無論哲學,宗教,都沒有持不死之說的,可見景公所問,為受神仙家的誑惑了。此后齊威宣王,燕昭王亦都相信他。見于《史記·封禪書》,而秦始皇、漢武帝信之尤篤,其事為人人所知,無煩贅述了。事必略有征驗,然后能使人相信。說人可不死,是最無征驗的。齊景公等都系有為之主,何以都為所蠱惑呢?以我推測,因燕齊一帶,多有海市。古人明見空中有人物城郭宮室,而不知其理,對于神仙之說,自然深信不疑了。神仙家,《漢志》列于方技,與醫(yī)經(jīng)、經(jīng)方、房中并列。今所傳最古的醫(yī)書《素問》,中亦多載方士之言。可見方士與醫(yī)藥,關系甚密。想藉修煉、服食、房中等術,以求長生,雖然誤繆,要不能視為迷信。然此派在漢武時,就漸漸的和古代的宗教混合了。漢武時,所謂方士,實分兩派:一派講煉丹藥,求神仙,以求長生。一派則從事祠祭以求福。其事具見于《史記·封禪書》、《漢書·郊祀志》。《郊祀志》所載各地方的山川,各有其當祭之神,即由獻其說的方士主持。此乃古代各部族的宗教,遺留到后世的。《山海經(jīng)》所載,某水某山有某神,當用何物祠祭,疑即此等方士所記載。此派至元帝后,多被廢罷;求神仙一派,亦因其太無效驗,不復為時主所信;乃轉而誑惑人民。其中規(guī)模最大的,自然是張角。次之則是張魯。他們也都講祠祭。但因人民無求長生的奢望,亦無煉金丹等財力,依《抱樸子》講,當時方士煉丹,所費甚巨。葛洪即自憾無此資財,未能從事。所以不講求神仙,而變?yōu)橐苑渲尾×恕7渲尾。词亲S芍g,亦古代醫(yī)術中的一科。其牽合道家之學,則自張魯使其下誦習老子五千言始。張魯之道,與老子毫無干涉,何以會使人誦習老子呢?依我推測,大約因漢時以黃老并稱,神仙家自托于黃帝,而黃帝無書,所以牽率及于老子。張魯?shù)鹊淖诮蹋泻卫碚摽芍v?不過有一部書,以資牽合附會就夠了,管什么實際合不合呢?然未幾,玄學大興,老子變?yōu)闀r髦之學,神仙家誑惑上流社會的,亦漸借其哲理以自文。老子和所謂方士,所謂神仙家,就都生出不可分離的關系來了。此等雜多的迷信,旁薄郁積,畢竟要匯合為一的。享其成的,則為北魏時的寇謙之。謙之學張魯之術,因得崔浩的尊信,言于魏明元帝而迎之,尊之為天師,道教乃成為國家所承認的宗教,儼然與儒釋并列了。此事在民國紀元前一千四百八十九年,公元423年。劉宋少帝景平元年,魏明元帝泰常八年。后世談起道教來,均奉張陵為始祖。陵乃魯之祖父。據(jù)《后漢書》說:陵客蜀,學道于鵠鳴山中。受其道者,輒出米五斗,故謂之米賊。陵傳子衡,衡傳于魯。然其事羌無證據(jù)。據(jù)《三國志注》引《典略》,則為五斗米道的,實系張脩。脩乃與魯并受命于劉焉,侵據(jù)漢中,后來魯又襲殺脩而并其眾的。魯行五斗米道于漢中,一時頗收小效。疑其本出于脩,魯因其有治效而沿襲之,卻又諱其所自出,而自托之于父祖。歷史,照例所傳的,是成功一方面的人的話,張陵就此成為道教的始祖了。

從外國輸入的宗教,最有權威的,自然是佛教。佛教的輸入,舊說都以為在后漢明帝之世。說明帝夢見金人,以問群臣,傅毅對以西方有圣人,乃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使于天竺。得佛經(jīng)四十二章,及釋迦立像,與沙門攝摩騰、竺法蘭,以白馬負經(jīng)而至。因立白馬寺于洛城西。此乃因其說見于《魏書·釋老志》,以為出于正史之故。梁啟超作佛教之初輸入,考此說出于西晉道士王浮的《老子化胡經(jīng)》,其意乃欲援釋入道,殊為妖妄。然《魏書》實未以金人入夢,為佛教入中國之始。據(jù)《魏書》之意,佛教輸入,當分三期:(一)匈奴渾邪王降,中國得其金人,為佛教流通之漸。(二)張騫至大夏,知有身毒,行浮屠之教。哀帝元壽元年,博士弟子秦景憲,受大月氏使伊存口授浮屠經(jīng)。(三)乃及明帝金人之夢。金人實與佛教無涉。大月氏使口授浮屠經(jīng),事若確實,當可稱為佛教輸入之始。元壽元年,為民國紀元前一千九百十三年,即西歷公元前2年。然則佛教輸入中國,實在基督誕生后兩年了。基督降生,在紀元前4年。西人因紀年行用已久,遂未改正。據(jù)《后漢書》所載,光武帝子楚王英業(yè)已信佛,可見其輸入必不在明帝之世。秦景憲與秦景,當即一人。此等傳說中的人物,有無尚不可知,何況確定其名姓年代?但大月氏為佛教盛行之地;漢與西域,交通亦極頻繁;佛教自此輸入,理有可能。梁啟超以南方佛像涂金;《后漢書·陶謙傳》,說謙使笮融督廣陵,下邳,彭城運糧,融遂斷三郡委輸,大起浮屠寺,作黃金屠像;疑佛教本自南方輸入。然此說太近臆測。即謂其系事實,亦不能斷定其輸入在北方之先。梁氏此文,破斥舊說之功甚大,其所建立之說,則尚待研究。柳詒征《梁氏佛教史評》,可以參看。佛教的特色在于(一)其說輪回,把人的生命延長了,足以救濟中國舊說,(甲)限善報于今世及其子孫,及(乙)神仙家飛升尸解等說的太無征驗,而滿足人的欲望。(二)又其宗旨偏于出世,只想以個人的修養(yǎng),解脫苦痛,全不參加政治斗爭。在此點,佛教與張角、張魯?shù)龋蟛幌嗤K圆粸檎蝿萘λ輾垼礊槠渌鲋病#ㄈ┲袊菚r,尚缺乏統(tǒng)一全國的大宗教。一地方一部族之神,既因其性質偏狹而不適于用,天子所祭的天地等,亦因其和人民相去遠了,而在若無若有之間。張角、張魯?shù)鹊淖诮踢\動,又因其帶有政治斗爭性質;且其教義怕太淺,而不足以饜上中流社會之望;并只適于秘密的結合,而不宜于平和的傳布;不能通行。只有佛教,既有哲理,又說福報,是對于上中下流社會都適宜的。物我無間,冤親平等,國界種界尚且不分,何況一國之中,各地方各民族等小小界限?其能風行全國,自然無待于言了。至佛教的哲理方面,及其重要宗派,上章已略言之,今不贅述。

把一個中空的瓶拋在水中,水即滔滔注入,使其中本有水,外面的水就不容易進去了。這是先入為主之理,一人如是,一國亦然。佛教輸入時,中國的宗教界,尚覺貧乏,所以佛教能夠盛行。佛教輸入后,就不然了。所以其他外教,輸入中國的雖多,都不能如佛教的風行無阻。其和中國文化的關系亦較淺。

佛教以外,外國輸入的宗教,自以回教為最大。此教緣起,人人知之,無待贅述。其教本名伊思蘭,在中國則名清真,其寺稱清真寺。其經(jīng)典名《可蘭》。原本為阿剌伯文,非其教中有學問的人不能讀;而其譯本及教中著述,流布于社會上的很少;所以在中國,除教徒外,罕有了解回教教義的。又回教教規(guī),極為嚴肅。教徒生活,與普通人不甚相合。所以自元代盛行輸入以來,已歷七百年,仍不能與中國社會相融化。現(xiàn)在中國信奉回教的人約有五千萬。其中所包含的民族實甚多,然人皆稱為回族,儼然因宗教而結合成一個民族了。因宗教而結合成一個民族,在中國,除回教之外,是沒有的。

中國人稱伊思蘭教為回教,乃因其為回紇人所信奉而然。然回紇在漠北,實本信摩尼教。其信伊思蘭教,乃走入天山南路后事。摩尼教原出火教。火教為波斯國教,中國稱為胡天。又造祆字,稱為祆教。其字從示從天,讀他煙切。或誤為從夭,讀作于兆切,就錯了。火教當南北朝時,傳至蔥嶺以東,因而流入中國。然信奉他的,只有北朝的君主。唐朝時,波斯為大食所滅,中亞細亞亦為所據(jù),火教徒頗有東行入中國的,亦未和中國社會,發(fā)生甚么影響。摩尼教則不然。唐朝安史亂后,回紇人多入中國,其教亦隨之而入。自長安流行及于江淮。武宗時,回紇敗亡,會昌五年,西歷八四五年,民國紀元前一○六七年。中國乃加以禁斷。然其教流行至南宋時仍不絕。其人自稱為明教。教外人財謂之吃菜事魔,以其教徒均不肉食之故。案宗教雖似專給人以精神上的慰安,實則仍和現(xiàn)實生活有關系。現(xiàn)實生活,經(jīng)濟問題為大。流行于貧苦社會中的宗教,有教人團結以和現(xiàn)社會相斗爭的,如太平天國所創(chuàng)的上帝教,實行均田和共同生活之法是。有教教徒自相救恤,對于現(xiàn)社會的組織,則取放任態(tài)度的,如張魯在漢中,教人作義舍,置米肉其中,以便行人;令有小過者修路;禁酒,春夏禁殺;明教徒戒肉食,崇節(jié)儉,互相救恤是。入其教的,生活上既有實益,所以宋時屢加禁斷不能盡絕。然社會秩序未能轉變時,與之斗爭的,固然不免滅亡;即欲自成一團體,獨立于現(xiàn)社會組織之外的,亦必因其和廣大的社會秩序不能相容,而終遭覆滅。所以到元朝以后,明教也就默默無聞了。張魯之治漢中,所以能經(jīng)歷數(shù)十年,乃因其政治尚有規(guī)模,人民能與之相安,并非由其教義,則明教的流行較久,亦未必和其教義有甚關系了。火教及摩尼教流行中國的歷史,詳見近人陳垣所撰《火祆入中國考》。

基督教入中國,事在民國紀元前一千二百七十四年。西歷六三八,唐太宗貞觀十二年。波斯人阿羅本,(Olopen)始賚其經(jīng)典來長安。太宗許其建寺,稱為波斯,玄宗因其教本出大秦,改寺名為大秦寺。其教在當時,稱為景教。德宗時,寺僧景凈,立《景教流行中國碑》,明末出土,可以考見其事的始末。蒙古時,基督教又行輸入。其徒謂之也里可溫。陳垣亦有考。元時,信奉基督教的,多是蒙古人。所以元亡而復絕。直到明中葉后,才從海路復行輸入。近代基督教的輸入,和中國沖突頗多。推其源,實出于政治上的誤解。基督教的教義,如禁拜天,拜祖宗,拜孔子等,固然和中國的風俗是沖突的。然前代的外教,教規(guī)亦何嘗不和中國風俗有異同?況近代基督教初輸入時,是并不禁拜天、拜祖宗、拜孔子的。明末相信基督教的,如徐光啟、李之藻輩,并非不了解中國文化的人。假使基督教義和中國傳統(tǒng)的風俗習慣實不相容,他們豈肯因崇信科學之故,把民族國家,一齊犧牲了。當時反對西教的,莫如楊光先。試看他所著的《不得已書》。他說他們“不婚不宦,則志不在小”。又說:“其制器精者,其兵械亦精。”又說:他們著書立說,謂中國人都是異教的子孫。萬一他們蠢動起來,中國人和他相敵,豈非以子弟敵父兄?又說:“以數(shù)萬里不朝不貢之人,來不稽其所從來,去不究其所從去;行不監(jiān)押,止不關防。十三省山川形勢,兵馬錢糧,靡不收歸圖籍。百余年后,將有知余言之不得已者。”因而斷言:“寧可使中國無好歷法,不可使中國有西洋人。”原來中國歷代,軍政或者廢弛,至于軍械,則總是在外國之上的。到近代,西人的船堅炮利,中國才自愧弗如。而中國人迷信宗教,是不甚深的。西洋教士堅苦卓絕的精神,又非其所了解。自然要生出疑忌來了。這也是在當日情勢之下,所不能免的,原不足以為怪,然攻擊西教士的雖有,而主張優(yōu)容的,亦不在少數(shù)。所以清圣祖初年,雖因光先的攻擊,湯若望等一度獲罪,然教禁旋復解除。康熙一朝,教士被任用者不少。于中國文化,裨益實非淺鮮。此亦可見基督教和中國文化,無甚沖突了。教禁之起,實由一七○四年,康熙四十三年。教皇聽別派教士的話,以不禁中國教徒拜天,拜祖宗,拜孔子為不然,派多羅(Tourmon)到中國來禁止。此非但教義與中國相隔閡,亦且以在中國傳教的教士,而受命于外國的教皇,亦非當時中國的見解,所能容許。于是有康熙五十六年重申教禁之事。世宗即位后,遂將教徒一律安置澳門;各省的天主堂,盡行改為公廨了。自此以后,至五口通商后教禁解除之前,基督教在中國,遂變?yōu)槊孛軅鞑サ淖诮獭V袊思炔恢浪恼嫦啵桶严騺砻孛芙讨械氖虑椋綍交浇躺砩稀J裁赐谌∷廊说难劬郑奂烫弥械膵D女,本師投以藥餌,使之雉鳴求牡咧,種種離奇怪誕之說,不一而足,都釀成于此時。五口通商以后,(一)中國人既懷戰(zhàn)敗之忿,視外國的傳教,為藉兵力脅迫而成。(二)教民又恃教士的干涉詞訟為護符,魚肉鄉(xiāng)里。(三)就是外國教士,也有倚勢妄為,在中國實施其敲詐行為的。見嚴復譯英人宓克所著《中國教案論》。于是教案迭起,成為交涉上的大難題了。然自庚子事變以后,中國人悟盲目排外之無益,風氣翻然一變,各省遂無甚教案。此亦可見中國人對于異教的寬容了。

基督教原出猶太。猶太教亦曾輸入中國。謂之一賜樂業(yè)教。實即以色列的異譯。中國謂之挑筋教。今存于河南的開封。據(jù)其教中典籍所記,其教當五代漢時,民國紀元前九六五至九六二,西歷九四七至九五○年。始離本土,至宋孝宗隆興元年,民國紀元前七四九,西歷一一六三年。始在中國建寺。清圣祖康熙四十一年,有教徒二三千人。宣宗道光末,存者止300余。宣統(tǒng)元年200余。民國八年,止有120余人。初來時凡17姓,清初,存者止有7姓了。詳見陳垣《一賜樂業(yè)教考》。

社會變亂之際,豪杰之士,想結合徒黨,有所作為的,亦往往藉宗教為工具。如前代的張角、孫恩,近代的太平天國等都是。此特其犖犖大者,其較小的,則不勝枚舉。此等宗教,大率即系其人所創(chuàng)造,多藉當時流行之說為資料。如張角訛言“蒼天已死,黃天當立”,蒼,疑當作赤,為漢人所諱改。系利用當時五行生勝之說;白蓮教依托佛教;上帝教依托基督教是。然此實不過借為資料,利用其業(yè)已流行于社會。其教理,實與其所依附之說,大不相同。其支離滅裂,往往使稍有智識之人,聞之失笑。上帝教和義和團之說,因時代近,傳者較多,稍一披覽,便可見得。然非此不足以扇動下流社會中人。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實截然分為兩橛。一為上中流知識階級,一為下流無知識階級。我們所見,所聞,所想,實全與廣大的為社會基礎的下層階級相隔絕。我們的工作,所以全是浮面的,沒有真正的功效,不能改良社會,即由于此。不可不猛省。

中國社會,迷信宗教,是不甚深的。此由孔教盛行,我人之所祈求,都在人間而不在別一世界之故。因此,教會之在中國,不能有很大的威權。因此,我們不以宗教問題和異族異國,起無謂的爭執(zhí)。此實中國文化的一個優(yōu)點。現(xiàn)今世界文化進步,一日千里。宗教因其性質固定之故,往往成為進化的障礙。若與之爭斗,則又招致無謂的犧牲,歐洲的已事,即其殷鑒。這似乎是文化前途一個很大的難題。然實際生活,總是頑強的觀念論的強敵。世界上任何宗教,其教義總有幾分禁欲性的,事實上,卻從沒看見多數(shù)的教徒,真能脫離俗生活。文化愈進步,人的生活情形,變更得愈快。宗教阻礙進步之處,怕更不待以干戈口舌爭之了。這也是史事無復演,不容以舊眼光推測新變局的一端。


《呂著中國通史》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中國四大宗教基礎知識簡介
道教簡史:我國土生土長的民族宗教
中國的五大宗教
佛、道、基督三大宗教,誰的教義更接近自然真相?
全球化大潮下中國宗教的寬容與和諧
宗教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時代內涵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鲁木齐市| 罗江县| 增城市| 黄石市| 沿河| 麻阳| 赤水市| 黔西县| 修水县| 通道| 宁津县| 西藏| 黄骅市| 吉木萨尔县| 扎囊县| 婺源县| 吉林省| 慈利县| 丁青县| 柏乡县| 宝山区| 文登市| 宁晋县| 鄂托克前旗| 玛纳斯县| 太和县| 克什克腾旗| 资溪县| 台前县| 德阳市| 屏东市| 邢台县| 理塘县| 冕宁县| 崇义县| 泸水县| 昌宁县| 沐川县| 丰镇市| 江油市| 甘肃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