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是人體呼吸道的分泌物,它是通過支氣管纖毛運動上皮纖毛的運動,從肺部向上呼吸道推動,最后,通過人的正常咳嗽反射從氣管內咳出排出體外,正常人痰很少,只是保持呼吸道濕潤而分泌的少量粘液。
1,體質虛弱,中氣不足,由于脾虛不運,可以使水濕停留,凝聚為痰。
2,脾胃薄弱,宿滯逗留,損傷脾胃。或恣食生食、瓜果,中陽被傷。或因熱病飲水過多,脾運不及等等都可以使水濕停留,聚集為痰。還有恣食肥甘,胃中濁氣郁蒸,釀濕生熱也可以化為痰濁。
3,外感失治,或體弱屢患外感,肺氣被傷,不能輸津四布,通調水道下輸膀胱,使水液停留,也可成痰,痰貯于肺,肺氣不利,痰涌氣道而發,必致咳嗽痰多。
中醫認為,痰的產生主要與肺、脾兩臟有關。肺主呼吸,調節宗氣(元氣)的出入和升降。如肺失肅降,就可出現咳喘、臥不平等癥。在風邪或寒邪侵肺時,使肺內的津液凝聚成痰。脾主運化,即消化和運送營養物質至各臟器。如果濕邪侵犯人體,或思慮過度、勞倦及飲食不節,都能傷脾而使其失去運化功能,造成水濕內停凝結成痰。
中醫辨證治痰多中醫將痰分為濕痰、熱痰、燥痰、寒痰及風痰等。
濕痰:
濕邪侵人人體(如居潮濕環境),使肺、脾功能失調或飲食不節而運化失調引起。痰為白色稀水樣,病人有身重、倦乏或便溏等癥,舌苔薄白或白膩,二陳湯加味:制半夏10克,橘紅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杏仁10克,苡仁15 克,蒼白術各10克。
熱痰:
由熱邪侵肺或先受風或寒邪而發高熱數天后,使津液燒灼而轉化為黃黏痰,病人怕熱喜涼飲,舌紅苔黃膩,瀉白散化 裁:桑白皮10克,地骨皮10克,甘草5克,生石膏30克,黃芩10克,杏仁10克,膽星6克。推薦閱讀:什么食物可以止咳化痰 止咳化痰的偏方
燥痰:
由久旱氣候干燥、燥邪侵肺,痰黏稠不易咳出或有咳血,病人覺口鼻咽燥等癥,舌苔薄黃,清燥救肺湯出入:北沙參15克,天麥冬各10克,生石膏30克,炙杷葉10克,杏仁10克,生地15克,浙貝10克,玉竹15克。
寒痰:
由寒邪犯肺,使肺內津液凝聚成痰。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熱飲,舌苔薄白或膩,小青龍湯加減:桂枝6克,制半夏10克,干姜6克,細辛3克,杏仁10克,白芥子6克。有氣喘加炙麻黃6~9克。
風痰:
由風邪侵肺即傷風引起,開始痰白稀,以后可轉黃黏痰,病人怕風,舌苔初起白,后轉薄黃,杏蘇飲加減:杏仁10克,蘇葉6克,荊芥6克,前胡10克,桔梗10克,白前10克。痰色轉黃,加膽星6克,連翹10克,銀花12克。
組成:半夏、橘紅、茯苓、炙甘草、生姜、烏梅。
方歌:二陳湯用半夏陳,苓草梅姜一并存,理氣祛痰兼燥濕,濕痰為患此方珍。
趣記:陳夏領草莓醬。
溫膽湯
組成:半夏、陳皮、炙甘草、茯苓、姜、棗+竹茹、枳實。
方歌:溫膽夏茹枳陳助,佐以茯草姜棗煮,理氣化痰利膽胃,膽郁痰擾諸證除。
趣記:二陳溫膽去烏只入大棗。
清氣化痰丸
組成:膽南星、黃芩、瓜蔞仁、半夏、陳皮、茯苓、姜汁、枳實、杏仁。
方歌:清氣化痰膽星蔞,夏芩杏陳枳實投,茯苓姜汁糊丸服,氣順火清痰熱療。
趣記:陳皮杏仁伴黃瓜汁實難服。
貝母瓜蔞散
組成:貝母、瓜蔞、天花粉、茯苓、橘紅、桔梗。
方歌:貝母瓜蔞花粉研,橘紅桔梗茯苓添,嗆咳咽干痰難出,潤燥化痰病自安。
趣記:陳母拎蔞接花粉。
三子養親湯
白芥子-溫肺化痰;紫蘇子-降氣;萊菔子-消食。
方歌:三子養親祛痰方,芥蘇萊菔共煎湯。
半夏白術天麻湯
組成:半夏、茯苓、橘紅、甘草、生姜、大棗、天麻、白術。
方歌:半夏白術天麻湯,苓草橘紅棗生姜,眩暈頭痛風痰盛,化痰息風是效方。
趣記:二陳湯+白術+天麻。
考試寶典
國內執業、職稱考試輔導軟件領導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