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代人賦
【宋】辛棄疾
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
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腸已斷,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樓。
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闌干不自由。
落日里寒鴉歸巢勾起我一片思愁。只有池塘柳樹發出嫩綠的新芽顯出溫柔。如果不是眼下親自遭遇離愁別恨的折磨,根本不會相信這世上真會有人傷心白頭。
離腸寸斷,淚流難收。懷著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了小紅樓。明明知道亂山無數,遮斷了遠方的天空,可還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欄桿上,一直凝望而不能罷休。
⑴鷓鴣天:小令詞調,雙片五十五字,上片四句三平韻,下片五句三平韻。唐人鄭嵎詩“春游雞鹿塞,家在鷓鴣天”,調名取于此。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驪歌一疊。
⑵晚日:夕陽。唐劉長卿《行營酬呂侍御》詩:“晚日歸千騎,秋風合五兵。”
⑶新綠:初春草木顯現的嫩綠色。唐白居易《長安早春旅懷》
⑷教:使,令。眼底:眼中,眼睛跟前。五代齊己《寄雙泉大師兄》詩:“清泉流眼底,白道倚巖棱。”
⑸白頭:猶白發。形容年老。《戰國策·韓策三》:“中國白頭游敖之士,皆積智欲離 秦韓之交。”深知;明知。唐駱賓王《艷情代郭氏答盧照鄰》詩:“情知唾井終無理,情知覆水也難收,不復下山能借問,更向盧家字莫愁。”
⑹闌干:欄桿。闌。同“欄”。
《鷓鴣天·代人賦》是南宋詞人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是代替一位內心充滿離愁別緒的女子所作。上片中,詞人從寫景入筆,通過描寫哀景和樂景,從正反兩個方面的描寫來抒發主人公的愁思。下片直接描寫了女子因意中人不在身邊而表現的種種痛苦,苦苦思念已經讓女子困在其中,不能自拔。此詞是作者婉約風格的代表作之一,極寫離恨,在平常的語言中卻表達了深摯的感情,情真意切。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
?語音僅供參考,請以文字穩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