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和水果是我們日常膳食中不可缺少的食物,在補充營養方面各有所長,都是人體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主要營養來源。很多愛吃水果而不愛吃蔬菜的姑娘問,既然蔬菜和水果都富含豐富的營養素,那么是否可以相互替代呢?是否可以只吃其中一種呢?
1
水果的營養特點
多數新鮮水果含水分85%-90%,是膳食中維生素(維生素C、胡蘿卜素以及B族維生素)、礦物質(鉀、鎂、鈣)和膳食纖維(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果膠)的重要來源。成熟水果所含的營養成分一般比未成熟的水果高。
水果中含碳水化合物較蔬菜多,主要以雙糖或單糖形式存在,如蘋果和梨以果糖為主,葡萄、草莓以葡萄糖和果糖為主。
水果中的有機酸如果酸、檸檬酸、蘋果酸、酒石酸等含量比蔬菜豐富,能刺激人體消化腺分泌,增進食欲,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同時有機酸對維生素C的穩定性有保護作用。
水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這種膳食纖維在腸道能促進腸道蠕動,尤其水果含較多的果膠,這種可溶性膳食纖維有降低膽固醇作用,有利于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還能與腸道中的有害物質如鉛結合,促使其排出體外。
此外,水果中還含有黃酮類物質、芳香物質、香豆素、D-檸檬萜(存在于果皮的油中)等植物化學物質,它們具有特殊生物活性.有益于機體健康。
每類水果各有其營養特點
紅色和黃色水果(如芒果、柑橘、木瓜、山楂、沙棘、杏、刺梨)中胡蘿卜素含量較高。
棗類(鮮棗、酸棗),柑橘類(橘、柑、橙、柚)和漿果類(獼猴桃、沙棘、黑加侖、草莓、刺梨)中維生素C含量較高。
香蕉、黑加侖、棗、紅果、龍眼等的鉀含量較高。
每份(100g)水果中的維生素C含量比較:
2
蔬菜的營養特點
新鮮蔬菜是我們平衡膳食的最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傳統膳食的重要特點之一。蔬菜是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植物化學物質的重要來源,水分多、能量低。富含蔬菜、水果的膳食對保持身體健康,保持腸道正常功能,提高免疫力,降低患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風險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近年來各國膳食指南都強調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攝入種類和數量。推薦成年人每天吃蔬菜300g~500g,最好深色蔬菜約占都一半。
蔬菜含水分多,能量低,富含植物化學物質,是提供微量營養素、膳食纖維和天然抗氧化物的重要來源。一般新鮮蔬菜含65%~95%的水分,多數蔬菜含水量在90%以上。
蔬菜含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淀粉、碳水化合物等,大部分能量較低,故蔬菜是一類低能量食物。蔬菜是胡蘿卜素、維生素B2、維生素C、葉酸、鈣、磷、鉀、鐵的良好來源。
每類蔬菜各有其營養特點
嫩莖、葉、花菜類蔬菜(如白菜、菠菜、西藍花)是胡蘿卜素、維生素C、維生素B2、礦物質及膳食纖維的良好來源。
維生素C在蔬菜代謝旺盛的葉、花、莖內含量豐富,與葉綠素分布平行。
一般深色蔬菜的胡蘿卜素、核黃素和維生素C含量較淺色蔬菜高,而且含有更多的植物化合物。
同一蔬菜中葉部的維生素含量一般高于根莖部,如萵筍葉、芹菜葉、蘿卜纓比相應頸根部高出數倍。
葉菜的營養價值一般又高于瓜菜。
根莖類蔬菜膳食纖維較葉菜低。
十字花科蔬菜(如甘藍、菜花、卷心菜等)含有植物化學物質,如芳香性異硫氰酸酯,它是以糖苷形式存在的主要抗癌成分。
水生蔬菜中菱角和藕等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
菌藻類(如香菇、木耳、酵母和紫菜等)含有蛋白質、多糖、胡蘿卜素、鐵、鋅等礦物質,在海產菌藻類(如紫菜、海帶)中還富含碘。
每份(100g)蔬菜中維生素A活性當量比較:
盡管蔬菜和水果在營養成分和健康效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它們畢竟是兩類不同的食物,其營養價值各有特點。
一般來說,蔬菜品種遠遠多于水果,而且多數蔬菜(特別是深色蔬菜)的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植物化學物質的含量高于水果,故水果不能代替蔬菜。
在膳食中,水果可以補充蔬菜攝入的不足。水果中的碳水化合物、有機酸和芳香物質比新鮮蔬菜多,且水果食用前不用加熱,其營養成分不受烹調因素的影響,故蔬菜也不能代替水果。
貼心提示
餐餐有蔬菜,深色占一半。天天吃水果,蔬果巧搭配。五顏六色會挑選,巧手烹飪保營養。
餐餐有蔬菜,每天攝入300g-500g蔬菜。
天天吃水果,每天攝入200g-350g新鮮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鮮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