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輩子到底在追求什么?歸根結底,無非就是想要獲得一種自由,一種灑脫,一種坦然,一種心安。
很多人都想做到真正的自律,因為自律的終極目標是自由。所以,自律是過程,自由才是我們要追求的結果。
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似乎有些明白了人生的真諦:如果把自律當成目標,那么你終究也無法自律起來。
所以,過程到底用什么方法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才能達到想要的彼岸。
王陽明說:“掃除蕩滌,勿使留積,則適然來遇,始不為累,自然順而應之。”簡單來說,就是要排除雜念,不為外物所累,追求心靈的自由。
可畢竟心靈的自由顯得縹緲而無形,這種自由只可意會,難以言傳。頓悟之人豁然,愚鈍之人疑惑。
因此,我們何不拋開“心靈自由”的枷鎖,直接去追求能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的自由?
當你人生過半人到中年之時,或許你就能明白,人生一輩子其實歸納起來就是在追求這3種自由,而為了讓這3種自由更容易實現,還要修煉這3件事情。
金錢的自由,其實就是一種財富自由、經濟獨立的狀態。
誠然,我們一直在強調錢財乃身外之物,不必過多追求,夠用即可。前面的道理我們自然能懂,但這后面的“夠用”卻很難量化或者標準化。
怎樣才算夠用?有人一個月賺3萬,他覺得不太夠用;而有人一個月賺3千,一個月下來他還能存點。
多與少是無法去衡量是否夠用的,因為不同的人對于“夠用”會有不同的理解。
于是我們只能用一種方法來權衡,那就是“金錢自由”。
金錢自由不代表鋪張浪費沒有節制地花費,而是一種狀態。是當你想買件衣服時,不會考慮價錢,而是考慮是否合身;是當你想要旅行時,不必顧慮費用,而是考慮是否愜意;是當你孩子想要報個補習班時,不去顧慮報價,而是考慮是否適合孩子。
簡單理解就是:不讓自己和家人承受沒錢之苦。
關于時間自由的問題,很多人都會有各種各樣的看法,但在我看來如果你沒錢,你就沒有時間的自由。這聽起來很殘酷,但這就是現實。
當你全身心都投入到為了還債,為了生計,為了家人一頓飯能否吃飽的問題中時,你是無論如何也沒辦法真正時間自由的。
時間自由不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么?這種狀態的根本,實際上不是時間,而是錢。
沒錢就沒自由,這不是“毒雞湯”,這是經歷了半輩子的人切身體會。
但時間自由又不能只是為了錢,因為錢是永遠賺不完的,可時間卻遲早有一天會用完。
所以本質上我們不是在追求時間的自由,而是在追求能夠把控時間的能力。
你有足夠的資本、足夠的本領,時間自然更受你控制,被你所支配,方可實現時間的自由。
當你金錢和時間(或者能力)達到自由之后,我們還需要獲得另一種自由:角色的自由。
很多人有錢有時間,但總是被自己的身份所牽累,導致自己活得其實并不比常人開心。
有句話叫做:“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戴上王冠自然位高權重,有用之不盡的財富,有享之不完的娛樂,但這頂王冠背后的壓力、責任和義務,甚至包括虎視眈眈的競爭對手都會讓你感到郁悶。
所以,如果不能真正做到角色的自由,不能擺脫身份的束縛,那金錢也好、時間也好,一切的“自由”都是假象。
俗話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身份束縛太大的人,就算有錢有時間,也無法真正的自由。
別亂說話,修煉的是你的德行。
無論你的能力有多強,家境有多富,資源有多足,當你品德不佳之時,一切都會逐漸減少。
一個人的德行,其實就是他的福報。品德高尚,福報厚澤;品德底下,福報寡薄。
福報厚澤之人,即便現在不富裕,遲早也會富裕起來;福報薄寡之人,即便現在有錢,遲早也會被敗光。
俗話說:“喜歡一個人,始于顏值,陷于才華,忠于人品。”無論是愛情也好,事業也罷,當你的品行不佳之時,統統都會跟你擦肩而過,甚至背道而馳。
德行,是我們一生都在修煉的事情。
別亂發脾氣,修煉的是你的情緒。
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情緒都無法控制,那么這個人必定將是個失敗之人,也不會是一個快樂的人。我們如果想要追求金錢、時間和角色的自由,情緒能否得到自我控制會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
不懂得控制情緒的人,身邊的人不會為你付出真心,你自己也無法得到豁達的心境。因為喜歡亂發脾氣的人,往往都是氣量不大之人。
在《天道》中,丁元英說過這一句話:“生存法則第一條,就是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忍是一條線,能是一條線,兩者的間距就是生存機會。”
而這個生存機會的間距,簡單理解其實就是你的氣量。
能忍多少,跟你能力有多強直接關聯。回想一下,是不是能力越低的人脾氣越差?而有真本事大本領的人,反而脾氣越好?
這就是我們一生都要修煉的事情。
別亂花錢,修煉的是你的欲望。
什么叫亂花錢?有錢人買個包包花兩萬,人們覺得物超所值,因為這個包包原價要五萬。沒錢的人買了根皮帶花了80,大家覺得他是在亂花錢,因為明明30塊錢的皮帶就夠用了。
這個人區別的關鍵在于:有錢人買的是感覺,沒錢的人買的是實用。
花多少錢,不在于物品的價格,而在于你的經濟承受范圍。
擁有兩千萬的人,買一個100萬的車,這不算什么;只有2千塊的人,透支信用卡買一塊5千元的表,這就是亂花錢。
簡單來說,就是欲望大于了能力。
當你走過人生一半,人到中年之后你就會發現,想要得到真正的自由,就一定要修煉自己的欲望。
把自己的欲望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在你的能力范圍內滿足該滿足的欲望,把你能力范圍外的欲望用來當成一種前進的動力。
這也是我們一生都在修煉的事情。
我們之所以在追求金錢的自由,是希望自己和家人不為錢財所累,不受沒錢之苦;
而時間的自由,則希望自己可以有能力做想做、該做的事情;
角色的自由,則是希望自己不被身份所牽累,能擺脫功名、地位的束縛。
這是我們一生都在追求的終極目標,自由。可自由畢竟是目標,或者是夢想。誰都不可能每天光靠夢想就能吃飽飯的,所以整個過程我們也需要注重。
整個追逐自己終極目標的過程,其實就是我們每個人的精彩人生,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完成這個夢想,我們一生似乎就是在修煉。
修煉自己的德行、修煉自己的情緒、修煉自己的欲望。
修煉是過程,自由是結果,最終當我們真正實現自由時,你就可以得到灑脫、坦然、心安的全新的自己。
修煉的過程是痛苦的,熬過去之后就是一個全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