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對聯不難,要作出精品不易!因此多讀、多記古今名聯是有益的。
這里選擇一些楹聯藝術和技巧方面,與大家共同分享。===============================
舉例集句式構結====許棫題嘉定花神廟聯===
【上聯】海棠開后,燕子來時,良辰美景奈何天,芳草地,我醉欲眠,楝子風,爾且慢行
【下聯】碧澥傾春,黃金買夜,寒食清明都過了,杜鵑道,不如歸去,流鶯說,少住為佳
——此聯平仄構結——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花神廟聯當然要寫花神。此聯妙在把花神隱藏起來,專寫暮春景色,從而營造“誰收春色將歸去”(韓愈),“事如春夢了無痕”(蘇軾)的意境。
【上聯】“海棠開后,燕子來時”是暮春景色,用宋王詵《憶故人》句;“良辰美景奈何天”是明湯顯祖《牡丹亭》名句,姹紫嫣紅的春天即將消逝,無可奈何,依依不舍。
【下聯】“碧澥傾春,黃金買夜”,用宋梁棟《念奴嬌》(春夢)句;“寒食清明都過了”用宋呂渭老《極相思》句。春夢初醒,“不如歸去”,還是“少住為佳”,留下一個懸念。
呵呵!好一句:“不如歸去”, 還是“少住為佳”?。
就這一個懸念,使人讀后有長句恨短,馀韻未盡之妙。 :)
此聯用詞曲語言,寫花神主題,曼語麗辭,令人心馳神往,可以作多種解讀。
對聯屬于古典文學,當之無愧;視為解構古典文學,亦無不可。
寫花神廟能寫得如此美妙,原因在于:對聯是古典文學的解構文本,其中縮微了古典文學的形式美與意境美。
在文學史上,句的重復,并列和對偶早就存在。在這一意義上,可以說楹聯與詩詞曲賦駢文同源。但不可否認,對聯是在律詩和駢文的高起點上發展起來的。
由于擺脫了押韻和句數的束服,突出了對仗平仄的統一,文白兼容,雅俗共賞,在當今信息社會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中國文學浩如煙海,從對聯入手,可以與詩詞曲賦駢文左右逢源。
=========================
【對聯結構是聲律結構】
對聯與其他文體的區別在于結構。對聯結構不是語法結構,而是聲律結構,即句內的平仄關系和聯內的句腳安排。
詩有格律,詞有譜,曲有調名。古人雖未制定聯律,但律在聯中。由于短聯句式與律詩、駢文句式沒有多大區別,長聯結構又比較復雜,人們對聯律的理解不盡相同。
研究對聯結構是研究聯律的基礎。聯律不是任何個人憑空創造的,而是歷代(包括當代)聯家在創作實踐基礎上,對各種對聯結構經過比較和選擇,簡化和優化的結果。
【對聯句式的生成】
對聯句式是對聯結構的基本單位。律詩句式已經達到十分完善的程度,但只有五、七言兩種長度;對聯句式應報含一言至七言七種長度。能不能根據合乎邏輯的原理和方法,模擬對聯句式的生成,然后確定對聯句式體系?回答是肯定的。因為詩的句式研究可供借鑒。
1、詩的節奏是“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漢語詩的節奏的基本形式”
===是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這是四言詩的兩句。
上句是兩揚兩抑格,下句是兩抑兩揚格。
平聲長,所以是揚;仄聲短,所以是抑。
上下兩句抑揚相反,才能曲盡變化之妙。”
(王力《龍蟲并雕齋文集》第465頁)
【最佳對聯結構】①
最佳對聯結構是采用規范句式按四言模式安排句腳的對聯結構。
==[每邊一句]==
4 彭元瑞京邸春聯
門心皆水 (平平仄仄)
物我同春 (仄仄平平)
6 集《蘭亭序》字
靜坐自然有得 (仄仄平平仄仄)
虛懷初若無能 (平平仄仄平平)
7 宋石曼卿對唐李賀句
天若有情天亦老 (仄仄平平平仄仄)
月如無恨月長圓 (平平仄仄仄平平)
==[每邊二句]==
44 李蘭卿集句題實學齋
剛日讀經,柔日讀史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每邊三句]==
337 方地山北京寓舍春聯
出有車,食有魚,當代孟嘗能客我
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金未盡,衣未敝,今年季子不回家
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最佳對聯結構】②
世事如棋,一著爭來千古業(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柔情似水,幾時流盡六朝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①此聯每邊兩句,第一句是四言,第二句是七言。
②其結構由一個四言句式和一個七言句式連接而成。
③句式由規范化的平仄關系組成。句式之間用“,”斷開。
④在對應位置上,上聯句式和下聯句式的平仄關系是互反的。
========大量使用重字 ==========
明顧憲成題東林書院聯(《名聯談趣》275)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此聯特色為連用重字,
第一句是七言句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上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風聲(平平)雨聲(仄仄)讀書聲(仄平平)
下句(仄仄平平平仄仄)
家事(仄仄)國事(平平)天下事(平仄仄)
其中第二個“聲/事”(平/仄)在節奏點上,與句式(仄/平)不同,因“聲/事”為重字,可“覆蓋”格式,并不違律。
========對仗工整 ============
對仗是楹聯的基本特征,沒有對仗就沒有對聯。
實際上對仗本身已把平仄相對包含在內。
把平仄從對仗中抽出來,是為了研究結構的需要。
因此,楹聯創作必須在對仗上下功夫。
【律詩對仗限于上下兩句之間,出句的字和對句的字不允許重復】。
【駢文對仗擴大到前兩句和后兩句之間,允許同位虛字相重】。
【楹聯對仗的嚴格要求不亞于律詩】,
【現代楹聯不允許上下聯同位字相重】。
【楹聯對仗與律詩對仗、駢文對仗的最大區別是自對形式的發展,把句中自對發展到同邊自對】。
==============================
從盛唐到清代,是詩體的解構過程。一方面,從樂府、律詩、絕句衍生出 “長短句”。
于是“詩”解構為“詞”。另一方面,從律詩和駢文剝離出“對仗句”,由律詩單對和駢文偶對,發展為既對又聯的兩行文學。
于是“詩”解構為“聯”。
古典文學文本解構為對聯的最好證據是集句聯。
集句聯不僅集詩句,而且集詞句,集經句,集名句,或兼而集之。
因此,對聯是古典文學的解構文本。
=====================
宋代盛行“四六”,采用駢文句式撰聯,格律寬松,允許同位虛字相對。例如:
==朱熹題松溪縣明倫堂==
學成君子,如麟鳳之為祥,而龍虎之為變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
德在生民,如雨露之為澤,而雷霆之為威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
駢文句式在對聯是常見的,不過同位虛字相重相對現象已逐步淘汰。
朱熹最大的貢獻是將駢文句式和律詩句式結合起來,形成典型的對聯結構。從此,
對聯有了不同于律詩、駢文的結構,這是對聯史上的重大發展。例如:
律詩句式在——↓
五言聯、七言聯以及長聯的五言、七言句中占絕對優勢。
鳥識玄機,銜得春來花上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魚川地脈,挹將月向水邊吞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集句聯=======
勸君更盡一杯酒 (平平仄仄平平仄)
與爾同消萬古愁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上聯王維《渭城曲》句,下聯李白《將進酒》句。
梁章鉅云:“可謂工絕”。
資料來自;
《對聯與對聯文學 陸震綸》
《集句聯、最佳對聯結構 陸震綸》
《巧對錄 梁章鉅》
《楹聯叢話 梁章鉅》
《名聯談趣》
《龍蟲并雕齋文集 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