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勉國馬勉
陰陵(今安徽定遠)人,東漢中期起事領袖。建康元年(144年),和同鄉徐鳳在當涂山中起事,徐鳳穿絳衣,帶黑綬,稱無上將軍,馬勉戴皮冠、穿黃衣,帶玉印,稱黃帝,筑營,進攻合肥。次年,九江都尉滕撫與中郎將趙序助御史中丞馮緄,圍剿馬勉。馬勉、徐鳳相繼被殺。
黑皇帝華孟
華孟,和縣歷陽人,生年不祥,卒于永嘉元年(公元145年)。永嘉初始,社會動蕩不安,百姓民不聊生,烽火四起。其時,江淮之間水、旱、蝗災連年,然封建王朝仍不體憫百姓,變本加厲地盤剝,肆無忌憚地搜刮民脂民膏。永嘉元年十一月,華孟振臂一呼,率歷陽饑民三千多人武裝起義。華孟自稱黑帝,一路攻城掠寨,特別是殺死九江郡守楊岑后,更是聲震江淮,威驚皇朝。漢沖帝急命剿殺。后被都尉滕撫率四方大軍鎮壓,華孟和部下三千之眾盡數犧牲。
84年六月),東漢末年黃巾之亂時南陽黃巾軍首領。 漢靈帝光和七年二月(184年),太平教大方(總指揮官)馬元義事敗被捕于洛陽車裂,張曼成聞訊立即率眾在南陽起兵。三月庚子日擊斬南陽郡長褚貢后,屯兵宛縣(南陽郡政府所在地)城下百余日;六月,遭新任南陽郡長秦頡反攻擊斬。
張舉國
三國時代漁陽郡的土豪。 與張純聯合發動叛亂,自稱「天子」。有武裝9000人。 和幽州牧劉虞等人的官軍展開激戰,見敗勢漸成定局,于是上吊而死。
張舉焚豬巧斷案
由于證據不全,一時間難以給案件下結論。張舉經過思索決定做一個實驗。他命人找來兩頭豬,一只殺死,一只還活著,然后分別給它們做好記號,再把它們一起放進柴堆里燒。火滅后,取出兩頭焦豬檢驗,結果發現活活燒死的,嘴中有灰;而死豬口中無灰。接著,他又命人查驗被殺死者的尸體,那死人口里果然沒有灰。 這一下張舉心中已有了結論,立即提審那婦人,大聲道:“你丈夫不是被火燒死的,凡被活活燒死的人,煙熏火烤,嗆得喘不過氣,大口呼吸,口中必然有灰。而現在你丈夫口中卻一點灰塵都沒有,可想而知他根本就是先死亡后才被火燒的,你快快從實招來。”那死者的妻子一見鐵證如山,不得不認罪。
馬相
字 未知
古名 馬相
生卒 ? — ?
終屬 反賊
籍貫 荊州南陽[今河南南陽]
容貌 暫無相關記載
官至 暫無相關記載
相關人物 賈龍
曾效力過的勢力 反賊
東漢末期益州反賊,自號“黃巾”,合聚疲役之民數千人,先殺綿竹令,進攻雒縣,殺郗儉,又擊蜀郡、犍為,旬月之間,破壞三郡。自稱“天子”,眾至十余萬人,遣兵破巴郡,殺郡守趙部。后為益州從事賈龍所破。
闕宣
(?-193年),東漢末期人物,下邳人。初平四年(193年),自稱天子。陶謙共同舉兵,取泰山華、費,略任城。后為陶謙殺害,收編其追隨者。
(?-199)字公路,袁紹的族弟,漢末群雄之一。討伐董卓時,袁術負責押送糧草。因妒才而不發給孫堅糧草,使得孫堅被華雄擊敗。但孫堅及時調整了軍隊,最終大敗華雄。191年,袁術讓孫堅去攻打劉表,孫堅從之,但最終孫堅被黃祖射死在襄陽城前。袁術就收養了孫堅的長子孫策,目的是為了得到玉璽。后來孫策用玉璽換來了兵馬,一舉平定江東。袁術得到玉璽后立即宣布稱帝,曹操、劉備、呂布、孫策四路人馬殺向壽春城,大敗袁術。袁術逃往汝南,繼續作皇帝。后來,在汝南實在是呆不下去了,袁術只得北上投奔庶兄袁紹。不想在半路途中被向曹操借兵的劉備擊潰。逃到壽春后,袁術找人要蜂蜜,卻又找不到,袁術大叫道:“袁術至于如此嗎?”遂吐血身亡。
“術既為雷薄等所拒,留住三日,士眾絕糧,乃還至江亭,去壽春八十里。問廚下,尚有麥屑三十斛。時盛暑,欲得蜜漿,又無蜜。坐欞床上,嘆息良久,乃大咤曰:“袁術至于此乎!”因頓伏床下,嘔血斗馀而死。”---《三國志·袁術傳》裴松之注引《吳書》
袁術[1](?—199年),字公路,汝南汝陽(今河南周口西南)人。袁術出身豪門,家世顯赫。可以說,古往今來,像袁家這樣的望族簡直是鳳毛麟角。古龍筆下的小李飛刀李尋歡,人稱“一門七進士,兩朝三探花”,清代海寧查家也有“一門七進士,叔侄兩翰林”之說,清末常熟翁氏號稱“狀元門第,帝師世家”,不難想見,像這樣的家世,說起來是何等的氣派和榮耀,但跟袁家比起來,就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了。 + 2 v6fan
一提到老袁家,有個很流行的說法叫做“四世三公”,為什么會有這種說法呢?因為袁術的高祖父袁安是東漢的司徒,袁安的第二個兒子袁敞做過司空,袁安的大兒子袁京雖然只做到蜀郡太守,但袁京的兒子,也就是袁安的孫子袁湯卻官至太尉,并且袁湯的第三子袁逢、第四子袁隗也都位至三公,所以人們說袁家是“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勢傾天下”,意思就是自袁安這一輩下來,連續四代人都位至三公,這就是四世三公之說的由來了。
袁術早期的仕途可謂是一帆風順,仗著家族的背景和當時在朝中擔任司空的父親袁逢,袁術年輕時便舉孝廉為郎,史書上說他“歷職內外”,在很多職位上有過歷練,后來又擔任過折沖校尉、虎賁中郎將等職務。董卓專權時期,為了拉攏袁術,還特意任命他為后將軍。袁術的頭腦這時倒是十分清醒,看出了董卓的狼子野心,便和兄弟袁紹一樣,借機逃出洛陽并迅速組織各大割據勢力聯合討董。這時的袁術應該說是很有號召力的,他最為成功的一招就是將當時的長沙太守孫堅拉到了自己身邊。
就在孫堅北上后不久,新任荊州刺史劉表上表天子,讓袁術名正言順地以后將軍的身份領南陽太守,而袁術也趁機上表,讓孫堅做豫州刺史。于是我們便看到了這樣的情景:家世顯赫的袁術逢此亂世,可謂得天時;喜獲孫堅為前驅,可謂有人和;兼跨荊、豫二州,可謂得地利,此時的袁術,已經大有天下誰與爭鋒之勢了。正因如此,在其他諸侯戰事不利的情況下,孫堅卻能在袁術的支持之下,逼走董卓,一路殺進洛陽。
但這還不是袁術最為輝煌的時刻,因為很快,袁術勢力集團與袁紹勢力集團間的較量就開始了。袁紹對董卓是恨之入骨的,也不準備承認由董卓冊立的漢獻帝,于是準備另外立一個皇帝,但袁術隨著自己地盤的擴大,狼子野心逐漸暴露出來,開始做起了皇帝夢,于是找了個借口拒絕與袁紹合作,哥倆的關系原本就一般,這樣一來,漸漸就有些勢如水火了。
前面已經提到過,袁術堅持讓孫堅做了豫州刺史,但袁紹對這個任命卻不承認,而且還另外任命了一個叫周喁的人來做豫州刺史。一山不容二虎,沖突是避免不了的,論打仗,周喁當然不是孫堅的對手,屢戰屢敗,被打得灰頭土臉地跑了。不過袁術的的胃口并不僅僅就是眼前的這塊地盤,就在孫堅跟周喁打得熱火朝天的時候,他又把勢力范圍擴充到了揚州一帶,周喁的哥哥--九江太守周昴,就被袁術敲打了一通,那位周喁打不過孫堅,于是便跑過來幫哥哥跟袁術打仗,結果又是大敗而回。袁氏兄弟間的這一番較量,袁術大獲全勝。
時有民謠云“代漢者當涂高”,袁術認為當涂者,公路也。從孫堅處得到玉璽后,袁術野心膨脹到了頂點,故于197年于壽春稱天子(袁術從未稱帝,曹操《自明本志令》有言:「人有勸(袁)術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名號仲家(《三國志·魏書第六·董二袁劉傳》的裴注引《典略》作仲氏),置公卿,祠南北郊。
術答曰:“圣主聰叡,有周成之質。賊卓因危亂之際,威服百寮,此乃漢家小厄之會。亂尚未厭,復欲興之。乃云今主‘無血之屬’,豈不誣乎!先人以來,奕世相承,忠義為先。太傅公仁慈惻隱,雖知賊卓必為禍害,以信徇義,不忍去也。門戶滅絕,死亡流漫,幸蒙遠近來相赴助,不因此時上討國賊,下刷家恥,而圖於此,非所聞也。又曰‘室家見戮,可復北面’,此卓所為,豈國家哉?君命,天也,天不可讎,況非君命乎!慺慺赤心,志在滅卓,不識其他。”
2 術與珪俱公族子孫,少共交游,書與珪曰:“昔秦失其政,天下群雄爭而取之,兼智勇者卒受其歸。今世事紛擾,復有瓦解之勢矣,誠英乂有為之時也。與足下舊交,豈肯左右之乎?若集大事,子實為吾心膂。”
袁術墓位于安徽省長豐縣楊公廟鎮西南3公里處。孤堆回族鄉蔡圩村閻家小集,有個袁氏孤堆,相傳為三國時期的袁術墓。已被考古學家證實。
袁術字公路,司空逢子,紹之從弟也。以俠氣聞。舉孝廉,除郎中,歷職內外 ,后為折沖校尉、虎賁中郎將。董卓之將廢帝,以術為后將軍;術亦畏卓之禍,出 奔南陽。會長沙太守孫堅殺南陽太守張咨,術得據其郡。南陽戶口數百萬,而術奢
淫肆欲,征斂無度,百姓苦之。
幽州牧劉虞宿有德望,紹等欲立之以安當時,使人報術。術觀漢室衰陵,陰懷 異志,故外托公義以拒紹。紹復與術書曰:“前與韓文節共建永世之道,欲海內見 再興之主。今西名有幼君,無血樁之屬,公卿以下皆媚事卓,安可復信!但當使兵 往屯關要,皆自蹙死于西。東立圣君,太平可冀,如何有疑!又室家見戮,不念子 胥,可復北面乎?違天不祥,愿詳思之。”
太傅公仁慈惻隱,雖知賊卓必為禍害,以信徇義,不忍去也。門戶滅絕,死亡 流漫,幸蒙遠近來相赴助,不因此時上討國賊,下刷家恥,而圖于此,非所聞也。 又曰‘室家見戮,可復北面’,此卓所為,豈國家哉?君命,天也,天不可讎,況
非非君命乎!慺慺赤心,志在滅卓,不識其它。”
注[二]臣松之案英雄記:“陳溫字符悌,汝南人。先為揚州刺史,自病死。袁 紹遣袁遺領州,敗散,奔沛國,為兵所殺。袁術更用陳瑀為揚州。瑀字公瑋,下邳 人。瑀既領州,而術敗于封丘,南向壽春,瑀拒術不納。術退保陰陵,更合軍攻瑀 ,瑀懼走歸下邳。”如此,則溫不為術所殺,與本傳不同。
注[三]三輔決錄注曰:日磾字翁叔,馬融之族子。少傳融業,以才學進。與楊 彪、盧植、蔡邕等典校中書,歷位九卿,遂登臺輔。獻帝春秋曰:術從日磾借節觀 之,因奪不還,備軍中千余人,使促辟之。日磾謂術曰:“卿家先世諸公,辟士云 何,而言促之,謂公府掾可劫得乎!”從術求去,而術留之不遣;既以失節屈辱, 憂恚而死。
時沛相下邳陳珪,故太尉球弟子也。術與珪俱公族子孫,少共交游,書與珪曰 :“昔秦失其政,天下髃雄爭而取之,兼智勇者卒受其歸。今世事紛擾,復有瓦解 之勢矣,誠英乂有為之時也。與足下舊交,豈肯左右之乎?若集大事,子實為吾心膂。”珪中子應時在下邳,術并脅質應,圖必致珪。珪答書曰:“昔秦末世,肆暴 恣情,虐流天下,毒被生民,下不堪命,故遂土崩。今雖季世,未有亡秦苛暴之亂 也。曹將軍神武應期,興復典刑,將撥平兇慝,清定海內,信有征矣。以為足下當
暞力同心,匡翼漢室,而陰謀不軌,以身試禍,豈不痛哉!
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吾備舊知,故陳至情,雖逆于耳,骨肉之惠也。欲吾 營私阿附,有犯死不能也。”
興平二年冬,天子敗于曹陽。術會髃下謂曰:“今劉氏微弱,海內鼎沸。吾家 四世公輔,百姓所歸,欲應天順民,于諸君意如何?”觽莫敢對。主簿閻象進曰: “昔周自后稷至于文王,積德累功,三分天下有其二,猶服事殷。明公雖奕世克昌
太祖所敗,奔其部曲雷薄、陳蘭于□山,復為所拒,憂懼不知所出。將歸帝號于紹 ,欲至青州從袁譚,發病道死。[三]妻子依術故吏廬江太守劉勛,孫策破勛,復見 收視。術女入孫權宮,子耀拜郎中,耀女又配于權子奮。
注[一]典略曰:術以袁姓出陳,陳,舜之后,以土承火,得應運之次。又見讖 文云:“代漢者,當涂高也。”自以名字當之,乃建號稱仲氏。
注[二]九州春秋曰:司隸馮方女,國色也,避亂揚州,術登城見而悅之,遂納 焉,甚愛幸。
注[三]魏書曰:術歸帝號于紹曰:“漢之失天下久矣,天子提挈,政在家門, 豪雄角逐,分裂疆宇,此與周之末年七國分勢無異,卒強者兼之耳。加袁氏受命當 王,符瑞炳然。今君擁有四州,民戶百萬,以強則無與比大,論德則無與比高。曹
操欲扶衰拯弱,安能續絕命救已滅乎?”紹陰然之。吳書曰:術既為雷薄等所拒, 留住三日,士觽絕糧,乃還至江亭,去壽春八十里。問廚下,尚有麥屑三十斛。時 盛暑,欲得蜜漿,又無蜜。坐欞黙上,嘆息良久,乃大箢曰:“袁術至于此乎!”
袁胤
東漢末期人物,字號和生卒年份不詳。
生平
燕遼東候公孫度
祖先
子女
公孫恭。公孫度之子,公孫康之弟。公孫康死后因二子尚幼而繼承遼東太守的職位。后大病,成為閹人,被長大的公孫淵脅逼退位。
孫
公孫晃,公孫淵之兄。因任子制在洛陽為官,公孫淵叛亂被殺后被下令處死。
公孫淵,公孫晃之弟。反魏,被司馬懿擊敗被殺。
部下
柳毅,公孫度親信,公孫度向他商討自立為王。
陽儀,公孫度親信,公孫度向他商討自立為王。
李敏,河內太守。不滿公孫度所為,與一家人出海避禍。被公孫度焚燒父親尸體,誅其宗族。
年號(西元) 年齡 事跡
和平元年(150年) 1歲 公孫度出生
永康元年(167年) 18歲 與父公孫延避居玄菟,度任為郡吏。玄菟太守公孫琙見度而親愛之,遣就師學,為
取妻 :
建寧二年(169年) 20歲 詔舉有道之士,與東郡謝弼、東海陳敦俱對策,除尚書郎(《魏志》作郎中)
建寧三年(170年) 21歲 稍遷冀州刺史。后以謠言免(不知哪年)
中平六年(189年) 40歲 同郡徐榮為董卓中郎將,薦度為遼東太守。度到任,笞殺公孫昭于襄平市誅郡中名
豪大姓百余家。東伐高句麗,西擊烏丸
初平元年(190年) 41歲 分遼東為遼西、中遼郡,越海收東萊諸縣,置營州刺史。自立為遼東侯、平州牧
初平二年(191年) 42歲 北海管寧、邴原、王烈前往依之
燕襄平候公孫康
公孫康,乃遼東太守公孫度長子。公孫度死后,任遼東太守,曾經斬了勢窮來投的袁熙、袁尚兄弟,將二人首級送給曹操。獻帝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因高句麗屢犯遼東,康出軍擊之,攻破都城,焚燒邑落,高句麗王伯固子拔奇與涓奴加,各將下戶三萬余口降康。康因漢在朝鮮所置郡縣,四于韓 (氵歲)勢強,早在桓靈之世,民多亡徙,郡縣多棄守。康遣公孫模、張敞等擊韓(氵歲),收集舊民,于舊屬東浪之屯有縣以南置帶方郡(朝鮮京畿道、并忠清道之地)。康開疆拓土,據境自守,稱雄遼東。曹魏文帝黃初二年(公元221年),康死。 死后,其弟公孫恭襲爵。
遼東太守,公孫度長子。 度死,子康嗣位。十二年,太祖征三郡烏丸,屠柳城。袁尚等奔遼東,康斬送尚首。語在武紀。封康襄平侯,拜左將軍。
遼東太守公孫度長子。公孫度死后,任遼東太守,曾經斬了勢窮來投的袁熙、袁尚兄弟,將二人首級送給曹操。死后,其弟公孫恭襲爵。
燕永寧候公孫恭
1.公孫恭,東漢末期人物。父為公孫度,公孫康之弟。公孫康死后因二子尚幼而繼承遼東太守的職位。黃初元年(220年),拜為車騎將軍、假節,封平郭侯。后大病,成為閹人,太和二年(228年)被長大成人的公孫淵脅逼退位。
2 .參考資料
公孫延。公孫恭之祖父,與公孫度一起移居玄菟。
公孫度。公孫恭之父,遼東太守,不斷開辟疆土,為后人打下基礎。
公孫康。公孫恭之兄。公孫度死后繼承遼東太守的職位,把前來投奔的袁熙、袁尚首級送給曹操。又大破高句麗軍,攻陷高句麗都城。
公孫淵,公孫康之子,公孫晃之弟。反魏,被司馬懿擊敗被殺。
公孫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