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更換36個皇帝,中國歷史上竟然有這個朝代?說起25年更換36個皇帝很多人不信這個事實,但是中國歷史上真的出現過這個朝代,很多人對于歷史了解的并不算多,才會這樣想,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25年換36個皇帝的朝代元朝,也來了解一下為什么武力征服大半個世界的元朝會如此快速的滅亡。
元朝的敗亡,其主要原因在于其政治黑暗,民族歧視和政治壓迫政策。統治集團內部爭權奪利政局不穩,皇帝大多不理國政,貪圖享受,腐化至極,經臣勾心斗角,欺上瞞下,朝廷橫征暴斂,經濟越來越衰,激起廣大人民的反抗。特別元朝中期頻繁更換皇帝,僅在25年中(1307年(大德十一年)至1333年(元統元年))就更換了36個皇帝,更加造成時局動蕩不穩。
元朝的朝廷全由權臣擺弄下詔或頒布詔令。皇帝成為傀儡,不能決策大事。宮廷紛爭連續不斷,爾虞我詐時時出現。
網絡配圖
恰在此時,元軍未能組織對朱元璋部反擊,元朝反而出現軍閥混戰、宗王之爭。結果,元朝給了朱元璋北上滅亡的好機會和有利條件。
總的來說,元朝的快速滅亡,究其原因就是:一拒絕漢文化;二拒絕民族融合;三貪污腐敗。正因如此,元朝才快速的走向滅亡之路。
自從秦始皇以降,歷朝歷代的國號都遵循著一定的產出規律。有的是原先的爵位(如魏晉隋唐),有的是起家時的郡望(如漢宋)。從秦到宋,歷朝國號大抵遵循著這兩個規律。然而,從金元開始,國號開始玩脫了。“大金”與“大元”只是吉祥字眼而已,“大明”與“大清”也找不出任何爵位或郡望的味道。
其實,人們很容易想到,明朝的“明”,來自于元朝末年的小明王。朱元璋最初投到郭子興摩下,郭子興的紅巾軍所奉之主就是小明王韓林兒。后來,即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在大宋政權的旗號下先被封為吳國公,后又稱吳王,在這期間他所用的年號都是大宋龍鳳年號。“龍鳳”,就是小明王韓林JL所用的年號。所以,明朝的“明”來自小明王的“明”,這是毫無疑問的。然而,為什么朱元璋拋棄了小明王,卻要留下“明”字作為國號呢?那我們就首先說說,小明王的“明”字從何而來!
明教,源于公元3世紀中葉波斯人摩尼(Mani)所創立的摩尼教。摩尼出生于公元216年4月14日,他的家鄉位于美索不達米亞地區,也就是古代的巴比倫,今天的伊拉克,當時屬于波斯帕提亞王朝,不過摩尼十歲的時候這個王朝被薩珊王朝所取代。摩尼說自己年輕的時候曾經得到神的啟示,要他在人間傳播新的教義。他最初吸收了自己的父親和家人入教,然后從海路到印度河流域傳教。大約在242年薩珊王朝的沙普爾一世登基之后,摩尼回到波斯地區,將國王的弟弟卑路斯收入門下,由此獲得了覲見最高統治者的機會。公元243年4月9日,在沙普爾的支持下,摩尼公開向波斯帝國的臣民們宣講他的教義,一個新宗教從此誕生。
網絡配圖
這一番附會真是說得有板有眼,明受于天命,合于五行,得天統之正。因此,以“明”作為國號,也得到了信奉儒家學說的人的認可。
明朝建立以后,一再下令嚴禁白蓮社,并將其寫人《大明律》:凡巫師假降邪神,書符咒水,扶鸞禱圣,自號端公、太保、神佛,妄稱彌勒佛、白蓮th、明尊教、白云宗等會,一應左道亂正之術,或隱藏圖像,燒香集眾,夜聚曉散,佯修善事,煽惑人民為首者絞。為從者各杖一百,流三千里。
如此規定,為的是防止別人再借此來聚集民眾,窺伺皇帝寶座.但白蓮社還是在民間流傳,并且仍有人聲稱“彌勒佛下世”,僭“明王”之號起而造反。這也正可看出朱元璋自己占據“明王”的位子,有多么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