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好就是優秀,當小孩子在小學,到初中,至高中,似乎絕大多數都是這么認為的。但事實這只是父母的一廂情愿,小孩子并不是這樣想的,而作為教師難道都不明白這個道理嗎?不是這樣的。其一,教師是人,有家、要生活,上頭評價就是看成績;其二,父母是長者,小孩子在中學期間,父母一般年齡在45以下,他們的事業成功者,忘了子女今后是靠事業而不是靠成績生活,失敗者自己的問題都沒解決好,那么子女的問題能解決好嗎?那有什么更好的辦法,那就學習吧,成績是唯一可量化的,是唯一可比較大小的。綜合上述原因,成績成了小孩子的外衣,成績好美麗,成績不好丑。而當小孩子走出校門時才發現自己成了別人的犧牲品,可這時都24歲左右啦!人生的第二次犧牲又來了,成家立業!!!立業不好說,所以成家成了長輩的主話題。轉眼過去的小孩子,……變成成人,……變成新的父母,……老啦,……期望著,期望子女好好學習。從一個起點到另一個起就這樣開始。那個累那個無助,何時了。請**給出個公證的評價,請**給孩子們自由吧!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附:
怎樣培養孩子高情商和領袖氣質《轉》
中國歷來是“神童”輩出的大國。望子成龍是大多數父母的最大愿望,很多家長從小培養孩子超前早教。但很多家長把早期教育等同于單一的智力技能教育,這對幼兒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容易成為以自我為中心,自私,不合群,不獨立,承受挫折能力低的偏才。有很多這樣的“神童”生活無法自理,行為偏激,甚至小小挫折就走上自殺之路。 3至6歲的孩子除早期的智力學習外,更重要的是要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合群,自信,健康的心里,培養孩子的高情商。
在美國,許多學校都已經把培養領袖精神寫進了他們的培養目標,告訴父母:一個具有領袖氣質的人,是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能夠帶領大家的人。即便某個專業是培養工程師的,您的孩子也會是工程師里的頭兒。
在過分注重智育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必然缺乏了解他人和社會交往的能力,在保護意識特別濃的父母呵護下長大的孩子,必然缺乏獨立性。相反,如果在孩子幼小的時候,就讓他接觸“情緒教育”,培養高情商:給他一個溫暖,鼓勵,健康的成長環境,創造足夠多與同齡人交往和交流的機會,教他們如果控制或平息憤怒,焦躁,憂郁等不良和消極情緒,這對他們的一生都能起到最積極的作用。
成功= 20%智商+ 80%情商
一位好的領袖,需具有較高的情商,要有良好的溝通技巧。因為情商是解決人際關系的基礎,而社會上所有的問題都脫離不了人際關系這個范疇。因此長期有系統化的培育情商,能使孩子勇敢地面對沖突與摩擦。
情商(EQ)與智商(IQ)
情商(EQ):EQ是「情商」的英文簡稱,又稱「情緒智力」,心里學上指人的情緒品質和對社會的適應能力。情商一詞因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丹尼爾·戈爾曼1995年所著的《情緒智力》一書而風靡全球。在書中,丹尼爾·戈爾曼指出,真正決定一個人成功的關鍵是情商能力而不是智商能力。
情商與智商(IQ)兩者互異,但并不沖突,它們之間互相制約聯系,共同影響人的一生。心理學的研究提出了如下的公式:成功100% =智商(IQ)20% +情商(EQ)80%
即人的一生,20%由智商決定,80%由情商主宰。
戈爾曼把人的情商能力概括為五大能力:
第一:認識自身情緒的能力。
第二:管理自己情緒的能力。
第三:自我激勵能力。
第四,認識他人情緒的能力。
第五,人際關系處理能力。
格爾曼還提出,在評價情商高低時,一般將其具體細分為“自信心,愛心,獨立能力,意志力,競爭意識,目標性,樂觀,誠實,交際與合作。”
情商與智商兩者互異,但并不沖突,它們之間互相制約,共同影響人的一生。
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兒童發育專家坦利·格林斯潘教授指出,除了按照傳統的育兒教科書來培養嬰兒之外,注重培養和提高嬰兒的情商至關重要,因為情商的發育對于嬰兒長大成人后能否在人際交往和工作中取得成就起著重要的作用。
格林斯潘教授說:“我們注意到,情商與智商均衡發育是最理想的育兒方法,從某種意義上講,情商甚至比智商更重要,因為隨著未來社會多元化和融合度日益提高,較高的情商將有助于每個人獲得成功。”
有一個很有名的研究,其調查了188個公司,測試了每個公司高級主管的智商和情商,并將結果和該主管的工作表現在一起進行分析。這項研究發現,對主管的工作業績來說,情商的影響力是智商的9倍。這說明,智商略遜他人的人如果擁有更高的情商指數,也一樣可以獲得成功;反之,智商很高,但情商不足的人,很難成為一個成功的領導或管理者。
優秀的領袖所必備的幾點素質:
1、穩定的情緒
2、有自省能力
3、精密得思考問題的能力
4、有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5、克服個人困難
6、有統籌能力、管理自己的時間
7、知己知彼、用人惟才
8、和別人分享你的藍圖
9、社交能力好,交往廣泛
10、能鼓勵他人
11、愿意傾聽別人說話
12、支持他人的想法
13、挑戰自己和同伴
14、扮演良師益友的角色
雖然有以上人格氣質的人,不一定都能成為領袖,因為個人的情況不同,比如許多孩子先天就具備了做一個領導所需的許多個人要素,而一些孩子可能在系統學習后并無多大變化,但可能在某個時候,在哪一個點上,孩子的變化就顯現出來了,而這個變化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并且良好的人際關系,也會使孩子終身受益。
領袖是后天培養的,三歲前是個關鍵期
領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養的,而且3歲之前是孩子情感發展的關鍵期,所以父母不要在此時只想著讓孩子智能開發,而錯過了學習溝通及觀察別人的最佳時期。
領袖的培養有訣竅:
1、父母應該適時給孩子關愛
2、經常與孩子溝通、交流
3、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4、不要凡事都幫他決定,要適時放手
5、多傾聽孩子的說話
6、讓孩子愿意接受他人的想法
7、養成孩子講道理的習慣
8、培養孩子觀察別人的能力
學會溝通的孩子無論在幼兒園里還是學校里,都會受到同伴們的喜歡,身邊的朋友也一定會很多,這能為他將來良好的人際關系打下基礎。就算不成為領袖人物,也會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國外父母培養領袖兒童的秘訣
▲ 1. 傾聽夢想
當孩子們的的志向與您對他們未來的設計相左時,請多鼓勵子女的夢想,無論在您看來這類夢想何等得奇特,因為這種幻想同樣需要足夠的勇氣。
▲ 2. 提供機會
領導能力需要靠訓練來增強,需要機會去磨練領導藝術。讓子女參加運動隊、童子軍、課外活動小組和其他社區組織,他們將獲得待人處世的經驗。
▲ 3. 充分鼓勵
孩子微不足道的成功都是值得您稱贊的,這不是意味著用虛假的話哄騙孩子,也不是說您永遠不能批評孩子,批評應該跟贊揚教育結合在一起。
▲ 4. 多問「假如」
「可能性思維」是領導能力的一個標志,那種對一個難題認真研究并向別人演示如何解決它的孩子多問:「假如我這樣做了,會怎么樣?」
▲ 5. 勇于表現
請鼓勵孩子在幼兒園或學校里多發言,在別人面前毫無羞怯地表現自己是一個最重要的技能。
▲ 6. 盯住成功
請說服您的子女多想成功而不去想障礙,自信會成功的人就是能吸引別人跟隨自己的人。
▲ 7. 允許探險
孩子樂于欽佩和追隨那些愿意冒險和能應付挑戰的人。可是我們的家長,就怕孩子磕著、燙著、摔著,如此謹慎入微,難得孩子有冒險精神。
▲ 8. 學會「3R」
Respect(尊重)、Resourcefulness(機智)、Responsibility(責任心)被認為是父母必須在孩子身上開發的三種基本特性,領導的桂冠總落在這種人頭上。他們努力照習慣去理解和容忍,他們屢次在挫折面前另辟蹊徑,他們勇敢面對自己行動產生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