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金朝封建統治的鞏固和經濟的發展 金世宗即位后,面對著契丹和漢族農牧民大起義,海陵王南侵受挫,金朝內部陷于一片動亂的局面。世宗力求爭取各族貴族、臣僚的支持,以穩定他的統治。 太保、樞密使完顏昂在耶律元宜殺海陵王后,派使者到南京殺太子光英,向世宗上表祝賀即位,一一六二年入朝世宗,任都元帥,仍為太保。留守南京的太傅、尚書令張浩,也在海陵王被殺后向世宗上賀表。一一六二年入朝,封太師,仍為尚書令。世宗對張浩說:“你在正隆時作首相,哪能無罪?因為你在省十幾年,練達政務,所以還用你作相。你當自勉,不要辜負朕意。”世宗也力爭領兵在外的將領的支持。白彥敬、紇石烈志寧領兵鎮壓契丹農牧民起義軍,行至北京,曾一起密謀起兵攻世宗,又殺世宗派來的使者。海陵王死后,白彥敬、紇石烈志寧降世宗。世宗任用白彥敬為曷蘇館節度使,又召入朝,任為御史大夫。仍以紇石烈志寧為臨海節度使,領兵去鎮壓契丹起義。蘇保衡在南侵中戰敗,世宗召至中都,命他到山東去鎮壓人民起義。海陵王時的文武官員,繼續任職,逐漸被世宗所爭取。 一一六二年,耶律元宜自軍中到中都朝見,世宗任為御史大夫。不久,又改為平章政事,規措鎮壓契丹起義。世宗采取兼容并包的策略,較為順利地穩定了他的統治。 (一)農、牧民起義的失敗 世宗即位后,各族人民的起義隊伍,在繼續進行戰斗。濟南耿京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在海陵王南侵時,派遣賈瑞、辛棄疾等渡過長江,與南宋聯絡。世宗即位后,金朝收買起義軍中的叛徒張安國,在海州殺死耿京。辛棄疾回海州后,殺張安國,率部投附了宋朝。 大名王友直起義軍,遭到金軍殘酷鎮壓,也率部投宋抗金。山東開山趙起義軍在一一六一年十一月,與宋李寶軍會合,打擊了海陵王南侵的金軍。 華州蒲城農民在楊萬、李孝章等率領下,在一一六一年冬起義,圍攻蒲城,戰斗四月之久。大定二年(一一六二年)正月,世宗派出重兵鎮壓,起義軍遭到失敗。 面對金世宗的殘酷鎮壓,山東、河北等路的農民仍在各地堅持斗爭。滕陽軍和沂州之間來二郎領導的起義隊伍遭到鎮壓后,轉移到蒙山山中,繼續戰斗。河北任郎君、李川等領導的起義軍,不斷攻打城市,奪取官物。徐州一帶,有江志領導的農民軍,在附近各地活動。但是,世宗即位后,面臨的最大的威脅,還是北方聲勢浩大的契丹族農、牧民起義。世宗集合重兵去鎮壓,契丹農、牧民展開了艱苦卓絕的斗爭。 窩斡殺撒八后,稱都元帥,率領起義軍到臨潢府東南新羅寨。世宗派契丹人移剌扎八去招降。扎八見窩斡兵強馬壯,決定歸附起義軍。窩斡領兵攻打臨潢府,擒金總管移室懣。起義軍發展到五萬人。正隆六年(一一六一年)十二月,窩斡稱皇帝,建年號“天正”。世宗命元帥左都監吾扎忽等領兵救臨潢。這時,窩斡軍已轉攻泰州。金軍追上起義軍。兩軍對陣,吾扎忽部押軍猛安、契丹人忽剌叔率所部起義,響應窩斡。金軍大敗。窩斡軍進攻泰州,金泰州節度使烏里雅頑抗,戰敗,僅以數騎逃走。起義軍聲勢大振。 大定二年(一一六二年)正月,金右副元帥完顏謀衍率領各路軍鎮壓窩斡。世宗使用鎮壓與招降的兩面策略,下詔說:契丹起義軍能自動投降者,皆不問罪。奴婢可釋放作平民。能捕獲窩斡者,封官授賞。 契丹起義軍括里部進攻韓州,得知金大軍將至,轉攻懿州、宜州。完顏謀衍屯軍懿州慶云縣,奏請朝廷增兵護送糧餉。世宗命南征北回的士兵前往集結。窩斡自泰州攻濟州,企圖邀截金朝的糧運。完顏謀衍與右監軍完顏福壽、左都監吾扎忽合兵,共甲士一萬三千人,以曷懶路總管徒單克寧等為左翼,臨潢節度使紇石烈志寧等為右翼,率領輕兵襲擊起義軍。起義軍中乣者和弟孛迭等叛變降金。他們密告金軍說:“起義軍輜重離此不遠,如出兵攻劫,窩斡必然還救。”四月初,完顏謀衍依計進攻,窩斡還軍,在長泊遭到徒單克寧部的襲擊。金左翼萬戶完顏襄率領的別部自起義軍背后邀擊。起義軍敗退。完顏謀衍縱軍劫掠,不敢追擊。 窩斡率軍西走,到臨潢西南霿■河(霿音夢m8ng,■音松s#ng)。數日后,完顏謀衍的追兵才趕到。兩軍展開激戰。起義軍射中紇石烈志寧左臂,順風縱火,在煙霧中猛擊金軍。不料風止,大雨傾注,金軍反擊,起義軍敗走。渡過溪澗后,起義軍返回襲擊金軍,金軍敗退到澗北。 完顏謀衍駐軍桓州白泊,逗留不進。窩斡自懿州轉攻川州,向山西進軍。北京大定府金軍不敢出戰。起義軍越來越接近中都了。 金世宗見金軍作戰不勝,下詔切責,召完顏謀衍、完顏福壽回中都,解除兵權。六月,改命尚書右丞仆散忠義為平章政事兼右副元帥,紇石烈志寧為元帥右監軍,又起運中都弓一萬五千張、箭一百五十萬支去懿州。另任濟州押軍萬戶溫迪罕阿魯帶以兵四千屯駐古北口等處防守。 窩斡率領起義軍八萬,西走花道,與金仆散忠義軍相遇。起義軍擊敗金軍左翼,金右翼來救,窩斡率主力自花道往西轉移,至裊嶺西陷泉。仆散忠義、紇石烈志寧等領軍趕到,起義軍大敗,窩斡率余部轉入奚族居地。窩斡收集散兵一萬余人,又補充奚兵,在速魯古淀、古北口、興化之間轉戰,擊敗溫迪罕阿魯帶的守軍。八月,世宗命西南路招討使、都統完顏思敬領兵入奚地,與金主力軍會合追討。窩斡北走沙陀。 紇石烈志寧部曾俘獲起義軍將領、奚族猛安稍合住,又把他放回起義軍,要他拉攏親信,伺機擒捕窩斡,許給官賞。稍合住叛變,回起義軍作內奸,隱瞞被俘投敵真相,并在起義軍將領間挑撥離間,渙散軍心。九月間,稍合住擒窩斡,到完顏思敬軍投降。窩斡被押送到中都,犧牲。 窩斡犧牲,契丹農、牧民起義軍遭到嚴重挫折。金軍乘勢進攻。起義軍的樞密使逐斡、都元帥丑哥等三十多人相繼戰敗被俘。紇石烈志寧等又追擊起義軍到燕子城,起義軍被鎮壓而失敗。括里、扎八等率領部眾南走,投附宋朝。此后,金世宗一再派出官員去“招撫”起義軍余部。但起義軍拒不投降,繼續在北京、臨潢、泰州等地戰斗。直到一一六四年五月,起義軍余部領袖蒲速越被俘犧牲,起義才完全被鎮壓下去。 在鎮壓契丹農牧民起義軍的同時,世宗又采取種種措施,加強對契丹人民的統治。契丹族成為金朝最受壓迫的民族。一一六三年,世宗下詔廢除契丹族猛安謀克的編制,把曾參加起義的契丹人分別編入女真猛安謀克部,使契丹人與女真人雜處,接受女真官員的直接統治。契丹人除官員年老者可留馬一、二匹外,其余馬匹,一律由官府“括買”,不得保存。世宗括買馬匹,顯然意在防止反抗,但邊地的契丹牧民由此也不得不改變其生產方式,無法再從事游牧狩獵,而只能和女真人一起從事農耕。 一一七七年,四名契丹押剌(即拽剌)隨從監察御史完顏覿古速(覿音敵d0)巡察邊地,乘機逃往西遼。世宗得報,說:“耶律大石(西遼)在夏國西北,窩斡作亂,契丹人響應,朕已釋罪,反側之心仍然不止。倘若大石派人來離間、引誘,必然要生邊患。”于是下詔,把曾經參加過起義的契丹人全部遷到上京、濟州、利州等地安置,使與女真人雜處,并與女真人通婚。世宗認為這些措施,使契丹人和女真人“男婚女聘,漸化成俗”,是“長久之策”。西北路沒有參加起義的契丹人和被釋放的奴隸也都遷徙到烏古、石壘部地,迫令耕作。世宗企圖用這些辦法來消除契丹族的反抗,其結果是加速了這些地區契丹和女真族的融合。 世宗曾對大臣們說:“海陵王時,契丹人頗受信任,但后來掀起叛亂,很多功臣被殺。足見契丹人的野心。”大臣唐括安禮說:“圣主博愛,對待各族,不宜有分別。”世宗說:“我并非有所分別。如果有邊患,契丹人豈肯與我們一條心啊!”海陵王時,鎮壓女真貴族,大批起用契丹官員參預軍政。世宗鎮壓契丹農牧民起義后,對契丹族多方防范,契丹人民遭受著最為沉重的民族壓迫和階級壓迫。 (二)對宋戰爭和世宗統治的鞏固 金、宋戰爭 海陵王被殺后,金南侵大軍北還。河北、山東、陜西等路召募的征南步兵,都放免還家。都元帥完顏昂在山東,經略邊事。一一六二年冬,金世宗鎮壓了契丹農、牧民起義后,又調派右丞相仆散忠義統領重兵侵宋,仆散忠義駐扎南京,指揮軍事。又以紇石烈志寧為左副元帥,領兵出戰,駐軍睢陽。 這時南宋的狀況是,孝宗即位后,任用抗戰派名臣張浚出帥江淮,準備北上收復失地。一一六三年夏,契丹農、牧民起義軍首領括里、扎八等戰敗后,投附宋朝,說夏季久雨,金軍弓膠溶解,不便騎射。建策南宋出兵。五月間,張浚命李世輔、邵宏淵領兵攻占靈璧、虹縣,進而占領宿州。金宿州防御使烏林答剌撒兵敗,被金朝處死。紇石烈志寧領金兵一萬人,自睢陽出發,反攻宿州。五月二十日,紇石烈志寧領大兵,駐州東南,另在州西滿布旌旗,設為疑兵。李世輔領兵向州西進擊,金軍由右翼萬戶夾谷清臣統領的先鋒軍出擊,李世輔軍敗退。次日,宋軍全軍出戰,紇石烈志寧、夾谷清臣等大敗宋軍。李世輔敗退到符離,宋軍損失慘重。南宋派使臣求和。和議未定。一一六四年十月,仆散忠義、紇石烈志寧再次發兵侵宋,壓迫南宋就范。金軍渡過淮水。徒單克寧部攻占盱眙及濠、廬、和、滁等州。十二月,宋朝派使臣魏杞求和。大定五年(一一六五年)正月,議定宋朝割讓海、泗、唐、鄧等州及商、秦兩州地給金朝。宋對金稱侄皇帝,不再稱臣。每年向金貢獻銀、絹二十萬兩、匹。此次和議后,金、宋約三十年間,不再有大的戰事。 定都中都 世宗統治集團對內鎮壓了契丹、漢族人民的起義,對外迫使南宋求和,訂立了和議,進一步鞏固了它的統治。 海陵王自上京遷都中都,制定了以漢人居住地作為統治中心的國策,遭到女真保守貴族的反對。世宗在東京即位后,一些女真貴族又建策還都上京。世宗母舅、參知政事李石對世宗說:“現在正隆(海陵王)遠在江淮,寇盜(指各族起義軍)蜂起。百姓引領東向,宜在此時直赴中都,據腹心以號令天下,是萬世之業。愿陛下不要被眾人的議論所牽扯。”利涉軍節度使獨吉義(曷速館女真)自白彥敬處來投世宗,受命任參知政事,也對世宗說:“現在正隆已渡淮,窩斡的勢力還沒有太盛,將士在南,家屬都在此。還是早去中都為好。”世宗采納去中都的建策,一一六一年十一月啟程,十二月到達中都。世宗繼續定都在中都,這就清楚地表明,他在推翻海陵王后,仍然繼續實行海陵王直接統治漢地的國策。 修訂官制 金世宗即位后,命吏部侍郎石琚(音居j&。漢人)詳定制度(官制)。大定二年(一一六二年)十二月,新定制度,由尚書省頒行。新定官制基本上仍然繼承海陵王時的政治制度,只是稍加增損,減并冗繁。較重要的改動,是宰相增設平章政事二人。海陵王廢除三省,政權集中到尚書省,設尚書令和左右丞相,廢除平章政事。金世宗新定制度,尚書令、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為宰相官,左右丞、參知政事為執政官。宰相增員,顯然是為了便于更多的官員參預政事,以鞏固他的統治。 多民族的統治核心的形成 海陵王廣泛任用契丹、渤海和漢人參預軍政。世宗繼承這個用人政策,更為廣泛地吸收各族人。金朝建立的初期,皇族完顏氏掌握軍政全權。海陵王鎮壓大批皇族反對派,多用漢人、契丹人和渤海人執政。世宗鎮壓契丹農、牧民起義和對宋停戰后,任用非皇族的女真各部貴族,包括反對過他的貴族,來鞏固金朝的統治。隨從海陵王侵宋的仆散忠義鎮壓契丹農、牧民起義后,任右丞相,侵宋還師,又進為左丞相。紇石烈志寧曾與白彥敬等起兵反世宗,降附后,領兵鎮壓契丹農、牧民起義,世宗任為左副元帥,與仆散忠義侵宋,作戰有功。世宗下詔給紇石烈志寧說:“卿雖年少,前征契丹,戰功最多,現在又破大敵(南宋),朕甚嘉之。”金、宋和議訂立后,一一六五年,紇石烈志寧進拜平章政事,位列宰相;一一六六年,又任為樞密使。徒單部人徒單合喜,海陵王時任西蜀道兵馬都統,世宗即位后,仍為陜西路統軍使,又改任元帥右都監,敗宋吳璘軍,收回陜西十六州地;一一六七年,進為樞密副使。回怕川紇石烈部紇石烈良弼,海陵王時為尚書右丞。世宗命他招撫契丹族人,進為平章政事,又進為右丞相。紇石烈良弼在相位多年,是世宗朝重要的文臣。世宗母舅李石擁立世宗即位,由參知政事進為尚書令,是朝中渤海人的代表。漢人石琚(定州人)在熙宗時中進士第一(狀元),世宗起用石琚修訂制度、禮儀,一一六二年任參知政事。世宗對石琚說:“女真人往往直接作大官,不知民間疾苦。你曾作縣官,民間何事不知,凡利害事都應陳奏。”石琚執政十多年,一一七七年進為平章政事,一一七八年又任右丞相,是世宗時漢人宰相的重要代表人物。契丹農、牧民起義被鎮壓后,貴族執政者不多,但如移剌道(乙室部人),海陵王時為都督府長史,世宗起用為戶部尚書,進至平章政事,位列宰相。世宗統治的三十年間,自參知政事以上的宰相、執政官中,宗室完顏部貴族前后共七人,非完顏部的女真貴族十五人,漢人十四人,契丹、渤海人各二人。金世宗任用非皇族的女真官員,又大批任用漢人、契丹人和渤海人,形成了一個多民族的統治核心,從而鞏固了金朝的統治。史稱金世宗為“小堯舜”,就是反映了這一時期的金朝統治集團,保持了相對的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