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朝是一個確實存在的朝代,這點不容懷疑。王莽建立新朝后,由于沒有能夠解決當時非常嚴重的土地兼并問題,在加上倒霉的旱災蝗災,人們已經無法生存,被逼起義反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樊崇的赤眉起義和王匡王鳳兄弟的綠林起義。 當時已經是王莽后期。由于王莽的改革不當,導致人民生活更加貧困,再加上連年天災,平民根本無法生存。南方饑饉更加嚴重,饑民們成群結隊地到了湖北當陽附近的沼澤中挖取一種叫做“鳧茈”(書名“荸薺”)的植物來吃。 對他們來說,這是一種美食。 但是由于饑民太多,這種美食也是有限的,所以常有因為爭奪食物而發生的打斗事件。有兩人能說會道,常常給他們調解糾紛,制止打斗,在大家心目中樹立起了威信,被眾人舉為頭目,這二人便是來自新市(今湖北京山)的王匡王鳳兄弟。 王匡王鳳兄弟因此聲名遠播,一些因犯法而亡命天涯的豪客皆慕名相投,如馬武、王常、成丹等人。而此時,當地的“鳧茈”越來越少,大家伙的吃飯問題是必須要解決的。王匡王鳳兄弟見手下人數眾多,便與部下商議:與其餓死,不如反了! 王莽天鳳四年(17年),王匡王鳳兄弟率領這群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饑民起義。 同我國歷史上的絕大多數農民起義一樣,他們一開始的目的并非已經崇高到要去拯救劉氏江山,并非要推翻王莽的所謂“暴政”,拯救天下蒼生,他們只是想討口吃的,只是想要活下來。 他們這群“烏合之眾”首先攻擊附近的鄉聚,搶得糧食后,便藏于附近的綠林山(今湖北當陽大洪山)。于是歷史上就把他們的起義成為“綠林起義”,其軍隊成為“綠林軍”。 周圍的饑民聽說他們有糧食,也紛紛來投靠。幾個月間王匡王鳳的部眾增加至七八千人。當然,這里面包括男女老幼所有人,估計能夠戰斗的適齡男子不會超過兩千人。 但是,不管怎樣,他們已經聲勢大振,使得附近郡縣惶恐,引起了中央政府的深切關注。 地皇二年(21年),荊州牧受命于朝廷,發兵二萬,直奔綠林山,希望一舉剿滅。 王匡王鳳聽到消息,率領部下南下,在云杜(今湖北京山)伏擊官軍,殺死幾千人,盡獲輜重。然后他們乘勝攻下竟陵(今湖北天門附近,在潛江西北),轉攻云杜、安陸(今湖北云夢),搶奪了很多婦女和糧食,回到綠林山中。 這一圈打下來,綠林軍勢力又增,男女老幼共有五萬多人,附近的州郡都不敢惹他們。 但是第二年,綠林軍中卻發生了嚴重的瘟疫,死了一半的人,綠林山中到處都是尸體的腐爛味兒,哀鴻遍野,白骨如山。僥幸未感染瘟疫的人都不敢呆在山中,由各位頭領分別帶下山去。 王常、成丹、張昂一部西入南郡(治湖北江陵),至長江北岸附近,故稱為下江兵。 王匡、王鳳、馬武及部下朱鮪等北入南陽(今河南南陽),因主帥王氏兄弟乃新市人,故稱新市兵。 王莽派嚴尤陳茂率軍打敗下江兵。下江兵首領成丹、王常、張等,收集逃散的士兵,退入蔞,大三鐘山跟石龍山之間展開戰斗,人數增多,聲勢又振。隨后與荊州牧在上唐會戰,大破州府官軍。 不久,平林(湖北隨縣東北)人陳牧、廖湛也聚眾千余人,稱平林兵,響應綠林軍,與王匡王鳳的新市兵匯合。 這時,劉氏宗族劉玄恰好逃到此地,就投靠了陳牧,當了一個“安集掾”的小官。 劉玄是劉秀的同族兄長,也是生長在南陽蔡陽(今湖北棗陽)。劉玄是一個豪氣的人。他弟弟被人殺了,他約了幾個黑道兄弟想去報仇。不過還沒等到報仇的時候,那幾個黑道兄弟就因為殺了其他人而被捕。劉玄聽說后知道遲早會牽扯上自己,就干脆逃到平林(今湖北隨縣東北)躲避。縣吏也要交差啊,就抓了劉玄的父親劉子張,說要讓老頭頂罪,以此來逼迫劉玄回去自首。劉玄也還是很聰明,詐死,并讓人到家鄉舂陵(舂陵本是一個鄉的名字,在零陵冷道縣,今湖南永州北 而劉玄也不能再回去了,只好悄悄辭家別親,隱姓埋名,四處逃亡,投奔了陳牧。
隨后,劉秀和他哥哥劉縯劉伯升也在舂陵起兵,派宗室劉嘉聯絡新市兵和平林兵,合兵一處,轉戰舂陵附近地區。 劉氏兄弟一直是以復興漢室江山為己任的,他們的加入讓綠林軍這支所謂烏合之眾有了更加高尚的目標。 他們取得了一些勝利后,便不知天高地厚地向宛城(近河南南陽)進攻。隊伍走到小長安(宛城以南37里)的時候,被新軍甄阜、梁丘賜部擊敗。 各部將領各收敗兵,退至棘陽(新野東北),而甄阜、梁丘賜也率軍追趕到附近的泚水(河南泌水),準備將這伙一舉消滅。 劉縯劉秀見自己兵力弱小,親自到附近的宜秋聚(今河南唐河西南的淮河邊)游說下江兵首領王常,請他共建復漢大業。王常應允。王常手下的成丹、張昂卻表示反對,王常勸二人說:我們兵力分散,都容易被王莽各個擊破,只有眾軍合在一起,才能成功。 地皇四年(23年)正月,劉縯的舂陵兵與王常的下江兵聯合在沘水以西擊敗新軍甄阜、梁丘賜部,斬殺二將。 隨后劉縯再破嚴尤、陳茂軍于淯陽(新野東北),進圍宛城(今河南南陽)。 綠林軍稱劉玄為更始將軍。二月辛巳,在淯水(今河南白河)邊,綠林軍推舉劉玄即帝位。但是劉玄懦弱,不能擔當大任,緊張得汗濕衣衫,說話結巴。眾軍皆有輕視之意。大赦天下,建年號為“更始”。然后建立官制:伯父劉良為國三老,王匡為定國上公,王鳳為成國上公,朱鮪為大司馬,劉縯為大司徒,陳牧為大司空,劉秀還不知名,僅封太常偏將軍。 劉玄遣諸將北進略地。 三月,劉秀隨王常、王鳳等攻下昆陽(今河南葉縣)、定陵(今河北邢臺市威縣)、郾城,奪得大批牛馬糧食財物,都運到進圍宛城的劉縯部。
王莽聞漢帝立,急遣王尋、王邑率領新軍全部精銳四十二萬來攻,圍昆陽,被劉秀等擊敗。之前幾日,劉縯已經攻下宛城,迎劉玄遷都于宛。 這時,劉氏兄弟威名震天下。各路豪杰皆歸心劉縯,甚至有人要讓劉縯取代劉玄為帝。劉玄拒絕。平林軍進攻新野,久攻不下。新野縣宰登城對平林軍說,只要劉伯升來我便投降。劉縯聞訊率軍趕來,新野果然開城。 劉縯得人心如此,使得劉玄及綠林軍將領心虛,生怕某日劉縯奪了帝位沒他們好果子吃,想要除掉劉縯。于是劉玄宴請諸將,想在席間殺劉縯。席間,劉玄見劉縯劍不離身,就說,伯升啊,你這寶劍可真漂亮,借我瞧瞧。劉縯把佩劍遞給劉玄。許是劉玄還是有點顧及兄弟情分,雖然申屠建效范增故事獻玉玦,要他當機立斷,他還是猶豫,不忍心下手。 宴會結束以后,劉縯的舅舅樊宏對他說,今日之會正是昔日鴻門之宴,劉玄申屠建他們肯定是想要害你,你要小心。劉縯不以為意。 劉縯部將,也是同宗的劉稷,很有勇力的一個人,深得劉縯器重。他率軍攻魯陽(今河南魯山縣)時,聽說劉玄稱帝,心中不滿,大怒:本來起兵圖大事的人是劉縯兄弟,這劉玄憑什么當皇帝?劉玄聽說后,心中忌恨,封他為抗威將軍,劉稷理都不理。劉玄大怒,派兵抓了劉稷要殺他。劉縯急忙跑來求情請求饒他一命。李軼朱鮪趁機勸劉玄把劉縯也一起殺掉。這次劉玄沒有猶豫。劉縯劉稷同時被殺。 劉玄讓宗室劉賜繼為大司徒。 劉賜也是劉秀的同族兄長,從小就死了父母,由哥哥劉顯撫養成人。后來他哥哥劉顯與人結怨而殺人,縣吏捕殺了劉顯。劉賜就他哥哥的兒子劉信傾家蕩產,交結豪杰,殺了捕殺哥哥的縣吏,算是報了仇,然后二人亡命天涯。后來王莽建新,大赦天下,他們又回到家鄉。后隨同劉縯起兵。劉玄稱帝后,封他為廣漢侯、光祿勛。劉玄殺了劉縯后,又讓他代替大司徒之位。 這時候的劉秀在潁川郡父城縣。 昆陽大戰后,劉秀率兵北攻潁川郡,打到父城(今河南寶豐縣)的時候,久攻不下,劉秀心生一計,假裝撤走,然后引兵伏于附近的巾車鄉。守將馮異以為劉秀已經走遠,與幾個手下出城巡視附近幾個縣的情況。伏兵突然四下殺出,活捉了馮異。 馮異的堂兄馮孝以及同鄉丁綝、呂晏都在劉秀帳下做事。他們向劉秀舉薦馮異:“將軍胸懷大志,正需要豪杰相助,馮異才出不世,正其人也!” 劉秀馬上和馮異談話,果然才氣非凡,便請他共建大業。 馮異也覺得劉秀氣宇不凡,絕非池中物,便說:“現在我母親還在城中,如此造次,恐遭不測。如果劉將軍愿意放我回去,我愿游說父城令苗萌一起投誠,割據五城,奉將軍號令是從。”劉秀堅信 劉秀聽說哥哥被殺以后,立即從父城回到宛城,都不敢為哥哥發喪,非常悲痛但并不溢于言表。劉玄也覺有愧,封劉秀為破奴大將軍,拜武信侯。
當時的形勢非常復雜。劉玄的更始政權占據著湖北及河南南部。齊魯淮陽等地為赤眉所占。前鐘武侯劉望起兵汝南,敗于昆陽的嚴尤陳茂走投無路,前去投奔。地皇四年(23年)八月,劉望自立為天子,拜嚴尤為大司馬,陳茂為丞相。王莽的新政權能夠直接控制只有洛陽及其以西的關中地區,河北雖然還沒有反叛,不過仍然不穩定。王莽知道洛陽首當其沖,急派太師王匡、國將哀章率軍防守。 另外派軍東擊汝南的劉望。這支軍隊先由司徒劉賜率領。劉賜久攻不下,劉玄改派劉賜的堂侄劉信為奮威大將軍代替他攻擊汝南,召回劉賜。
攻擊洛陽的更始政權王匡軍隊包圍了王莽新朝的王匡軍隊,但是久攻不下。 而攻擊武關的申屠建和李松比較順利。 當更始軍即將到武關的時候,析縣(今河南西峽)人鄧曄、于匡在南鄉(鄉名,析縣南)率族人數百起兵響應。當時析縣縣宰領兵數千屯在鄡亭,為武關的防守作戰備。鄧曄、于匡勸縣宰說:“現在漢室復興,你難道還不知大勢所趨嗎?”縣宰不知所措,將手中的兵士全交給二人。于是鄧曄自稱輔漢將軍,于匡自稱右將軍,二人不等更始軍到,先領兵攻下析縣和丹水縣,然后進攻武關。武關都尉朱萌獻關投降。然后乘勝攻掠附近的右隊(即弘農郡,王莽改弘農郡稱“右隊”,東漢建立后,劉秀又將“右隊”改回為“弘農”,在今長安、洛陽之間的黃河南岸),斬殺右隊大夫(“大夫”,是王莽改制的產物,職責和以前的“太守”相同)宋綱,又攻下了西面的湖縣(今河南靈寶西北,戾太子劉據也就死在這兒)。 王莽見家門口也大亂,急忙率群臣到南郊哭天,希望上天能夠幫他渡過難關。然后拜將九人,號稱“九虎”,率領北軍精兵數萬,東征鄧曄、于匡。但是王莽已經不相信別人了,他把這些將領的妻子兒女軟禁在宮中作為人質。當時國庫中還有很多黃金,但是王莽舍不得拿出來犒賞將士,只給“九虎”每人四千錢。眾軍怨恨,士氣不振。 “九虎”率軍趕到華陰遇上了繼續西攻的鄧曄、于匡軍隊。鄧于二人分兵出擊:于匡率兵在正面不斷地從土山上向九虎的軍隊射箭,而鄧曄則率領主力兩萬余人悄悄從北面迂回繞到“九虎”軍隊的后面突然襲擊。九虎敗走:其中二虎回到長安請罪,王莽成全了他們,逼二人自殺;四虎逃得無影無蹤;三虎郭欽、陳翬、成重收敗兵退保長安的據點——京師倉(倉名,又名華倉,舊址在今陜西華陰縣磯峪鄉西泉店村南)。 這時候李松、申屠建率領的更始軍已到武關。鄧曄開關迎接,合兵一處。隨后二軍一起進攻京師倉。由于新軍早有準備,所以聯軍久攻未下。 鄧曄料定王莽現在的主力全部在京師倉附近,長安一定非常空虛,與李松商議后,鄧曄任命弘農掾王憲為校尉,命他帶數百人北渡渭水,入左馮翊(三輔之一,今陜西大荔縣境),至頻陽縣(今陜西蒲城西南)。一路上,各地豪強爭相獻城投降。而李松遣偏將軍韓臣率軍徑直西攻至新豐(今咸陽西南),擊敗王莽派遣的波水將軍竇融,并一路直追到長安長門宮附近。 墻倒眾人推,這時,長安附近的人們見王莽敗局已定,紛紛起事,對王莽落井下石。斄縣嚴春,茂陵董喜,藍田王孟,槐里汝臣,盩厔王扶,陽陵嚴本,杜陵屠門少(姓屠門,名少)之屬,都自稱漢將攻擊王莽的殘余軍隊,不亦樂乎。 而李松、鄧曄還在京師倉與王莽主力相持。先,二人認為一個小小的糧倉都拿不下,還攻什么長安城啊?決定在這里等待劉玄派來的援軍。隨后二人看到長安城下已經亂兵四起,天水的隗囂軍也迫近長安,唯恐別人搶了攻占長安斬殺禍首王莽的頭功,急令繞開京師倉,大軍直開長安。 而這時,王憲軍隊越戰越多,進軍出奇順利,已經打到長安附近。 王莽大驚,赦免城中囚徒,發給他們武器,殺豬飲血,盟誓說:“如里有不為新朝效力的人,厲鬼會記住他!”讓更始將軍史諶率領他們迎戰。但是這些人一過渭橋便四下逃散,只剩史諶一個人回來。王莽只好加強防守長安的各處城門。有人說這些守城的士兵都是東方人,不可信。王莽就讓越人的騎兵來守城,每六百人一隊,每隊設一校尉。
初二,城里的青年朱弟和張魚等人害怕義兵攻進來被殺,帶領一些膽大的長安市民,放火焚燒未央宮的便門,又用斧頭劈開敬法殿的小門,大聲喊著:“反賊王莽,怎么不出來投降?”大火燒到掖庭,承明殿王莽到未央宮宣室前殿躲避,但火勢一直跟著他蔓延。王莽穿著天青色的衣服,拿著虞帝匕首。天文郞在前面按著占測用具,五莽轉動坐席隨著斗柄所指的方向而坐,說:“上天賦予我這樣的好品德,漢軍能把我怎么樣?” 初三,快要天亮時,群臣攙扶著王莽,從前殿去漸臺(在未央宮滄海中,四面環水),公卿等隨從官吏還有一千多人跟著他。 王邑率軍晝夜戰斗,疲倦至極,士兵連死帶傷,就快被消滅完了。他騎馬跑進宮中,到了漸臺,看見他的兒子侍中王睦脫下衣帽想要溜走,就大聲喝止住他,讓他回去,父子一起守衛王莽。 義兵攻進大殿,聽說王莽在漸臺,就一起前去包圍,圍了有幾百重。臺上的新軍余部還用弓箭與包圍的士兵對射,箭用完了,就拿短刀搏斗。王邑父子、王巡等人戰死,王莽躲進內室。 傍晚,大批士兵攻上漸臺,王揖、趙博、苗欣、唐尊、王盛、中常侍王參等人都戰死臺上。 商縣人杜吳最先跑過來,一刀殺死王莽,搶到璽綬。校尉公賓就(姓公賓,名就)進來,正好撞見杜吳,就問:“這璽綬的主人在哪里?” 杜吳指著西北角落,說“就那嘎瘩”。公賓就跑去,砍下王莽的腦袋。跟進的士兵們將王莽的軀體肢解,分成許多塊,幾十個人爭著砍剁。 這時,王憲的軍隊也進了長安城。公賓就持王莽的頭顱到王憲處請賞。 王憲自稱大將軍,當時城中聚集的十數萬兵士皆歸其指揮。他駐進東宮,乘王莽車服,淫王莽妻女,縱欲無度,還想自己當皇帝。
堅守洛陽的王匡和哀章聽說長安城破,王莽已死,只好率部投降更始軍的泥腿子王匡。但是他們立即被泥腿子王匡給殺了。 在京師倉附近堅守的賞都(郡名,由汝南郡分出新置)大尹王欽及郭欽,也舉眾而降。劉玄聽說后,感慨其義行,封為侯。 還是有為王莽殉道的: 揚州牧李圣、司命孔仁兵敗山東,李圣戰中被殺,孔仁讓部下投降,然后感嘆到:“吾聞食人食者死其事。”自殺而死。曹部監杜普、陳定大尹(“大尹”與下面的“連率”,都是王莽改制的產物,職責和以前的“太守”相同)沈意、九江連率賈萌皆守郡不降,被義兵所殺。
鬧劇一般的新王朝在風雨飄搖中動蕩了十四年后終于傾然覆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