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應是每個中國人的理想居所,亭臺樓閣、疊山理水,不僅是對理想生活的追求,也是在表達園主對人生的理解,對世界的認識。江南的文人士大夫更深諳此道,能在繁華之地落成一座精致的園子,大隱隱于市,有山有水,可居可觀可游,直到如今,也無比令世人向往。
蘇州為中國古典園林設計的集大成之地,江南文人的風雅已經與這座古城融為一體。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宋、元、明、清,蘇州的四座園林典范,古樸雅致、魔幻有趣,不來蘇州,便不知原來還能這樣居住!
宋人的風雅,人盡皆知,滄浪亭,是蘇州最古老的一所園林,始建于北宋慶歷年間,距今也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朝代更替,園主也更換了數次,但宋代獨特的雅致情趣依舊可見于園中。不似明清園林所追求的玲瓏精致,宋人的風雅是一種在物質文明巔峰時刻自然而然呈現出來的一種生活腔調,也體現在滄浪亭的造園藝術中。
滄浪亭的造園藝術在中國古典園林中別具一格,一池綠水繞于園外,池面遼闊,茫茫蒼蒼;園內以土山為主景,山上置石植大樹,郁郁蔥蔥,山水相宜,表現得法,宛如自然遼闊風景。
▲園門
▲滄浪亭
園內的標志性建筑——滄浪亭,相傳為北宋文人蘇舜欽所創,亭立山嶺,高曠軒敞,石柱飛檐,古雅壯麗,與尋常所見的明清園亭明顯不同,蘇舜欽作有《滄浪亭記》。
▲園中小徑通幽處
▲園中廣植茂竹
▲園中主體廳堂院落
2000年作為滄浪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6年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去蘇州旅游不得不去的景點。
元朝的建筑藝術在很多細節方面不同于其它朝代,獅子林始建于元代,因園內石峰林立,多狀似獅子,故名“獅子林”,園林集中國古典造園藝術、西洋造園藝術、宗教藝術于一體,頗具魔幻色彩。
獅子林以假山著稱,是中國園林大規模假山的僅存者,假山群共有九條路線,21個洞口,群峰起伏,迂回曲折,回環起伏。
▲園內奇峰怪石
獅子林的假山,通過模擬與佛教故事有關的人體、獅形、獸像等,喻佛理于其中,以達到渲染佛教氣氛之目的。它的山洞做法也不完全是以自然山洞為藍本,而是采用迷宮式做法,創造出了使人迷離其中的效果。
▲園內廳堂
獅子林建筑可分祠堂、住宅與庭園三部分,由于林園幾經興衰變化,寺、園、宅分而又合,傳統造園手法與佛教思想相互融合,以及近代貝氏家族把西洋造園手法和家祠引入園中,使得獅子林的園林設計風格頗有幾分魔幻色彩,同于2000年被正式批準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拙政園始建于明,為明代御史王獻臣棄官回鄉后建造,取晉代文學家潘岳《閑居賦》中“筑室種樹,逍遙自得……灌園鬻蔬,以供朝夕膳,……此亦拙者之為政也”句意,將此園命名為拙政園,文徵明曾依照拙政園中的景物繪成《拙政園三十一景圖》。
拙政園以大見長,全院分為東、中、西三個部分,以水為主,池廣樹茂,造景自然,自然野趣十分突出,真正做到了“雖由人作,宛如天開”的園林設計最高境界。
▲宛如天開的造景意趣
▲以水為主,池廣樹茂
▲園內建筑造景
1961年,拙政園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被共同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7年,被評為國家5A級景區。
留園最突出的特點便是“玲瓏精致”,是清代造園的代表。明代中國古典園林已進入精深化發展階段,清中葉到清末,更趨于精致。
留園的建筑在蘇州園林中,不但數量多,分布也較為密集,但其布局合理,空間處理極為巧妙,在不大的范圍內造就了眾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筑,處處顯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見大的造園藝術手法。
▲極其精致的留園造景
▲留園主體廳堂
▲留園中江南三大奇石-冠云峰
中國傳統園林的造景藝術或含蓄靈秀似桃源、或大氣磅礴如丘壑,往往于一園之中在方寸之地便能夠“移天縮地”仿效自然萬象,“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其立意也就遠遠超過了其形象本身,在當下也值得學習與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