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江蘇的朋友說,突然發現江蘇有一點比廣東強,江蘇很快會有第五個萬億城市,第六個、第七個也在排隊。
但是廣東在廣深佛莞之后,第五個萬億城市遙遙無期。珠海是很強,可惜規模太小了。
目前廣東第五是惠州,等惠州破萬億,江蘇大概率常州、徐州、揚州、鹽城、泰州、鎮江等城市也破萬億了,就這一點而言兩省差距確實比較大。
萬億城市數量對比,本質上是珠三角經濟體量的對比,小孩都知道,珠三角面積沒有長三角大,腹地沒有長三角廣,這是珠三角的局限性。
珠三角發展早期,產業集中,有利于形成產業鏈集群,快速崛起,越是到了后期,土地教育等資源愈發的有限,珠三角的短板就越來越明顯。
珠三角面積僅占全國0.6%,人口占到6%,創造超過全國10%的經濟總量,包括了港澳地區。
長三角面積占全國3.7%,人口占到16.7%,創造了全國近1/4的經濟總量,成為全國乃至地球最大的城市群。
珠江三角洲,自古自成一體,包括了廣州、佛山、深圳、珠海、東莞、惠州、中山、將門、肇慶九個城市,和香港澳門兩個個別行政區,共計11座城市。
長江三角洲則囊括了四省市,以上海為中心,輻射到江蘇、浙江和安徽。
現在的長三角,已經達到了41個城市,包括上海、南京、蘇州、杭州、無錫、寧波等十五個早期城市,集中在江浙滬,以及后期的安徽合肥、馬鞍山、蕪湖、銅陵、安慶等城市。
占地35.8萬平方公里,人口2.35億,創造全國近1/4生產總值,而珠三角9市總面積不到5.6萬平方公里,創造全國1/10生產總值。
論體量,論腹地,珠三角遠遠不如長三角,這基本上也決定了兩者后期的發展上限。
長三角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要交通有交通,水陸都有,十分便利,要平地有平地,平原一大片,要人口有人口,江浙滬皖都是人口大省,周邊河南江西山東等地都有很多勞動力注入,河南山東是出了名的人口大省。
長三角的腹地沿長江而上,甚至可以輻射到江西,浙江跟江西正在加深經濟聯系,建立城市圈。
相比之下,珠三角似乎被困在了嶺南三角洲,平地有限,河網也沒有江浙滬豐富。
珠三角未來的出路在哪兒?一方面要加速向祖國腹地融合,另一方面,要積極發展湛茂地區,與海南自貿區、北部灣經濟圈聯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