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誡子書》,向孩子道盡了一生做人的原則。
《誡子書》全文只有86字,可以說是字字珠肌,關于靜的告誡卻有15個字,共三句話:靜以修身、非寧靜無以致遠、學須靜也。
意思是說:寧靜才能夠修養身心,靜思反??;不能夠靜下來,則不可以有效地計劃未來,而且學習的首要條件,就是有寧靜的環境。
心靜則智生,心亂則愚起。
人生山高水長,誘惑無處不在,得失無時不有,在每一個十字路口,我們哪能算得那樣精準無誤?誰能保證每一個選擇、每一個取舍日后都不會后悔?
人生會遭遇許多事情,其中很多是難以解決的,如果每天盤算計較、患得患失,心中被盤根錯節的煩惱糾纏住,茫茫然不知如何面對,那么則會心浮氣躁、心亂如麻。
心一旦亂了,就會失去冷靜的觀察和審時度勢的理智,就會失去正常思考問題的能力,做出不合乎常理的判斷,甚至病急亂投醫。
而急中生智,也只不過將腦中一切無關的雜事,快速調整為“靜音”狀態,瞬間生出化解危難的智慧。所謂“靜能生慧”,心靜有利于迅速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在這個喧囂浮躁的社會里,很多人都習慣于急匆匆的趕路,急不可耐的朝著既定的目標奔跑,恨不得找條捷徑一步登天、一勞永逸,也許在速度上他們中比別人相對快一些,在相同的時間里走的距離遠些,但是他們很可能錯過了沿途的風景、美好的人、有意思的事。人的幸福感和成就感絕不僅僅是以距離和速度衡量的,更多的是來自于對美好事物的體驗,來自于內心的感受。
人生很多事,都不是一條直線。更多的是山重水復、阡陌交錯,習慣于馬不停蹄的人往往缺乏冷靜的分析和研判,一不留神就會誤入歧途,陷入迷局,甚至南轅北轍。
閑走一程山高水長,淡看一季綠肥紅瘦。只要心靜下來,哪怕身陷迷局中也會體驗曲徑通幽的樂趣,并最終找到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開朗。
一個真正智慧的人不僅要雷厲風行、英勇果斷,更要善于平心靜氣、涵養靜氣。氣定神閑,不是死豬不怕開水燙,而是一種平衡,一種和諧,更是一種氣度,一種境界。
人生最曼妙的風景,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外面的鶯歌燕舞、狂風暴雨,都與我無關。
雜氣除去,靜氣自來。浩然處世,靜氣養身,在平凡的生命歷程中發掘真我,為平庸的日子增添一抹亮色。
心靜下來,方能夠體察事物的本質,發覺事物的精微,處理事情也能夠省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平心才能靜氣,靜氣才能干事,干事才能成事。
今天的閉關思索,是為了明天的放飛自我。
寧靜,才能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