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過多年發展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中國城市在世界的排名也越來越高,中國發展模式呈現多樣化,有城市圈,也有經濟帶,如果要說規模大,實力雄厚,發展潛力好的,那長江經濟帶自然是不可忽視的,盡管長三角、珠三角經濟圈已經很發達了,但是長江經濟帶卻是未來最活躍的區域,而在長江經濟帶上分布著眾多城市,在這些城市中,究竟哪10大城市會脫穎而出呢?
在長江經濟帶上,匯聚了中國從西至東的眾多大中小城市,而排名前十的依次為上海、重慶、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南京、寧波、無錫和長沙,可以看出,這10個城市都已經進入中國萬億俱樂部,可以說實力之強,毋庸置疑,而且差距并不是從前的東邊富裕西邊窮了。
在前十大城市中,前面四個城市分別是長江的兩端上海和蘇州,重慶和成都,不過東部地區實力自然是占據優勢的,在東部還分布著杭州、南京、寧波和無錫,可以說長三角就占據6座城市,而位于中部的城市則為武漢和長沙,不過這兩座城市都是各自省的省會,未來實力不容小覷。
在消費能力上,上海是第一大城市,19年以13497億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排名全國和長江經濟帶第一,其次是重慶、成都和武漢均在7000億級別以上,再是杭州、南京和蘇州在6000億出頭,長沙只有5200多億,寧波和無錫則都在4000億左右。
城市規模上,上海和重慶為超大城市,主城區人口在1500萬以上,武漢、成都、南京和杭州為500萬至1000萬之間,其它城市則次之。在科創能力上,科技創新本就是一個燒錢的活,但有投入才有回報,去年在科創上,上海最多達1500億,然后是蘇杭二州600億左,再是重慶、成都、南京、武漢400多億,其余城市則在300億級別,可以看出長三角還是有錢的,不然不會有那么多投入。
在長江經濟帶中,這些城市放眼全國都是處在前列的,在中國十大城市中,更是有上海、重慶、蘇州、成都、杭州、南京6座城市,所以未來中國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翼基本成熟的時候,這條經濟大動脈肯定會源源不斷的觸發巨大能量,中國未來的發展是西部地區,所以未來中國的經濟自然是朝向這個方向前進的。
在長江經濟帶上,上海是毋庸置疑的老大,處在第二梯隊的是成都、蘇州、重慶、南京和杭州,其余屬于第三梯隊,在長江經濟帶上,有一座城市感覺被忽視了,它就是安徽省會合肥,不過合肥現在正在加緊追趕,今年GDP是基本可以突破萬億的,目前處在這條經濟帶的第十一位,而處在第十的長沙如果不努力,未來是有可能被超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