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臨床上,有四君子湯、六君子湯和八君子湯,三方均為“君子湯”,看到這里是不是覺得,他們都屬于“君子湯”,那么效果是不是也相同?其實不是的,在中醫臨床中,他們之間還是有差別的。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組成:
四君子湯:【人參、白術、茯苓、甘草。】
六君子湯:【人參、白術、茯苓、甘草、陳皮、半夏。】
八君子湯:【人參、白術、茯苓、甘草、陳皮、半夏、蒼術、當歸。】
功效:
四君子湯——具有益氣健脾功效
六君子湯——具有健脾止嘔功效
八君子湯——具有補脾祛濕功效。
1、相同點:
三個方子中均含有人參、白術、茯苓、甘草四味藥。
2、不同點:
【組成】
六君子湯——四君子湯+陳皮、半夏
八君子湯——六君子湯+蒼術、當歸
【功效】
四君子湯——注重以補益為主
六君子湯——補益+止嘔作用
八君子湯——補益+兼有祛濕作用
3、適應癥:
四君子湯——主要用于脾胃氣虛之證【常表現為面色蒼白,語聲低微,四肢無力,食少或便溏,舌淡苔少,脈細緩。】
六君子湯——主要用于脾虛夾濕之證【常表現為不思飲食、惡心嘔吐、胸脘痞悶、大便不實,或伴有咳嗽痰多而稀白,舌淡苔白,脈細滑。】
八君子湯——主要用于脾虛濕痰之證,或脾虛者感傷暑濕【常表現為經行赤白帶下,或隨經而下,或時時帶自下,或困倦乏力、不思飲食, 舌淡苔厚,脈細滑,或脈濡。】
在《名醫方論》中記載:“氣虛者,補之以甘。參、術、苓、草,甘溫益胃,有健運之功,具沖和之德,故為君子。”
方中:
人參【甘溫】大補元氣,健脾益胃。
白術【苦溫】健脾燥濕。
茯苓、白術合用,健脾除濕之功更強,從而促進脾胃運化功能。
甘草【甘溫】調中藥性。
全方配合,共奏益氣健脾之功,并起溫補不留邪,驅邪不傷正之功。
六君子湯——四君子湯+陳皮、半夏
陳皮【辛苦,性溫】具有理氣、調中、燥濕、化痰功效。
半夏【辛溫】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等功效。
六君子湯適用于脾虛夾濕之證。
八君子湯——六君子湯+蒼術、當歸
蒼術【辛、苦,性溫】具有燥濕健脾,祛風濕功效。
當歸【甘、辛,性溫】具有補血,活血,止痛,潤腸功效。被民間中醫譽為“婦科圣藥”。
據文獻資料記載,四君子湯、六君子湯、八君子湯均可用于治療現代醫學所稱的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即脾胃氣虛證者。
根據梅松政的臨證經驗總結:
凡脾氣虛弱、脾胃氣虛、胃氣不足、脾腎氣虛等證,均可選用四君子湯或六君子湯方加減治療。
若伴有明顯的脾虛夾濕證候者,選用六君子湯加減較為合適。
若脾虛濕勝夾痰者,宜選八君子湯加減治療,尤其是婦科疾病。
除此之外,還有君子湯的加減方,在臨床中應用比較多:
柴胡六君子湯
【處方】柴胡2錢,黃芩1錢5分,半夏1錢,茯苓1錢,甘草3分,人參8分,白術1錢,陳皮1錢半,枳殼(炒)1錢。
【功能主治】傷寒熱解,平復后,或勞碌過食,復作大熱。
【摘錄】《扶壽精方》
香砂六君子湯
【處方】人參3克,白術6克,茯苓6克,甘草2克,陳皮2.5克,半夏3克,砂仁2.5克,木香2克。
【功能主治】益氣補中,化痰降逆。治脾胃氣虛,痰飲內生,嘔吐痞悶,不思飲食,消瘦倦怠,或氣虛腫滿。
【摘錄】《古今名醫方論》卷一
姜桂六君子湯
【處方】六君子湯加干姜、肉桂。
【功能主治】寒氣嘔吐。
【摘錄】《癥因脈治》卷二
(注: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