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日富貴病“糖尿病”的留言較多,概因糖尿病本身的特點所導致——以陰虛為本、燥熱為標,而近日氣溫升高,癥狀自然容易發作!
一、糖尿病又名:消渴病!
作為一種富貴病,現代得糖尿病的人越來越多,這里咱們從中醫的角度來解讀它。可以說,在世界醫學史中,中醫對糖尿病的認識是最早的——消渴之名,首見于《素問,奇病論》,根據病機及癥狀的不同,《內經》還有消癉、膈消、肺消、消中等名稱的記載。
《內經》認為五臟虛弱、過食肥甘、情志失調是引起消渴的原因,認為內熱是其主要病機。而現代人則主要是由于“過食肥甘”所導致的,因為現代很多人飲食失節,長期大魚大肉,醇酒厚味,辛辣香燥,損傷脾胃,致脾胃郁熱,化燥傷津,消谷耗液,引發消渴。
消渴病起病緩慢,病程漫長,本病以多尿、多飲、多食、倦怠乏力,形體消瘦,或尿有甜味為其證候特征,但每個人“三多”癥狀的顯著程度有較大的差別。消渴病的多尿,表現為排尿次數增多,尿量增加。
很多人就是因為夜尿增多而發現自己得了糖尿病,與多尿同時還發現喝水量及次數明顯增多。此外,消渴病人多食易饑,食量超出常人,但還是常感疲乏無力,日久則形體消瘦,但現代的消渴病人,有的則在較長時間內表現為形體肥胖,主要還是營養太豐富了。
二、糖尿病很適合艾灸!
消渴病日久,則易發生以下兩種病變:一是陰損及陽,陰陽俱虛。消渴雖以陰虛為本,燥熱為標,但由于陰陽互根,陽生陰長,若病程日久,陰損及陽,則致陰陽俱虛。其中以腎陽虛及脾陽虛較為多見。
二是病久人絡,血脈瘀滯。消渴病是一種病及多個臟腑的疾病,影響氣血的正常運行,且陰虛內熱,耗傷津液,亦使血行不暢而致血脈瘀滯。此外血瘀是消渴病的重要病機之一,且消渴病多種并發癥的發生也與血瘀密切有關!
而以上兩種糖尿病的病變,都適合用艾灸來調理。一個是艾灸有調和陰陽的作用,艾灸可補元氣、激發自愈力,雙向的調和陰陽、補陽而滋陰。再一個,艾灸最是擅長活血化瘀,很多糖尿病人的血淤癥狀都可通過艾灸得到緩解。
一個案例:艾灸+運動,持續降血糖!
曾經有位灸友一共灸了11天,血糖由11.8降到8.7,用的是長艾灸盒,四孔的,灸的是背部的腧穴和腰部的八髎穴,神闕穴上下,三個大部分,每個部分40分鐘,4根艾條灸120分鐘。
之后,每個月大致灸14-15天,最重要的是糖化血紅蛋白指標降了4點,兩個月后血糖一直維持在8-9點多,但第三個月突然又降了1點,病去如抽絲呀。發現糖尿病有8年了,在艾灸之前,一直加大藥量降不下來,曾經打過半年胰島素。他說準備用一年時間,或者更多時間去用艾灸調理好他的糖尿病。
他說,身體的明顯變化是:喝水的次數少了,小便的次數也少了。而且最近幾年很注意鍛煉身體,尤其是爬山,而在艾灸后,爬山的感覺好極了,不難么累了,果然,艾灸+運動,效果真的事半功倍!
消渴病(糖尿病)主要配穴如下:
艾灸時間:肢體每穴15分鐘、軀干每穴30分鐘,一個禮拜休息1-3天,可循序漸進延長單次艾灸時間,還可根據病情加減配穴,如下。
三、消渴病分為三消!
消渴病(糖尿病)主要病變部位在肺、胃、腎,可分為上消(肺消)、中消(胃消)和下消(腎消),主要是由肺胃熱盛的傷津液,或熱邪耗傷腎陰所致,故以陰虛為本,燥熱為標。
消渴病雖有在肺、胃、腎的不同,但常常互相影響,如肺燥津傷,津液失于敷布,則脾胃不得濡養,腎精不得滋助;
脾胃燥熱偏盛,上可灼傷肺津,下可耗傷腎陰;腎陰不足則陰虛火旺,亦可上灼肺胃,終至肺燥胃熱腎虛,故“三多”之證常可相互并見,各位不必過多糾結。
1、上消(肺熱津傷)
癥狀:煩渴,喜愛飲水,飲水量多且頻繁,飲后仍覺口干舌燥,排尿次數增多,能吃但身體漸瘦,兼有面色不華,大便秘結,四肢乏力,皮膚干燥。配穴:大椎、曲池、魚際、三陰交(泄胃火)。
肺主氣為水之上源,敷布津液。肺受燥熱所傷,則津液不能敷布而直趨下行。隨小便排出體外,故小便頻數量多;肺不布津則口渴多飲。正如《醫學綱目·消癉門》說:“蓋肺藏氣,肺無病則氣能管攝津液之精微,而津液之精微者收養筋骨血脈,余者為溲。肺病則津液無氣管攝,而精微者亦隨溲下。”
2、中消(胃熱熾盛)
癥狀:能食易饑,飯量大增,多食不知飽,伴有口渴欲飲,尿頻量多,神疲乏力,手足心熱。配穴:脾俞、胃俞、足三里、三陰交、內庭(泄胃熱)。
胃為水谷之海,主腐熟水谷,脾為后天之本,主運化,為胃行其津液。脾胃受燥熱所傷,胃火熾盛,脾陰不足,則口渴多飲,多食善饑;脾氣虛不能轉輸水谷精微,則水谷精微下流注入小便,故小便味甘;水谷精微不能濡養肌肉,故形體日漸消瘦。
3、下消(腎陰虧虛)
癥狀:尿頻量多,多飲多尿,甚則飲多少水,小便就排出多少尿液,口干欲飲,形體消瘦,伴有五心煩熱,頭暈耳鳴,腰膝酸軟,失眠盜汗。配穴:肝俞、腎俞、太溪、太沖(肝俞同補)。
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而寓元陰元陽。腎陰虧虛則虛火內生,上燔心肺則煩渴多飲,中灼脾胃則胃熱消谷,腎失濡養,開闔固攝失權,則水谷精微直趨下泄,隨小便而排出體外,故尿多味甜。
四、夏季糖尿病患者要注意什么?
夏季就要到了,那時炎熱盛暑,濕度又大,炎熱多火,貪涼飲多,容易使病情加重。糖尿病夏季養生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三多:要注意多吃菜,多喝湯和多食苦,特別是冬瓜、苦瓜、黃瓜可以多量食用,多熬薏米粥、綠豆粥,清暑解渴。
2、一少:千萬要少甜食,不能因渴而多吃水果,特別是西瓜;不能因暑而吃冷飯,冷飲中大多含糖,可以冰鎮苦瓜、黃瓜、西瓜、西紅柿、礦泉水、綠豆湯、綠茶等來代待冷飲。
3、暑天多汗,要用溫水沐浴,勤換衣服。
4、運動時要注意量和度,避免烈日,選擇凌晨和傍晚進行,而且要防止低血糖發生。
5、夏季多濕,濕和熱易患濕疹,夏季還易患腸道傳染病,這些疾病都會使血糖波動。其防治方法:
一是不能用提高水溫的辦法,洗澡止癢,水溫過高會損傷皮膚,破壞皮脂腺分泌而越洗越癢,一周溫水最多洗澡1~2次,浴后可涂潤膚露,衣著要柔軟,透氣吸汗,以純棉質衣料最好。多煮冬瓜薏米湯,祛濕止癢,也可外撲六一散粉,或用苦參、地膚子、白鮮皮煎水擦洗。
二是注意飲食衛生,不食變質污染食物,多吃生蒜,尤其是紫皮蒜,涼拌菜要注意衛生,要放生蒜和醋,殺菌消毒。
五、消渴病的防治要點!
1、發現'三多一少'(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人消瘦)癥狀時,應及時到醫院就醫,明確診斷。已確定為消渴癥時,需住院治療者,即住院治療,以免延誤病情。老年人癥狀常不明顯,應定期檢查尿糖、血糖(半年或一年檢查一次)。
2、調整生活規律。糖尿病屬慢性病,生活規律非常重要,在身體情況允許的情況下,按時起居,有利于糖代謝。每周按時測量體重,作為計算飲食和觀察療效的依據。
3、合理飲食調配。少進糖食、根莖類蔬菜如:土豆、白薯、山藥。要適當限制水果。應增進粗纖維的食物如:糙米、玉米、豆類、綠葉蔬菜、白菜、綠豆芽、黃瓜、芹菜、西紅柿等。多食用精蛋白如:瘦肉、蛋、奶、魚類。選用植物油,少進動物內臟類食物等。
4、堅持適當的活動。動則生陽,適當規律的活動是治療糖尿病的一種重要手段,可采取多種活動方式,如散步、做健美操、打太極拳、打乒乓球、游泳、跑步。可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與愛好,選擇活動方式。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
六、糖尿病患者食療
糖尿病人首先就要管住嘴!應忌食各種糖果、食糖、蜂蜜、果醬、蜜餞、藕粉與各種甜點心,為防止并發癥(主要是動脈硬化與高血壓),動物內臟和動物脂肪類食物也忌多食。嚴格控制飲食的同時,還有一些簡便的食療方可以酌情選用:
1、淮山藥煮熟去皮食。
2、苦瓜煮熟食(或曬干、研未,每次10克沖服,一日三次)。
3、蠶蛹炒香后食,或蠶繭水煎代茶飲。
4、鮮豬、牛、羊的胰臟作菜食;或取豬胰1-2個加淮山藥 30~200 克,燉熟。飲湯食渣。
5、南瓜煮熟吃。
6、米醋 200 克泡一個雞蛋,36~48 小時后蛋殼軟化、溶解、攪拌均勻,分六次服,每天早晨空腹服一次,一劑六次為一療程,連服兩個療程可見效。
7、蚌肉湯,入肝腎二經,可明目治煩消謁。
8、鯽魚湯,鯽魚去鱗與內臟后,用姜、蔥、麻油、鹽適量,加水同煮至水成乳白色,魚熟即可食用,可健脾、利濕、消渴。
9、黃鱔,因其性溫,入腎與肺經,療虛損作用,特別是黃鱔中有一種類似胰島素功能的物質,叫“黃魚素”,它被糖尿病患者體內吸收后,可促使血糖平衡在一個正常范圍內。
七、正確洗腳,防糖尿病足潰瘍!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可約有15%~20%的糖尿病患者,因糖尿病足可能使他們失去肢體甚或是生命。在美國或歐洲,糖尿病成為最常見的導致非創傷性截肢的原因,且截肢后,患者5年生存率大約在40%。約80%左右的糖尿病病人的下肢截肢由足潰瘍引起。對足潰瘍的預防和治療是保足的關鍵。
由于足部的生理特點——肌肉少肌腱多、關節腔多、結締組織豐厚等,故清創不易徹底,引流不易通暢;而糖尿病足潰瘍病位主要在“筋”,常規外科清創易損傷肌腱血管。中醫外治法特色鮮明,如中藥外用蠶食鯨吞治療法,火針引流、中藥化腐、外敷等。而預防才最重要。如何預防足潰瘍?
每天檢查雙腳及時發現各種損傷、擦傷、水皰、鄆裂、雞眼和胼胝(老繭)、檢查足部皮膚溫度、顏色、檢查趾甲有無異常,足部有無腫脹、潰湯、感染,堅持并采用正確的方法洗腳:
不要過分浸泡雙腳,使用中性的肥皂,注意水的溫度,保持趾縫間干爽,如果腳趾間因潮濕而發白,可用酒精棉簽擦拭處理。保持足部皮膚健康,按摩足部,注意不要將護理霜涂抹于足趾間或潰瘍傷口上。細心修剪趾甲,不要到公共浴室修腳。出現問題及時找專科醫生!
總而言之,在艾灸之余,糖尿病的調理主要還是管住嘴,邁開腿!
ps:配穴查詢、穴位查詢可在公眾號右下角【課堂福利】里進行,具體進入步驟按①②③來點擊,如下圖:
關于艾灸名媛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