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泥江渡口上游,原新生煤礦保管廠停泊礦木的上頭河面上,離河岸八至十米的水面,聳立著一塊巨大的赭黑色光禿禿的形似雞公的巖石,當地人都叫它雞公石。在雞公石上下游河兩岸,由于河水長期沖積,各自逐漸形成了一塊巨大的沙洲,河水下流因受到沙洲的抯擋,河面突然變得寬闊,水流緩慢,形成回流,至雞公石一帶水域河水很深、很靜。所以,當地人便將這段水域叫“雞公潭”。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玉帝巡視耒河流域,發現黃泥江這段水域河寬水緩,商船云集,是天然的船港碼頭。河岸商鋪林立,人流熙攘,是沿河兩岸和附近百姓的交通商貿要地,但就是缺少一座方便兩岸人們貨物交流和通行的橋梁。通過考察,就在雞公石這個地方,玉帝決定為兩岸百姓架設一座橋。于是,命令神工巧匠當夜在此處架設橋梁,并叮囑雞叫鳴曉之前峻工復命。
是夜,一老翁半夜三更起床小解,聽到雞公石上空,叮叮噹噹,熱鬧異常,甚為驚訝,便假裝雞鳴,連叫三遍。神仙們聽到雞叫,認為時辰已到,便回天庭復命去了。一會,響聲停止了,老翁才安寢入睡。次日,當地民眾看到雞公石及河對岸象石橋墩樣突然生出這么多巨石,甚是詫異。那老翁便將昨晚的情形一五一十告訴大家,大家聽后很氣憤,都紛紛責怪他,因這塊巨石形似“雞公”,所以,大家就把這塊石頭叫雞公石。后來人們發現,無論天旱河水低,還是天澇洪水泛濫,雞公石總是昂然挺立在河面上,從未淹沒過。而且雞公石至對岸河底石頭林立,連成一線,就好像是架橋垮掉下的橋石,除此之外河床皆為沙土。因此,漲大水時,此處形成很多漩渦,波濤洶涌,行船至此須特別小心,注意安全。
從神仙架橋到雞公石的傳說,反映了當地民眾非常渴望能在河面架設橋梁的一種美好愿望與向往。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