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卦傳》:“《乾》剛《坤》柔”。《廣韻》剛,強也。所以“乾為強”和坤柔相對。《廣韻》強,健也。乾健坤病。《禮記·學記》“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老子的“守柔曰強”意思是“能守柔說的是強”,很多別有用心的人說老子守柔貴柔。《淮南子·繆稱訓》“老子學商容,見舌而知守柔矣”,這是野史傳說,不能說“守柔曰強”就剩守柔而丟了“曰強”之天強。乾為大,如老子還說過“大制無割”。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強”可參解《帛書老子》第77章:“自勝者強”,要戰勝自己而不是“率性”。《詩·鄭風·狡童》彼狡童兮,不與我食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傳曰:憂不能息也。“不息”可解為“坎憂而不能息止”,水山蹇難。取昔之得一之法喜。《周書·武帝紀下》“勞謙接下,自強不息”,坎下乾上,田之有水,承乾之“見龍在田”有水而須“自強不息”,如自昭明德。《中庸》雖愚必明,雖柔必強。如《帛書老子》“見小曰明,守柔曰強”。雖柔必強和“守柔曰強”都有強而才能守柔,不然“孤陰不生,獨陽不長”。那些攻擊道家坐在泥巴地里的,都只說老子“守柔”而丟了“曰強”。
只提“守柔”是如《坤乾》之首坤,如心中有牛糞,假托老子之名賣私貨。《尚書·序》“約史記而修春秋,贊易道而黜八索”,“八索”求其義也,故“黜八索”而失去天義。孔子幾次執子弟禮問道于老子,到死未悟道之大,失德小人談仁義,夢見老子背道而馳。《帛書老子》“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強焉”,兌為善,“毋以取強焉”是兌之“小利貞”,是兌善取坤小而利貞。
《帛書老子》第69章:“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強之名曰:大”,老子把天之大升華為道。如《漢書·董仲舒傳》“道之大,原出于天”。老子的道不是首坤守柔而是首震貴生的殷薦之上帝的文化。
印度拜牛鬼蛇神,印度的小乘佛法和種姓制度是落地首坤,如“瑜伽師地”而常墮惡趣,肉身凡體的灌頂上師還凌駕于佛之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所說:“不假方便,自得心開”,證悟修行不能依靠他人。《達摩血脈論》“即心是佛,亦復如是”,禪宗講相信自己,依靠自己明心見性而有如“自強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