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肝藥物是臨床使用非常普遍的一類藥物,一方面,因為我國是肝炎大國,肝病患者眾多;另一方面, 肝功異常可發生于各類疾病或因多種藥物引起(如廣泛使用的解熱鎮痛藥物、降血脂藥、抗生素等), 同時目前, 保肝藥物種類繁多,作用各異, 價格相差也很大。
雖然本類藥物一般而言毒副作用輕微, 安全性較好, 但如果選擇和用藥方法不當, 也會影響治療效果, 增加患者經濟負擔, 甚至產生某些不良反應。本文簡要介紹各類常用保肝藥物,合理選擇用藥。
保肝藥的定義及分類
保肝藥是指具有肝臟保護功能、促進肝細胞再生、增強肝臟解毒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等功效的藥物。常用的保肝藥大致可以分為促進能量代謝類、解毒類、促肝細胞再生類、免疫調節類、利膽類、中草藥及其提取物等。
解毒類保肝藥物
此類保肝藥物能為肝臟提供巰基或葡萄糖醛酸,可以增強肝臟的氧化、還原、水解等化學反應解毒功能,或者絡合重金屬將有毒物質轉變成為水合物,通過尿液或膽汁排出體外,減少有害物質對肝臟的損害起到保肝護肝的作用。代表藥物有葡醛內酯、谷胱甘肽、硫普羅寧、青霉胺等。
促肝細胞再生藥物
此類保肝藥物能加速修復肝細胞,使受損的肝功能和酶活力恢復正常,從而促進肝細胞再生。代表藥物有促肝細胞生長素和多烯磷脂酰膽堿等。
促進能量代謝類藥物
此類藥物能促進肝細胞能量代謝,保持代謝所需各種酶的正常活性。主要的藥物有維生素類、輔酶類和門冬氨酸鉀鎂等。
利膽類保肝藥物
此類保肝藥物能促進膽汁分泌,減輕膽汁淤滯。代表藥物有熊去氧膽酸、茴三硫和腺苷蛋氨酸等。
免疫調節類
免疫調節有望成為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手段,但仍需大樣本研究驗證。胸腺肽α1作用機制:增進免疫系統反應性,具有調節T淋巴細胞發育、分化和成熟的作用,同時修復受損的淋巴細胞。
中草藥及其提取物
中草藥以中醫基礎理論為指導,具有抗病毒、降黃、降酶、抗肝纖維化、改善肝功能、調節免疫功能、改善臨床癥狀等作用。
合理選擇藥物
慢性病毒性肝炎 | 甘草酸制劑 |
自身免疫性肝炎 | 甘草酸制劑 |
藥物性肝病 | 甘草酸制劑、谷胱甘肽、雙環醇 |
酒精中毒性肝病 | 谷胱甘肽、硫普羅寧 |
重型肝炎 | 促肝細胞生長素 |
脂肪肝 | 多烯磷脂酰膽堿 |
膽汁淤積 | 熊去氧膽酸、腺苷蛋氨酸 |
妊娠期肝病 | 腺苷蛋氨酸 |
急性病毒性肝炎
一般給予維生素、肝泰樂, 可再選用一種中藥如茵梔黃等。
慢性病毒肝炎
病程遷延, 病毒難于清除, 肝臟損傷與自體免疫反應相關, 保肝治療是主要手段。此時選用抗炎保肝藥物更為適當, 適當輔以營養補充類藥物和中草藥, 比如美能、維生素類、易善復等, 一般選一種即可。
自身免疫性肝病
往往需要應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劑,保肝藥物選用有類激素作用的抗炎類為佳, 如強力寧、雙環醇片或復方甘草甜素等。本類疾病多有膽汁淤積表現, 須加用利膽藥物如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膽酸。
酒精肝
戒酒為主;肝功能異常明顯者可加還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膽堿。
脂肪肝
治療以低脂肪飲食、戒酒等為主, 肝功能異常明顯者用必需磷脂類如多烯磷脂酰膽堿等。也可以試用熊去氧膽酸。
先天性疾病
主要是肝豆狀核變性, 過多銅沉積于肝組織, 應用青霉胺和硫普羅寧。對于各種先天性黃疸患者,各種藥物效果均不理想。
其他疾病并發肝臟損害
如全身重癥感染或肝膿腫等, 以治療原發病為主, 保肝治療以解毒類。維生素類為主,中藥輔助。